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1 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是实现三大控制目标(质量、投资、进度)的重点。它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具有重大意义,它直接关系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项目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质量低劣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隐患,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
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速度。工程质量差不仅要增加补强的材料费、人工费,而且还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给国家和使用者造成浪费和损失。所以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对一个项目经理来说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科学管理、文明的有力保证。所以,加强质量管理是重中之重。
在质量控制中,阶段质量控制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
工程质量是人所创造的,人的政治思想素质、责任感、事业心、质量观、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均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据统计资料表明,88%的质量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失误造成的。所以,工程质量的控制始终应“以人为本”,狠抓人的工作质量,避免失误,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增强人的质量观和责任感,使每个人牢牢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负责地搞好本职工作,以优秀的工作质量创造优质的工程质量。
2 当前企业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项目承揽,轻视项目管理。近几年,根据国家第三步发展战略和“十五”计划纲要的设想,一大批水利、电力、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程相继开工。这为企业带来了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各企业都把项目承揽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加大了承揽的力度。由于企业重视工程承揽,轻视项目的管理,出现了项目管理混乱、工程质量下降、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滑坡现象。企业要高度认识这种现象给社会和企业带来的危害,真正从思想上敲起警钟。
2)只管工程如何干,不管工程如何算。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只干不算的现象。许多项目中标上场后,单纯地强调方案和速度,只保工程按时完工,忽视工程项目的核算,项目核算上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应引起各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3)强调工程进度,忽视工程质量。随着国家工程项目的增多,企业都想把自己做大、做强,因而,在项目中只追求工程进度,而对工程建设中各个环节的方法和工艺重视不够,习惯沿用传统的方法和工艺,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4)项目制度不健全,各项管理难以落实。从近期对企业的调查中发现,项目制度上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制定的不科学,与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差距;有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不具体,在过程中落实起来难度很大。
3 项目管理的对策分析
1)健全组织、明确责任,把项目承揽与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大中型企业从工程项目中标起,就要认真研究,健全项目组织,明确责任。这是干好工程的前提,也是把项目承揽与管理紧密结合的关键。首先,建立领导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责任。以工程项目为基本对象,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领导组织管理体系,设置以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为领导,以技术、财务物资、机运保障和安全质量为组织的管理体系,按各自的职责明确相应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其次,要把工程的承揽与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项目作为企业的组成部分,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影响并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项目干的好,工程质量优,就为企业增添荣誉和信誉,有利于企业今后工程项目的承揽及企业的长期发展。项目干不好,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信誉,有损于企业的形象,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的良好形象,是在长期的中,经过无数次的工程承揽、和管理,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而树立起来的,因此,一定要把工程的承揽与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
2)提倡两手抓,一手抓好工程的干,一手抓好工程的算。工程项目承揽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关系着企业的兴旺与发展。主要依靠两手抓:一手抓好工程的干。对中标的每一个项目,都要认真组织,确保工期,争创优质工程,让业主满意。做到干一项工程,交一方朋友,添一次信誉,树一个形象,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手抓好工程的算。项目管理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只有抓好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才能实现项目的最大利润,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在“干”与“算”这两手中,干是基础,算是核心。进行成本核算是决定项目效益成败的关键。
3)按进度计划组织,确保工程质量创优。工程进度的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工程的整体到局部,由控制计划到控制作业,都需要逐一细化,直到对每个作业点的控制,使项目总进度牢固地建立在局部作业进度控制基础之上。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使之有利于实际作业。首先,在计划控制的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进度计划组织。根据项目经营目标、组织设计和现场情况,编制各作业单元具体执行的作业计划,严格按作业计划进行作业,做到不赶进度、不误工期,按工艺作业,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标准。其次,在作业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既要保证进度又要保证质量。要掌握现场实际情况,搞好各工序间的衔接和协调工作,做好记录,排除故障,解决好随时出现的问题,使作业计划能顺利进行,在每个环节中把好质量关。
4)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把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工程项目,必须建立健全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将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建筑产品。项目管理制度主要有:项目领导组织管理制度、计划管理制度、组织管理制度、进度控制管理制度、工程质量控制监督管理制度、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制度、材料使用消耗定额管理制度、劳动工资定额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和费用支出管理制度、职工队伍建设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是每个工程项目必不可少的。从近几年的项目评比和调查情况来看,工程搞得好的项目,被评为优秀工程的项目,都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因此,项目管理制度不仅要健全,更重要的是切实可行,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实际,措施的制定要具体实用,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落实,这样才能真正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5)提高项目整体素质,为企业的强大奠定基础。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必须提高项目人员的整体素质。
①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一方针,建设一支能够管理好项目、经得起实践考验、能代表企业和职工利益的高素质的项目领导干部队伍。在组建选拔每个项目领导班子人员时,都应进行任职考核,项目经理应具备项目综合管理的能力,具有领导水平和市场意识,善于思考的模范,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是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班子成员的选配,要注重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在知识结构、技术结构、决策能力、领导艺术、公共关系等方面,要优势互补,使项目班子结构的配备较为合理,提高整体素质。
②按照精干高效、一专多能的原则,建立一支精干的管理队伍。成立项目的管理机构,设置计划、财务、技术、物资、设备、安质、保障等部门,要根据项目大小和实际工作需要,可分设,也可合并办公。这些管理人员,要具备一专多能、精明能干的素质。
③按照工程项目技术的要求,培养一批文化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劳务技术人才。只有这样,项目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才能为企业的强大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地方在施工,建筑工程项目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的重要部分。现在建筑施工企业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必须管理好工程项目,以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文章就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略作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成本控制体系;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
一、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
随着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业中逐步推广和普及,项目的成本管理也逐渐被人民所重视,并且已经得到应用,可以说,项目成本管理正成为施工项目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建立一个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
工程中标后在开工前,应由专门人员对项目进行分阶段的实行,造价编制和相关管理人员应指导项目确定整个工程的责任成本,并将整个工程的责任成本分散成各阶段的成本控制,各部门有各部门自己的责任成本,并且由项目经理实施起,由项目经理对各分部经理的工程进行监督,分部经理则对所管部下进行监督,这样的分类管理,让全部门都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对成本控制有着强烈的意识,以避免施工过程造成的疏忽引起复工而浪费一定的人力、物力。
(二)对持有资源的成本管理
在人员安排上能够根据工程的进度来进行安排,固定人员能够落实到位,抓紧的工程需增添人手也可外请,最好是能避免则少请,以免增加人力成本。建筑公司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培养一批专业多技能的技术人员,便于调节各工序的松紧情况,以防人手紧缺,这样既能够节约人工费用成本,同时能够加快工期进度。材料采购中,采购部应该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直接从厂家拿货,同时应该做好市场调查,对性价比进行比较。施工机械费则要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且做好维护和保养,尽量减少各个环节的费用支出。
(三) 做好其他成本控制工作
在现行招标项目中,最低中标原则已经让企业在建设中盈利很少,而大部分的利益来源于对建筑工程中的成本控制,还有凭借费用的索赔,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所以,建筑企业应该对这方面更加了解,收集相关资料,争取更大利益的索赔和签证。处理好进度和成本关系的控制,避免生产人员倒工,或者赶工期而增加施工人员和机器等等现象。
二、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可用以下几句概况:确定目标,明确责任;分解落实;针对难点,组织攻关;样板示范,摸索经验;跟踪控制,严格把关。
(一)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把质量工作落实到处,必须建立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企业依照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是为了覆盖工程的全部质量有效的在全过程实施。企业和项目是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企业要不断加强各层次领导的质量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作用,建立一个以项目经理为责任总工程师,全面负责、技术部门及质量监督部门实施监管体系,培养一支专门管理和监督的专家队伍。项目经理作为管理层也是执行层,在保证公司质量方针的同时还必须对保证建设业质量。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技术负责人为主、质量监督员、各班长等对现场施工质量进行合理分配,完善及落实各质量管理制度,形成职责分明的执行机制。
(二)控制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质量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工程技术环境,如本地地质状况等;所以应根据具体的项目对影响质量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施工工序是最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把事后控制转向以预防为主。应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施工各工序进行统计分析,以判断质量是否合格。
三、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
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
(一)坚持安全管理原则
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二)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分析事故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三)制定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四、充实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软件的迅速发展,目前已开发出不少用于项目管理的软件以及专门用于成本控制及管理的软件,这不仅可大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在辅助管理人员进行设计、决策管理等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自1998年扩招以来,我国大学大力推进了校园基本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 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高校建筑工程的发展,既受计划经济的制约,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但总的来说,高等学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正日趋程序化、正规化、法律化。我们必须从以往的工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概况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是大学教学、科研、产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1977年我国正式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我国的高等学校发展重新得到各界的重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基本建设投入也随之加大,特别是最近10年,我国各高校对建筑工程的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的投资额度占整个学校预算支出的大幅度增加,从而开创了我国高校办学历史上基本建设规模的新局面。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高等学校,水、电、暖等基础设施从“量”的角度看,已经严重制约着现代化大学教育的发展;从“质”的角度看,也在逐渐老化,不堪重负,有些建筑甚至成为危房;从“美”的角度看,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不适应,与学校环境育人的功能也极不吻合。高等学校基础设施的新建、维修、改造、装饰美化等所需列支的经费,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所占费用的比例越来越大,对这些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与控制应给予高度重视。基于此,在过去的这些年中,从事高校基建工作的同志们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越来越重视发展空间的拓展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二是高校的教学楼、实验室等办学硬性条件普遍得到明显的改善;三是高校学生的住宿和膳食条件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过去,高校工程项目根据各高校的不同机构设置与环境特点存在着不同的管理方式。高校的后勤在实施社会化改革之前,学校与后勤的关系不是甲乙方的关系,学校的基础建设项目一般由学校的基建处和后勤两个部门进行管理。这两个部门的管理方法是:一定经费额度以上的新建工程,由学校基建处经过规划立项等严格审批程序确定经费预算等,前期报审后进行招投标确定施工方,使其依法建设;对于维修改造工程,则是由学校的后勤部门来承担,所以无论是规划立项及预算、还是队伍的确定等,多少有些随意性,有时被戏称为“手指工程”,领导或部门提出要求,往往因为时间关系,就边设计边施工,计划性差,经费控制难度大,工程质量的好坏全凭施工方的“良知”和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管理水平,没有正式的监理队伍从事工程监理工作,质量保证的可靠性差。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要求,学校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工程需要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国家对专项资金依法管理、对专项工程实行预算管理和招投标管理,这对学校基础设施的维修改造的管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北京理工大学,2003年,学校相继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预算管理办法》、《北京理工大学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管理办法》;2004年,参照建设部、财政部七部委联合第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基础设施改造与房屋修缮项目招投标及工程管理办法》;2005年.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大宗物资采购管理及招投标管理暂行规定》;2006年制定了《后勤年度计划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一系列措施表明高校基础设施的改造与修缮工程也必将逐步按照正规建设工程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
2 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也积极探索加强该管理的途径与方法,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在高校建筑工程建设领域推进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和工程建设水平已迫在眉睫。目前在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方面,特别是修缮、改造过程中的审批、内控、内审、监管等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也不够规范。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在高校建筑工程建设项目领域贪污、受贿等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结合多年从事工程设计与管理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进程还影响着高校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的全面深入
在国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理论提出之前,高校的建筑工程(含维修改造工程,下同)市场几乎是由学校内部的施工部门占据的,这些施工部门在各高校有不同的称呼,有的叫总务处修缮科,有的叫总各处房修科,无论称谓如何,其性质都是相似的。当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学校内部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学校直接委派给总务处施工部门进行施工,有些工程就省略了工程的扣投标阶段。学校的后勤部门也理所当然地认为维修改造工程就应该由后勤来完成,至于如何来管理,则由后勤施工单位根据工程量的多少,工程施工进步要求进行安排。有时如果工期要求的短,施工单位可能直接进入施工阶段甚至省去了设计阶段,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也是由施工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在这种施工状态下,缺乏对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等工程目标有效的监控机制,这样的工程可以说没有什么“项目管理”而言。
随着我国高校社会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国家财政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高校的建筑工程市场不再理所当然地由学校后勤部门垄断。学校也制定了与高校后勤社会化、国家法律及财政制度相匹配的一系列工程管理措施,工程项目管理的意识得到提高,市场观念和法制观念也得到了强化,同时市场经济也带来了利益格局的多样化、分散化。而且由于高校市场的相对放开,一些资质等级高、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企业涌人高校建筑市场,使得高校形成了建筑维修改造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但由于后勤社会化进程的深入不够,高校还不能完全对工程市场彻底放开,以致工程项目管理受到一定的阻碍与制约。
2.2 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呈“边缘化”倾向
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建设资源,对高校硬件设施进行优化配置,尽管现在全国各高校都在绞尽脑汁地扩大工程建设的规模,但由于受到地域环境和经费的限制,不可能所有高校都能随意地扩展办学空间。退一步讲,就算扩展了办学空间,但老校区的建筑物“老龄化”也是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这些“老龄”建筑的修缮、改造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另一个严峻问题。
我国高校近些年来,重视对大型的新建建筑的项目管理,认为大型的新建建筑才有必要花费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管理、去筹划,而忽视对维修改造工程的管理,这就是所说的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的“边缘化”问题。其实,维修改造工程是高校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占学校工程项目相当大的比重,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在2006年度用于维修改造工程的建设经费就高达800多万元。这些工程项目的经费来源渠道不一,所应遵循的管理方式与方法自然不同,但这些工程项目的管理同样不能与建设部、财政部七部委联合第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有关规定相悖。而如何将这些有限的资金较高效地应用于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改善,并在改善过程中尽可能高地保证质量、控制经费,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的又一新课题,是不容忽视的,也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的又一全新领域。
2.3 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前期工作薄弱
这种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工程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我国大部分高校建校都比较早,许多高校目前的基础设施多数是20世纪70年代末,甚至更早年建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广大高校现有的基础设施已不能够满足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加快建设的步伐势在必行。但问题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科学规划,而不是单凭某些领导的主观意志。其次,校园规划有待加强与完善。过去的高校校园相对比较封闭,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多,以及各高校在教、学、研方面的发展,对学校的基础设施需求在逐年增加,各高校纷纷在学校有限的校园空间内投资建设学生宿舍、食堂、超市、银行、邮局等,使学校以一个“小社会”的状态存在着,学校的教职员工及家属、学生等甚至“足不出院”就可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但这些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往往由于工程的迫切性而缺乏必要的规划,有时甚至出现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造成资源与资金的浪费。
2.4 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模式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就目前的现状看,大多由学校的行政职能部门-基建处(科、办)来进行管理,若遇到校区扩建或者建设规模较大的工程则由临时组建的基建班子负责组织实施。随着工程建设活动越来越市场化,这种管理上的缺陷已日渐明显。
2.5 高校新建工程项目经费控制措施不到位
高校工程项目经费的来源渠道基本是国家财政拨款或学校自筹,但由于这些年,学校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急需,使得许多工程匆匆上马,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不细致,导致后期被动,工程实施阶段出现大量的洽商,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现象。
3 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启示
3.1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工程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规范工程决策行为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是工程项目投资前期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也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应该加以重视和加强。高校建筑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做细、做精,凡涉及金额较大的项目必须经过民主决策程序。首先由职能部门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好的可行性研究,应是工程技术经济最优的方案,能使重大建设项目以最小的风险、最少的投资,获取最高的社会效益。
3.2 建立与完善全过程审计制度
高校开展全过程审计,就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建设投资、建设经济活动以及建设成果、效益等活动进行监督、审核、评价,即从项目建议书至项目竣工的全部阶段,审计部门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等,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三个指标以及合同等项目管理内容实施跟踪的、主动的监督、服务和控制。逐步为高校摸索出一条更科学、更规范的投资决策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3.3 推行“代建制”
近些年来,工程建设领域发展很快,全过程管理、pmp项目管理逐渐成为主流,而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就需要基建管理人员既要有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投资管理方面的能力。但是就目前全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达不到这种要求。所以,推行国际流行的“代建制”,成为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的必由之路。“代建制”是指政府投资项目经过规定的程序,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管理公司或具备相应工程管理能力的其他企业作为项目建设期法人、投资人或建设单位组织和管理项目的建设,全权负责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组织管理,促使公共工程“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职能分离,通过专业化项目管理最终达到控制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实行“代建制”后,项目建设单位无须再抽调人员成立基建班子,减轻了工作压力;同时建立了投资方(政府或高校)、代建方及使用方(即高校)三者之间的相互约束的监督机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方说了算的现象,是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治理高校基建领域腐败问题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3.4 实行干部轮岗制度,并不断完善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学校的干部管理制度也必然要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实行干部轮岗制度。轮岗,又称职位轮换,一般指在工作部门内对担任领导职务和某些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有计划地调换职位,使权力进行合理配置。首先,可以实现人才合理优化,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其次,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其责任心,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经受锻炼,激发振奋精神、不断进取和开拓创新的意识,提高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再次,可以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增强工作责任心,避免腐败问题的产生。同时,要大力倡导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校园各种媒体的作用。
3.5 要高度重视高校整体化校园规划
在当今科技社会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化、开放性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高校校园规划发展的方向,高校和城市应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虑。就校园本身来看,高校整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将涉及校园规划的各要素归纳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进行考虑,同时强调以清晰明确并贯彻始终的规划结构来统领全局,以营造丰富而统一、有序而充满灵性的校园氛围,反对孤立、片面地从校园局部入手进行规划。特别对于新校区的建设,要认真解决好新老校区的优化组合、优化使用问题。对这些新校区今后的使用,学校一定要认真筹划、资源共享、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其作用。既不能弃之不用,也不能用得失当,更要防止在对校园做出科学规划之前,又去盲目征地匆匆建设新校区。
面对未来,高校工程建设工作的必然出路就是走社会化、市场化之路,这是符合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的选择,同时也已成为广大业内人士的共识。希望从事高校基本建设的工作人员能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问题,振奋精神,改进工作,为学校和全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管理工作。在其管理中建立一套激励约束机制,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目前施工项目管理中激励约束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建立和完善基于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提出了一些粗浅建议和看法。
【关键字】激励约束机制;施工项目;监督体系;绩效评估
1 激励约束机制的概述
激励约束,即激励约束的主体根据其组织目标以及人的行为规律,并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动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和积极性、创造性及主动性,与此同时,还要规范人的行为,使他们朝着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前行的过程。一般而言,激励约束机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即激励约束的主体、客体、目标、方法和环境,它主要是解决由谁去激励约束,对谁激励约束,怎样激励约束,向什么方向激励约束以及在什么条件下进行激励约束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正确把握激励约束的五个要素,对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非常重要。
激励约束机制是激励与约束的二者统一,激励与约束有着不同的功能,但是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首先是激励,没有激励就没有积极性,没有积极性,进而一切经济发展就无法谈起;同时,也要在激励中重视约束,要求每个人要对他的经济后果负责任,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行为都要受到约束。在实际生活中,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激励与约束之间适当地做出选择和协调配合。只有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激励与约束的兼容。
2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1 激励约束机制即给予了激励,同时也给予了约束,要求施工单位对其工作负责,保证了施工单位安全顺利的开展施工项目,提高了施工管理的质量。一般来说,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项目质量计划、项目质量保证及项目质量控制这三个方面。激励约束机制把激励与约束二者结合起来,同时给予了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以激励和责任,实行责任制,这就促使施工单位的人员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的同时又要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计划,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合理控制,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了施工质量。
2.2 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更新观念,转换机制。把激励与约束的二者结合,并贯穿与整个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中,促使各部门及时更新观念,转换机制,使各部门及相关负责人树立市场、竞争、效益等观念,转换施工项目的管理经营模式,加强对重大施工技术问题的投入与研究,提高效益,同时也要保证施工质量。
2.3 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了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压力。因此,建立一套适合本施工单位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增强了其项目管理的水平和实力,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
3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激励约束机制
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的运转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3.1 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经理的薪酬激励措施不合理。
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经理的薪酬成分分析来看,其薪酬主要是由基本工资和奖金组成,而且其项目经理的基本工资定位较高,而相应的奖金则定位较低,两者比例不合理,因此,影响了施工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同时,在建筑工程中,职位消费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职位待遇,其实际的控制和操作都是由具体的项目经理管理的,而且项目经理对职位消费的管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一个监督机制,没有对项目经理给予适当的约束,严重影响了项目经理的工作积极性。
3.2 在目前的激励约束机制中,还缺乏一个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还缺乏一个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主要表现在只重视定性评估,忽视了定量评估。绩效评估体系是激励约束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就目前建筑工程的绩效评估体系来看,其考核的内容和指标都不尽合理,有些指标过于形式,缺乏一个具体的数据标准,影响了绩效评估的准确性,最终还是不利已激励约束机制的正常运行。
3.3 目前的激励约束机制尚缺乏一个相应的监督体系。
很多施工单位虽然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但是在其运行过程中,由于还缺乏一个相应的监督体系,导致激励约束机制的运行随意性较大,弹性也较大,容易导致计划与实际效果的较大偏离,因此,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势在必行。
4 基于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对策
针对前面介绍的关于现行施工单位的激励约束机制的问题,对基于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看法。
4.1 在激励约束机制中建立一套适用于项目经理的激烈约束制度,提高其管理积极性。
施工项目经理是一切施工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对建筑施工质量起着最直接的作用,因此,施工项目经理的职责及其重要。建立一套适用于项目经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要求合理调整项目经理的薪酬,重新组合其薪酬,完善其组成比例,相对提高奖金的比例和弹性,以增强施工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同时,在对施工项目经理管理职位消费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的监督力度,在施工单位中形成一支专门的监督队伍,参与项目经理对职位消费的控制和管理工作中,提高施工单位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提高了项目管理的质量。
4.2 在激励约束机制中建立一个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
激励约束机制与绩效评估体系需要二者结合,才能使激励约束机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激励约束机制下,影响并指导施工单位的相关工作,促使施工单位更好的进行生产施工活动;同时,绩效评估体系又是最施工单位生产活动的效益评估,也是对激励约束机制效用的评估。在建立绩效评估的过程中,要重视量化评估,建立具体的量化指标和评估标准数据,严格按照数据来进行评估,这样就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激励约束机制运行的弹性,保证项目管理的顺利进行。
4.3 在贯穿激励约束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体系。
激励约束机制必须在监督体系的运行下,才能真正发挥其激励和约束作用;一方面,处于激励机制下的施工单位,其施工人员积极性提高,另一方面,处于约束机制下,施工人员又要对其工作负责,避免了施工人员只重视自身利益而忽视了施工质量的问题。但是如果缺乏一个相应的监督体系,就有可能会导致施工项目开展的随意性和混乱。建立一套相应的监督体系,就能监督日常的施工管理工作,保证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制度和进度来进行。
5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积极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对促进施工项目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它要求不断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做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效用,保证项目管理的顺利进行。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只有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才能占领市场,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项目的特征、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然后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关键问题,。
【关键词】工程项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策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因此,只有各方通力合作,切实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的大中型国有施工企业普遍经济效益低下。推行项目法施工, 在企业内部建立项目管理机制, 把责、权、利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和利益主体上, 是提高施工企业的活力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项目具有独特和唯一性的特征, 任何项目所处的时间、地点、环境、参与人、目的均各不相同, 在项目的发展过程中, 大量变化是无法预见的, 所以项目的不确定性是项目的显着特征。项目还具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一般的分为五个阶段: “ 概念、计划、实施、结束、运行和维护。”每个项目还具有明确的目标、完整的系统组织等。项目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组织、筹划、激励、沟通、检查、控制活动。包括: 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 工作结构分析、责任分配等。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是:造价高, 参与人数多, 利益相关者多, 对环境的依赖影响比较大, 时间长。项目不确定性和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变数较大, 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如天气、政府法规变化等都容易影响项目进程,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正由粗放型向现代项目管理转变。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促进建筑市场的竞争, 促进建筑企业向技术专业化发展。专业化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力, 生产质量有所提高; 一方面专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降低了成本, 而国家政策法规将促使专业化的管理体系完善, 这也是企业走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关键问题
质量计划与控制: 质量计划是质量控制的依据。应首先将质量计划中的目标体系进行分解, 形成有效的质量责任体制。在质量计划实施控制过程中, 应将质量控制的工作重点放在调查研究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各种干扰质量的因素上, 要做好风险分析和管理工作, 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 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 要使这些主动控制措施与监督、检查、反馈, 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发生偏差及时纠偏等控制措施有机结合起来, 使工程项目质量始终处于项目管理人员的有效控制之下。售后服务的理念不能单一地去追求降低成本以及维修过程中的得过且过, 追求的应是通过售后服务与业主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承包商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失, 而要考虑一种长期的共存关系。可以说承包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是通过有效地整合成本、质量、工期三要素, 以满足业主的要求, 树立企业的形象;在工程竣工后则是通过售后服务与业主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 以求得彼此间再次合作的可能。售后服务是承包商兑现自身承诺、树立自身形象、争取自身进步的必要手段。真正的售后服务, 提倡的是一种经营理念, 在为业主服务的定位上, 不仅要有售后的服务,更要有售前、售中的保障, 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加强了建造过程中的控制与服务, 那么售后服务的精度会更高, 效果也会更好。只有减少不必要的扯皮, 加强与业主在建造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 才是更好的完善售后服务的先决条件。目前, 赋予建设单位的权力越来越大, 责任也越来越大, 如果没有建设单位的支持关心, 施工单位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 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建设单位是条件。
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进度计划和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与调整。作为进度控制来说, 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编制好进度计划的基础上, 重视实施过程进度计划的必要调整。进度控制的过程是随着项目的进展, 进度计划不断调整的过程。进度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控制实现工程进度目标。通过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若发现执行有偏差, 则采取纠偏措施, 确定新的控制点, 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一个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性的控制点, 并从阶段性的成功取得最后的成功。
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形式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预算成本反映的是各地区建筑业的平均水平,是根据施工图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来的工程量,以及套用相关的取费标准计算得出的。计划成本,指项目管理部门按计划工期的有关资料,在实际成本发生前计算的成本。实际成本,是施工项目在施工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可揭示成本的节约或超支,说明经营效果。实成本和预算成本比较,可反映项目管理的盈亏情况。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特点,施工成本管理要紧紧围绕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几个方面展开,在施工成本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等手段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
在建筑项目管理中,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解决是否利用计算机技术的问题, 还是解决如何利用的问题。建设工程是一种由多个单位、多个部门组成的复杂系统之间的信息沟通、数据交换及各建设主体内部的数据加工、整理、传递、存储等大量工作, 因为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 而实现了建筑项目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不仅可以快速、有效、自动而有系统地收集、传递、加工整理、检索分发、储存、修改、查找及处理大量的信息, 而且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因受各种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跟踪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水平。分析造成项目风险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 分析出造成项目风险的各种环境因素, 即造成项目风险的内、外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造成项目风险的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 一般归属为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的、市场的、竞争的等不同范畴; 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 它们是在自身项目管理中造成风险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属于主动因素, 一般归类为经营的、财务的、销售的、人力资源等不同范畴。
3 总结
项目管理普遍涉及到多个目标的要求, 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 应该注重实践中的分析问题能力, 结合理论知识,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并再通过实践来检验它的科学性。这样才能降低管理风险, 产生最大且直接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