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高校研究生心理压力分析与应对策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摘要:心理压力是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与生活适应,以及诱发众多高校负面突发事件不可忽略的因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承受着就业、学业、经济、人际交往、恋爱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心理障碍的比例不断上升,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减缓研究生心理压力、塑造研究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质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压力源;应对策略
近年来,伴随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属于具有较高学历、文化、智力和自尊心的群体,家庭和社会对他们抱有很大期望,个体对自身的期望值也很高。从心理学的原理看,期望值越高,心理承受力越差,所以,研究生群体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交往、恋爱、经济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诱发的各种心理问题也不断增加。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甚至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因此,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关注研究生心理压力产生的来源,寻找有效的应对方式减缓研究生的心理压力。
一、研究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1.学业压力。进入21世纪,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社会各界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更加关注。就目前全国研究生教育管理看,多数高校对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要求非常注重,对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毕业论文都有明确的规定,给研究生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在校期间,研究生要大量参与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科研和创新成果。然而,在学习过程中,部分研究生发现自身原来的学习方法还不能适应研究生的学习,面对繁重的学习和科研任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要在所学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科研成果,按时完成研究生的学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难免在学业上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2.经济压力。我国大部分研究生群体承受着一定的经济压力。目前我国高校对全日制的研究生的学费收取有公费,也有自费,而且,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这将给大部分研究生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研究生群体是思想成熟和有独立能力的成年人,大部分研究生都希望凭自己的能力,经济独立地完成研究生的学业,而研究生的学费一般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大部分人仍需要家里的经济支持,给研究生及家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3.就业压力。从目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看,研究生的就业率连续下降,甚至低于本科生的就业率。以前,我国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少,社会上急需像研究生这样的高学历人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乐观。然而,从2003~2013年,每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研究生毕业人数的比例不断增加,但是与之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要并没有相应地增长。本来大部分人考研时,希望能通过三年的深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毕业时能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岗位。面对如此严峻的社会就业竞争,研究生群体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想选择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但又不愿意找一份工作将就,研究生群体变得烦躁、焦虑,产生心理困惑和压力。
4.人际关系和婚恋压力。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与本科生相比有很大不同,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一般在研一阶段完成,在研一阶段班上的同学一起上课,偶尔参加班级活动。课程学习结束后,大部分同学是以个体的学习生活为主,更多的时间是投入学术研究,参与导师的课题、在实验室做实验、及撰写毕业论文。研二学期,大部分研究生基本上都是各自忙碌,课余生活也十分单调,遇到问题也没人倾诉,难免会产生孤独和寂寞。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性格会变得孤僻,给自身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往往也会影响研究生的情感生活,研究生群体的年龄普遍偏大,也正值恋爱阶段,大部分单生的研究生都希望找到情感归宿,但因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封闭、人际交往封闭、社交圈很窄,特别对于一些男女比例很不协调的院系,他们与异性的交流少,其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心理压力随之而来,女生可能承受的压力更大。
二、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
1.树立自信、明确自我效能感。当代研究生群体承受学习、就业、经济、人际关系
和婚恋等种种压力,其主要原因是家庭和社会对研究生群体期望值过高,研究生个体给自己设定较高的目标,一旦现实未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时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感,压力也越来越大。当我们遇到压力时,要树立足够的自信心。有自信心的人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就有敢于承受压力的勇气,在思想上接受压力的存在,能更好地抵御心理压力。同时,研究生群体也要明确自我效能感,正确认识前进的目标。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大小评估自己,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有正确的认识。我们在向着目标前进时,根据现实奋斗目标,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期望值和现实的差距越少,我们才能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才能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更加有信心、有动力去奋斗。
2.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支持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神经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一般指来自家庭、同伴、学校、社会机构等支持系统。社会支持能减少个体所面临的压力和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可以起到一种屏障、避风港、后盾的作用,也可以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可有效防止我们被压力击垮。研究生群体的学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并不乐观,和老师、同学一般都沟通不多,缺乏一定的社会支持网络,使人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寂寞感,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容易产生心理压力。所以,研究生群体在忙于学习、科研时,多和身边的朋友交流、多和导师沟通、多和家人联系、多参加学校学院开展的集体活动,加强和他人之间的交流,既可以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也可以缓解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压力。
3.加强时间管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以个人的学习生活方式为主,大部分时间都由自己支配,大部分研究生在研一完成所修课程后,认为有充裕的时间,都选择外出实习找工作,都计划在研一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然而,一年要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任务,在时间上是有限的,有时候繁重的学习任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们会变得焦虑、紧张,甚至容易引起心理疾病,所以,合理地安排时间对研究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明确自己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按时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当然,在学习之余留下休息和空闲时间。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比较辛苦和枯燥,要学会自我放松和调节。适当参加一些休闲娱乐活动,如:看电影,唱歌,和朋友聊天、散步等,这些休闲活动可以松弛一天绷紧的神经,释放情绪,也有助于研究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应付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压力。
【摘 要】为探讨研究生乐观状况及其与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气质性乐观问卷、压力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对394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生乐观水平在不同性别、年级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学科研究生无显著差异;乐观、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相关,乐观对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预测显著。对此,增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提升研究生的乐观水平,才能更好地减少压力,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关键词】研究生 乐观 心理压力 主观幸福感
乐观是指对事情的发展结果持积极的态度,认为事情会朝好的方向发展。乐观主义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产生积极的情绪,避免抑郁等消极情绪,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能量,提高健康水平。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乐观与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之间密切相关。Schweizer等人研究结果表明,个人乐观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Christopher Peterson在《乐观的未来》一文中提到,已有的乐观研究中指出乐观主义是一个高度有益的心理特征,与良好的情绪、持久力、成就和心理健康相关联。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国内对主观幸福感、乐观、希望等心理特征的研究逐渐增多,对于乐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乐观的测量、乐观的影响因素、乐观的作用机制、乐观研究展望等方面。乐观与其他心理特征关系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乐观与主观幸福感、乐观与抑郁的关系研究。研究生作为国家栋梁之才,面临着来自学业、经济、人际、婚恋等各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也备受关注。然而目前国内对于研究生群体的乐观状况的研究还很欠缺,为进一步拓展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领域,以便更有效地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本研究对研究生乐观状况及其与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展开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广西某师范类高校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采用定额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4份,男生170人,女生224人;研一191人,研二119人,研三84人;文科170人,理工科224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辅导员和研究人员发放并收回。问卷包括:(1)被试信息表。(2)选用Scheier等于1994年修订的量表,称为生活定向测验-修订版(LOT-R)。此量表是在有关气质性乐观的研究中使用最多的问卷之一,在不同的国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均表明它有较理想的信度。LOT-R由6道题目组成,采用Likert 5点计分标准,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其中3、4、5题为反向评分,按1-5计分。(3)选用刘颖所编制的硕士研究生压力源问卷。该问卷是根据硕士研究生特有的压力源编制的,它由32个项目组成,确定了7个因子结构,即学业、人际交往、就业和前途、家庭关系、婚姻爱情、经济、其他。该问卷采用Likert 5点计分,1表示没有,5表示很重。该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该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拟合良好。量表的a系数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9148,0.9496。(4)选用E.d Diener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ICS)问卷(分A卷和B卷)中的主观幸福感测试问卷,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三个维度。除生活满意度采用7分量表(统计时换算为9分量表的分数)评定外,被试对各量表的项目都采用9点量表进行作答:1表示最否定,9表示最肯定。国内外已有的研究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研究结果
(一)乐观状况分析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乐观因子(11.07±2.15)的得分高于悲观因子(6.95±2.04)的得分。经过相关样本T检验得知,乐观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悲观因子得分(P
比较研究生不同性别、年级、学科乐观状况可以发现,男女研究生在悲观因子和乐观总分上呈现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管各学科的研究生乐观水平基本相当。三个年级的学生比较显示,研究生一年级的乐观水平不及二、三年级,在乐观总分上呈显著差异(见表1)。
(二)乐观和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压力的关系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乐观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2所示,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压力呈现显著负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这三个变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为了检验乐观各维度对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乐观因子、悲观因子作为自变量,以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Stepwise法),考察乐观因子、悲观因子对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
三、讨论
(一)硕士研究生乐观状况和特点
结果表明,研究生的乐观因子分数显著高于悲观因子分数,可能是由于个体普遍具有乐观倾向,泰格(Tiger)在他的著作《乐观:希望的生物学》中明确指出,乐观是我们这个物种的一种生物属性,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社会文化的进步不断发展。这也解释了大多数人都能够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维持基本的心理健康。
影响个体是否乐观的因素比较复杂。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这些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生物遗传、个人经验、文化背景、及其他相关变量(如负性情感、社会支持等)。Ellen等对成人的纵向研究发现儿童早期的家庭环境,儿童中期的学习成就和成年早期的工作经验对成年的乐观主义水平都有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研究生乐观水平有显著差异,女生乐观总分高于男生乐观总分,即女生比男生更为乐观。这可能与我国的文化背景有关,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中,社会对男性的期望更高,男性感受到的责任感更高,面临的压力和遭受的挫折会更多,成功的经验较少。
本研究发现不同学科的研究生乐观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研究生在乐观因子和悲观因子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乐观总分上,研究生一年级低于二、三年级。其原因在于高年级相对于研一的同学来说,已经消除了研一时期常有的迷茫,更加熟悉和适应研究生生活,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Derek的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成年人的不同年龄的气质性乐观无显著差异。
(二)乐观和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压力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知: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乐观与心理压力具有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乐观得分较高的人感受到的心理压力较小,这与我们的生活体验一致。乐观的人对发生的应激、压力源往往采用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越是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心理压力的程度就越低。乐观对心理压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然而决定系数R2并不大。可能的原因是在乐观与心理压力的作用过程中存在其他的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如个体内在的认知模式、其他一些积极人格特质(希望、聪慧、热情等),另外还有社会支持、校园环境等外界因素。与此同时,压力的产生本身也是相当复杂的,其决定要素比较多。
乐观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并对主观幸福感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乐观者在生活中更多地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更多地采用诸如宽恕、感恩、幽默等积极特质对所遇到的情境进行重新构建,并且也更积极地寻找来自各方面的社会支持,更多利用乐观的归因方式来减轻生活压力,体验更多幸福感。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研究生的乐观因子分数显著高于悲观因子分数,总体来说研究生的乐观水平比较高,普遍存在乐观倾向。我们感到高兴的同时,不容忽视一些特殊个体;因为个别极度悲观的个体还是存在的,校方可通过在入学时筛查检出这些个体并给予积极关注,通过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以提升其乐观程度,增强他们的心理压力承受力,增进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这样可以有效预防以往研究生诸如自杀、跳楼、暴力等极端恶性事件的发生。
第二,女生乐观总分高于男生乐观总分,女生比男生更为乐观。这就表明应该对男性研究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研究生生活相对比较独立(特别是男生)。个体能够得到的社会支持(如同学、室友、同乡、老师等方面的支持)比本科时期更少,各自都为自己的学业和生活而忙碌。在这方面,建议学校组织更多的集体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得以释放压力,减少孤独感。
第三,不同学科的研究生乐观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生一年级在乐观总分上显著低于二、三年级。因此,校方可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新老生见面会、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卫生讲座等方式消除研一新生的迷茫感,让他们尽快适应研究生生活。
第四,研究生的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压力和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乐观对心理压力和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透过积极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提高研究生乐观水平,对他们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在乐观对心理压力的作用机制中,推测其中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今后的研究有必要更深入探讨这些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
内容摘要:研究生人才培养问题成为各高校现阶段的重要目标。卓越研究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作为在中华文化下浸润成长的中国学生,儒家文化认为压力本身有积极意义、“仁爱”观、“中庸”之道、消减欲望等理念对于心理压力纾解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儒家文化 研究生 心理压力 纾解
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在校研究生规模将达200万。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要。但是,近几年来,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引发各种令人心痛的后果。大力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研究生身心健康和顺利完成学业,而且对维护社会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属于较为卓越的人才。卓越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在当下高节奏的社会,卓越人才尤其需要纾解自己来自职场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纾解有多种渠道,但是从文化角度而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看问题的角度、方法、反应模式都渗透着所在文化的特点。仅以心理疾病表现而言,受不同文化的影响的人,其心理疾病表现也不尽相同。畲族在50年代精神病的分裂症多表现为乱唱山歌、手舞足蹈,而60年代以后的发病率迥异,主要表现为落落寡欢。研究者认为:“这与该民族的往昔爱好对歌,以后不再对歌的实际情况相符,说明精神病症状的内容随时代背景、社会文化而相应改变。”作为在中华文化下浸润成长的中国学生,儒家文化强调个人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关系等特质对于心理压力纾解有重要作用。
首先,儒家对压力有正面的认识。儒家认为压力有其积极意义,正确地面对挫折与苦难,有利于个人的成长,所以,不要畏惧压力,而是视之为一个自我提高的机会。《庄子・让王》里记载了孔子对困苦的看法:“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即,孔子几乎到了一个生存的绝境,但是他依旧“弦歌于室”。孔子的弟子子路和子贡不理解,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大意为:君子通达于道谓之一以贯通,不能通达于道谓之穷而无路。如今我信守仁义之道而遭逢乱世带来的祸患,怎么能说成是走投无路!所以说,善于反省就不会不通达于道,面临危难就不会丧失德行,严寒已经到来,霜雪降临大地,我这才真正看到了松柏仍是那么郁郁葱葱。陈、蔡之间的困厄,对于我来说恐怕还是一件幸事啊!之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也受到感发“M然执干而舞”,子贡则认识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孔子的这种面对困厄的精神,在今天这个时代,对卓越人才面对压力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其次,儒家的核心范畴是“仁”。“人者,仁也”,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主张,认为“仁”不但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最高原则,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核心标准。而这一标准,不但适用于人际之间,在人处理和面对自身问题时,也有积极价值。对自己仁爱,就是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重视自己,学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和感受,更好地了解自己。在面对压力时,学会接纳自己,包括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接纳自己所做的选择和决定,接纳所有好的或者不好的后果。学会不过分要求自己,不过分苛求自己,无条件接纳自己。
再次,儒家讲求中庸之道。“中庸”是儒家提出的处理世间万物的总法则,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运用在心理压力纾解方面,中庸的重要意义就是保持心理平衡,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程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无忌惮也。”借鉴到本文的语境中,“时中”就要求处于当下经济转型、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时代的卓越人才时刻把握自己,调节自己对外界事物的反应,时刻使内心世界居于安适平衡状态。
最后,要控制欲望。儒家认为,欲望是人的本性,所谓“食色性也”,正常的欲望是人类奋斗的原动力,但过度的欲望不被满足,则会产生心理问题。孔子曾高度赞扬颜回的清心寡欲,说: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孟子也提出“寡欲”,荀子主张“导欲”,宋明理学提出“无欲”。当然,儒家并不主张绝对禁欲,而是用理性调节和控制欲望。这样,面对纷扰的世界,调低主观欲求,便会使卓越人才将人生重心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面,不致引起过大的心理压力。
(作者介绍:姜华,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学、传播学研究)
【摘 要】随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生队伍的不断壮大,研究生存在心理压力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对社会和研究生群体的发展都造成了一定危害。文章从就业、学习、经济、情感四方面阐述了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应从社会、培养单位和研究生自身入手,缓解研究生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压力;心理健康
研究生作为我国的高水平的人才,对我国当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当前整个社会处在转型期,社会需求和层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也体现研究生心态的变化上。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由于较大心理压力出现自卑、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所导致的诸如投毒、自杀等极端恶劣事件频频见诸报端,不仅扰乱了研究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更是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一、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基本情况
研究生作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拥有较高学历和智商,他们青春、有创造力,但同时不成熟、敏感。研究生的这些普遍具有的特点加之现在所处的环境易使他们经常会遇到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演变成了心理压力,在心理压力的困扰得不到排解的情况下,轻则会产生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情绪,重则会引发部分研究生做出极端恶劣的行为,由此看来,我国当今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但随研究生的逐年扩招,社会竞争的加快,这使得当今研究生的心理难以得到关怀重视,缺乏正确的引导。
二、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来源
研究生队伍的逐步扩大,竞争愈发激烈,使得当代研究生不仅没有了老一辈研究生的优越感,而且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当代研究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就业、学习、经济、情感四个方面。
(一)就业压力。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劳动市场相对饱和,研究生在市场的竞争优势大不如前,加之研究生“低不成,高不就”的就业心态,这些都给当今研究生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不论是在校或者是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很多都为就业问题苦恼,在家人的殷切期盼和严峻现实面前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造成心理压力。
(二)学习压力。研究生在校期间仍是以学业为重。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更加注重的是一种研究性的、探索性的学习,需要研究生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日常的科学研究贯穿和毕业论文对研究生的要求也愈发提高,研究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影响研究生毕业和就业问题,对培养单位声誉的也关系紧密。由此可见,学习压力是当代研究生的主要压力源之一。
(三)经济压力。研究生在校期间,受到时间、精力和渠道的限制,多数研究生没有实际的经济来源,加之各培养单位开始实行研究生自费培养,个别奖助学金的政策不完善,难以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此外,研究生大多为成年人,羞于再向父母开口要生活费。经济压力难免会影响到研究生的心理活动,易产生自卑、悲伤易怒、过分猜疑等心理问题。
(四)情感压力。很多研究生在培养的过程中没有了从前大班级的概念,能交流的同学数量十分有限,且研究生的生源较为广泛,很多来自外地的研究生人生地不熟,难以交往到合适的对象,但研究生已经到了可以恋爱结婚的年龄,部分研究生一时出现了角色不清的情况,此外,来自家庭的婚恋压力愈发增大,也可能造成家庭关系的紧张,此时的研究生面临的将不仅是没有伴侣的压力,还有来自家庭和父母关系紧张的压力,在此种情况下的研究生往往身心俱疲,产生心理压力。
三、缓解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基于以上对我国当今研究生心理压力来源的分析可知,既然造成心理压力的来源多元,就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地来分析缓解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一)社会要对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压力问题引起足够重视。研究生群体是整个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发挥这个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教育部门应积极完善研究生自费接受教育下的奖助学金制度,给广大在校研究生特别是家庭困难的研究生以经济扶持,缓解研究生的经济压力。此外,在就业政策上,完善研究生的就业环境,健全就业市场,给研究生更好的发展平台,真正发挥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鼓励支持研究生自主创业,帮助树立研究生群体对就业和创业前景的信心,缓解研究生的心理紧张和焦虑,化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二)培养单位要建立健全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就各个高校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十分有限,且大多向本科生层次倾斜,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关怀不够到位,故首先要建立健全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机制,加强相关师资队伍建设,根据研究生群体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缓解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压力;第二,研究生在校期间,导师是研究生的主要负责人,除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方面,对其心理状况也应有较好的观察,平时多与研究生进行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交流,发现存在较大心理压力的研究生要积极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帮助学生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增强抗挫折能力。
(三)研究生本身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作为高智商的研究生群体,首先要明白适当心理压力的存在是正常的,掌握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十分重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去关注社会各方各面的信息,了解当今的就业市场,对自己不仅要有信心,更要有客观公正的评价。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尽量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家人、老师和同学倾诉,并利用好学校和社会所提供的心理健康辅导资源,使自己从心理压力的阴霾中释放出来,把自己打造成不仅具有高学历和能力,而且心理素质良好、道德高尚的精英人才。
作者简介:刘辉,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社会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