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浅谈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

时间:2022-07-18 05:24:1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浅谈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浅谈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

浅谈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建筑工程技术发展方向及现状

摘要:我国的建筑行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成了大量具有极高技术含量的建筑工程,部分施工技术的发展程度已经处于世界前列,近几年超高层建筑和新型钢结构建筑的大量兴建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现状;发展方向

如何使建筑技术的研发速度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相匹配成为了建筑行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下面笔者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与探讨。

1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现状的论述

1.1基础施工阶段所运用到的施工技术

工程地基施工的关键步骤便是技术施工,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两种技术便是桩基施工技术与深基坑支护技术,下一节中笔者将对这两种施工技术进行阐述。基础建筑施工技术:

1.1.1桩基技术

混凝土桩基之所以能够广泛用于各种地质环境的工程中,是由于这一技术在任何类型的土层环境中都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承载效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施工周边的环境不会造成过大的影响。正是由于混凝土桩基的上述性质,这一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极为迅猛。在我国,用于普通工程的混凝土桩基直径为3m,桩基的孔深高达104m。并且我国对于灌注桩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已经成功研发出后压技术并将其用于工程之中。这一技术是在灌注桩成桩之后,使用注浆管完成水泥的装填步骤,如此一来,能够将桩基的体积控制在传统桩基体积的60%,能够压缩大量桩基施工成本。(1)沉管灌注桩当前我国的沉管灌注桩技术在原本振动、锤击等施工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大量全新的灌注桩类型,例如新型沉管桩、半径超过2.5m的大型沉管桩等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应用范畴还在不断增长。各类施工问题导致的桩体裂缝都能够采取合适的手段进行处理。(2)挖孔桩挖孔桩近些年也在不断地发展,开挖的孔洞直径从原本的3.4左右增长到如今的6m,深度也达到了60m以上。(3)大直径钢管柱由于大直径钢管柱多位于大量高层建筑分布的区域,因此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力不高。

1.1.2深基坑支护技术

护栏墙是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和现场情况制作一个围护墙,类型有土钉墙、地下连续墙、水泥墙等。(1)土钉墙土钉墙主要使用区域位于软土区域,它具有低廉的使用费用,施工手段便捷简单,属于护栏墙中施工难度较低的一种,但是土钉墙这一支护方式只适用于对施工周边环境要求不高的工程之中,近几年的城市化建设之中,土钉墙支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地下连续墙这种类型的墙体对于施工保护有着很高的要求,并且多用于基坑深度较高的工程之中。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技术与其他类型的墙体进行对比能够看出,其墙体硬度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支护墙体三成以上,能够有效降低墙体厚度,减少支护工程中使用的内支撑数量。由于其生效原理为反拱作用,能够让支护墙保持一定厚度的同时提高墙体的防渗漏功能,降低墙体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因此预应力地下墙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2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说是当前建筑工程中运用极为广泛,因此我们要对这一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阐述。(1)混凝土强度控制技术。混凝土强度主要指凝结强度,高层建筑在施工中会用到大量的混凝土材料,并且由于高层建筑具有较长的施工周期,在施工期间会受到外界气候环境、施工条件等因素影响,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不符合工程要求的情况出现。因此,首先要确保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工程的需求不同配置强度不等的混凝土,并将混凝土样品送至相关试验机构进行试验,根据混凝土的级配不同采取专门的试验手段,并严格遵照施工要求完成试验。(2)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裂缝具有不同类型的表现形式,包括稳定、不稳定、闭合开合等等。骨料内部在经过凝固后必然会产生一些微观裂缝,但从质量角度考虑要尽可能减少这类裂缝的出现。并且由于高层建筑裂缝的出现频率更高,需要采用抗、放等形式对裂缝进行控制,抗就是指在将裂缝进行拘束,避免出现裂缝出现的一种防缝手段;放则是指不对裂缝进行限制约束,使裂缝具有足够的变形余地。

2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分析与论述

建筑工程作为人类创造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与人类未来居住发展方向息息相关,因此结合以上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未来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2.1环保施工技术将成为建筑施工技术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

随着人类对低碳环保理念的认同程度不断提升,人们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建筑工程作为人类大型创造活动的表现形式,建筑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极为明显,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人们也对建筑节能环保施工技术的重要程度有了清晰的认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步调高度一致,从而保证建筑行业能够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

2.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是城市化不断推进的重要依赖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建筑用地资源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及大量旧城区改造工程的进行,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未来我国建筑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

3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卓越的成效,我国的建筑行业不论是规模上还是技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部分技术的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基于这一现状,伴随我国经济和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的明天,我国的建筑行业规模和技术还会得到提升,从整体上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准。

作者:张明海 单位:冠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浅谈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建筑工程技术实训课程开发分析

摘要:文章提出了国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开发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开发的要点,认为高职院校应基于职业岗位能力提升并落实实训课程开发工作,落实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革新实训课程评估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训课程;课程开发

在未来10年内,建筑工程对人才的需求仍然会呈现上涨趋势。而就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其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及校内优势资源,切实落实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为此,高校必须切实落实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工作,以此全面保障该专业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适宜性。

一、国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融入现代化教育理念

虽然现今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大范围普及,但受教育者自身观念及校内资源等的限制,大部分学校在开展实训课程开发工作时,仍然沿用传统的开发理念与模式,即使引用了相应的项目化管理及校企合作开发的模式,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并未对其进行本土化处理。再加上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及“双师型”教师缺乏,很难切实将现代化教育理念融入该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之中[1]。

(二)实训课程教学过程过于偏向理论化

高职院校设置实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但大多高职院校在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教材的选用上,多直接沿用本科高校的教材,并未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存在过于偏向理论的实际问题。此外,受实训基地规模等的限制,大部分学生都需要以顶岗实习的方式来完成实训类课程,而由于该过程中没有教师的系统指导,实训课程效果不明显。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开发的要点

高职院校在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及其相关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国家的优厚政策,以项目化实训课程开发的方式,切实开展校企合作,促使学生通过实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而在该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监督,确保学生能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并促进各种能力的有效整合,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就该课程体系的具体开发来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基于职业岗位能力提升并落实实训课程开发工作

结合建筑工程专业实训课程实际特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树立起以职业岗位能力提升为基础的实训课程开发理念,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重点突出实训课程体系的实践性与职业性。可以将结构设计、材料质量检测、施工组织方案、招投标方案编制及相应的AutoCAD、天正和各类BIM建模软件的应用融入课程体系之中,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重点突出部分模块的实践应用教学,构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并结合本专业实际开发特色校本教材,夯实学生的基础技能,并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化标准设置对应的课程培养目标,提升实训课程的教学成效[2]。

(二)落实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应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及校内优势资源来加强对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给学生提供较为完善的实践操作平台,确保其能够掌握设计、监理以及施工相关的专业技能。另外,高职院校应该切实加强与相关建筑类企业的合作,以项目化为导向,让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通过企业的项目化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执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三)革新实训课程评估体系

在完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开发工作,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环节后,为保障所开发实训课程的有效性,落实对该类课程的持续性优化,必须加强对其课程评估体系的革新工作。参照建筑工程的全寿命期的管理模式,教师应该建立起动态化的课程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实训态度、能力提升水平及各项综合能力水平等进行系统评估,建立动态化的评估方案,加强对学生实训过程的控制,以此提高课程评估的有效性与精确性。

三、结语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高职院校教育者必须结合该专业实际特性以及社会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指导学生加强实践训练,为学生提供项目化的实训基地,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企业化管理的实训过程之中,提高实训成效。

作者:陈蕾 蒋新波 单位: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建筑系

浅谈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我国培养建筑人才做出贡献,但是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不足,影响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实践教学地位、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做详细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1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

在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应用为主,区别于学科型的教学模式。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它是以应用性专业,它是建筑工程教学过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从高职院校毕业办公室了解到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发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从而一线的监理工作和施工技术,而工作在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行政管理方面的学生较少。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多数从事于一线工作,这就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应注重应用性,突出建筑工程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主旨是为社会培养现场技术人员,即具备扎实的建筑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强、适应性强的综合性应用型技术人员,这是现代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核心主旨。

2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

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需要严格按照实践教学宗旨进行制定教学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为了促进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是确保管理工作和组织领导到位。如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教学为例,学校需要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配合实习单位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工作,并分实习小组,从而实现从院校领导、实习指导老师、小组长等完善的实习管理,并在实习过程中,不同职位管理人员负责不同的分工:院系领导主要负责实习学生在试下单位工作阶段的安全教育、思想教育;专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在实习阶段的技术方面的解答、指导,规范学生基本操作;组长主要负责改组成员的日常工作。二是实践教学核心是优选实践教学内容。并严格按照“够用、实用”的基本原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课程。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的挑选过程中,需要依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选择原则,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等基本原则。在建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需要由简单的理论课程逐渐向多门课程的综合发展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递进式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经历以下阶段:第一阶段,现场实习,在新生刚入学的阶段,通过让学生现场实习、工程制图体验,初步认识施工环境、业务流程,对建筑工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专业的认知力;第二阶段,技能实训,开展建筑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计量计价等实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编制建筑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等能力;第三阶段,综合模拟训练,给学生提供进入企业训练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

研究发现,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人员数量较少,知识储备不足,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并增加了实际教师的工作量,阻碍了实践教学课程的正常开展,降低了实际教学的教学质量。为了有效地应对实践教学,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具体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国家注重实践教师的培养,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在教师考取实践教师资格证后,才可以从事相应教学工作,针对脱产的实践教师应根据国家相关制度给与一定的奖励,并提供正常的工作待遇,从而有效地确保实践教师的队伍的良性发展。二是严格控制管理实践教师的队伍,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选择优秀的实践指导教师。例如,可以从施工单位选择优秀的技术人员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现场技术等培训;此外,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到施工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学习,从而快速积累丰富的现场技能,为学生进行丰富的实践教学。

4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为了提高高职学校建筑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根据建筑技术课程的特点,建立实训基地,并设立相应的试验实训课程,并模拟与技术现场相一致的条件,从而实现学生动态示范教学及操作实训的需求。例如,模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让教师可以结合建筑理论课程进行教学、实操演示等现场技能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同时,在强化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需逐渐完善校企合作,在校外进行培训、学习,逐渐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技术人才的方式。且高职学校开设的课程需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及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完善,从而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实训技能、工作素质等全面发展。

作者:闫俊玲 单位:梧州职业学院

浅谈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施工员”标准的教学体系构建研讨

摘 要:目前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以就业为导向,本文按照以“施工员”岗位标准作为教学体系构建的依托,结合建筑工程行业的岗位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要求,合理构建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这使得我国建筑业出现快速增长,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迅猛,尤其是东北老工业区振兴为建筑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据国家统计局的经济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建筑行业总产值为159313亿元,同比增长16.1%;与2001年的15362亿相比,涨幅更是达到10.4倍。该数字占到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68845亿),是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

1 专业建设背景

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和良好预期无疑给建筑从业人员的数量、以及技术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建筑从业人员有4000多万,其中农民工占80%以上,而从事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人员仅有350万,占整个从业人员比例的8.75% , 远远低于全国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目前技术人员的缺口仍有400万,尤其是能为施工现场一线服务的基层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缺口占很大比重。同时,在当前建筑业基层管理和技术岗位上的从业人员主要由学历较低的中职毕业生以及大量短期培训人员组成,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层面都相应不足,难以胜任相应岗位,而学历较高的本科及以上的建筑工程人才,多以从事设计、研究等岗位为主。大专以上学历层次的仅占到了50%左右,学历层次比例极其不合理。建筑专业教育远落后于实际需求的现状为高职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近年来,在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的带动下,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课程开发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就该专业的全国总体办学情况而言,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科学性,无法真正体现岗位需求。

(2)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化、雷同化,多数院校仍然带有浓重的本科教育的色彩,注重知识结构系统化,而忽略实践能力的系统化。

(3)课程标准不能体现情境式、模块化,以及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4)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无法满足学生真正参与的需求。

(5)没有真正实现双证融合,企业对毕业生的认同度不高。

2 “建筑施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中,仍存在培养目标与岗位定位不准的问题,多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多数为培养“会识图、会施工、会预算、懂设计、懂技术、能管理”的施工员、预算员、监理员、质量员、安全员的所谓“复合型”人才,这种培养目标定位实际存在两大问题:

第一,不符合现代建筑行业标准化管理和精细分工的要求。

第二,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客观实际。

高职学源层次较低,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有限的学时数量的情况下,如果将培养目标定位成为培养建筑行业“样样通”的全才,其结果,肯定只能培养出业务能力“样样松”的庸才。那种模糊的宽泛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于高职教育显然是不科学的和不负责任的。

3 基于“施工员”岗位标准的教学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兼顾职业标准、行业需求,同时要兼顾教学实际,对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有一定要求。将“岗位、证书、课程”三合一的进行教学体系构建,不仅要包括基础知识和通用知识,还应满足对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学体系构建可按以下进行:

(1)以“施工员”岗位要求为基本要求。随着建筑业发展,要求人力资源的配置更趋于合理化,人才在结构上的需求也日益专业化。为确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最新颁布了一系列的职业标准和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并对建筑业的各个技术与管理岗位做了明确的分工,这些岗位从低层次的制图员、测量员等,到中间层次的施工员、质量员、造价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再到高层次的注册建造师、房地产估价师、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造价工程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房地产经纪等。面对如此细化的岗位分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如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就显得非常关键。而以“施工员”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目前还较为妥当。将学习过程与建筑施工工作过程相结合,使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都得到锻炼。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应加入足够多的实践性实训来保障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

(2)以行业基本要求为构建依据。建筑行业是支柱性产业是毫无疑问的,建筑行业的缺口岗位主要为工程师、项目经理等,而这部门人才的来源主要为高职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成长后进行补充。所以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构建就必须要注重行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实现从“学生”到“施工员”的身份转换无死角,缩短企业新进人员的适应周期。

(3)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力度。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行业职业标准和建筑业行业特点,围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应按照“理论够用、加强实践”的原则进行教学体系构建,以突出“施工员”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加强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建筑实体、仿真软件、教学平台等载体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满足生产实训要求。通过综合业务训练,锻炼学生的专项技能;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顶岗实训基地,让学生完成顶岗实践任务,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工作流程。

4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均有不同思路和想法,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地建筑业发展实际,制定较为适合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期待为建筑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浅谈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实探讨

【摘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是对现代高职教育和企业培训以及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等各个方面的需要,从而建立出来数字化的专业网络平台。建设这个项目,可以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得到更好的改革,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教师和建筑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当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更好的发展,对于相关的产业也会起到带动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高等职业教育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属于一个比较强大的系统工程,当前的媒体形式比较多,资源数量也比较大,对于质量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具有众多的参与者,使控制和管理得到有效的化,这样一来,才会建立完整的、高效的系统,可以使参建人员的积极性得到调动,使建设资源库的进度和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一、 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资源库建设的概述

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属于一种数字化的专业网络平台,可以有效的满足高职教育和企业培训以及行业技术推广等各种需求,使高职院校的师生和在职人员可以有效的检索资源,查询信息,下载资料,完成教学方面的指导,使共性以及个性的服务得到满足,使各种优质的资源得到共享。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资源库建设的主要目标指的就是利用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的主要方式,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得到准确的定位,并且对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给予准确的把握,使其可以保持在建筑技术发展水平上,利用系统设计和先进技术和开放式管理等各种方式,关键内容就是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建设出具有高等职业特色的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可以在我国的高职院校当中进行推广,使各种有效的资源得到共享,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得到有效的带动,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质量得到整体的提升,也会因此将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为相关的岗位人才的技能得到更新和提高,高职学生在岗位接受再教育的时候,使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可以得到更多的服务。

二、 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路

进行系统的设计,设计栏目,给予顶级的系统设计,要结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整体方案。

实现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行业企业进行联系,建立有关资源收集和开发以及运行为一体的运行机制。以行业企业的技能人才标准为基础,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且结合行业企业的工作过程,对教学的过程进行设计。紧密的结合教学资源和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以及素质。

以共性为主要内容,还要兼顾着各个方面个性的特点。对于不同地区和院校的特点需要得到兼顾,对于不同学习者的差异需要充分的考虑,资源的多层次和多元化需要得到重视,对于不同层次和不同地域的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使共性和个性得到有效的结合。

利用网络进行运行,实现不断的更新。使用者利用网络技术,可以非常方便的就开始查询和浏览,对需要的内容进行下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各种教学活动,还可以进行讨论和答疑以及交流等等。以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为基础,对其发展不断的进行更新。

建设资源库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的标准库,主要是为了提供有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等。建立网络课程库。主要提供就是立体化的教材和教学课件以及实践教学任务书等各种资源。建立职业资格的认证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有关未来桌子也发展的各站需求,提供各种职业资格标准和考试大纲,还包括注册人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和相关的考试大纲,除此以外,还包括各种模拟试题。建立专家库,针对高职院校的优秀教师和企业技术专业的基本信息等,设置相关的专家讲坛,建立具体的专家答疑的栏目。建立就业指导和资讯库,这个方面主要包括企业介绍和网站链接,还包括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三、 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分析

(一) 促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更好的发展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立需要利用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方式,根据职业岗位的分析,遵循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利用校内外的实验和实训等方式,使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得到满足,促进学生可以获得持续的发展。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引进来,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改革,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得到改革,对于各个高职院校改革的先进经验进行吸取,使教学项目和施工项目实现一致性,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明确当前改革的动态和经验,建立人才培养的模式。

建立教学资源库,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共享平台,可以获得丰富的教学案例,还要对行业技术发展的动态进行掌握,对于其他高职院校当中优秀的教学经验进行学习,使理论知识水平得到提高,使专业的实践经验得到有效的增加,与此同时,还要使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责任心得到强化。利用这些优秀的素材资源和教学手段,使教学可以更加具备直观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可以融入到工程实践当中,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充满着主动性,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 提升教学素质,实现良性循环

建设教学资源库,通过企业专家合作和企业调研实践等方式,使理论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建设和使用资源库,需要结合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可以利用行业一线的最新技术,使校内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得到丰富,教师自身的指导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

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对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进行全面的论述,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可以使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培育出更加全面的人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