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浅谈地质灾害防范

时间:2022-07-16 04:29:1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浅谈地质灾害防范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浅谈地质灾害防范

浅谈地质灾害防范:地区地质灾害现状和防范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类、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气象等方面对五邑地区地质灾害隐形成因素进行统计、调查、研究;针对五邑地区现有地质灾害提出应对措施,为该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五邑;地质灾害;防范

0引言

五邑亦称江门,位于北纬21°27’至22°51’,东经111°59′至113°15′之间,地处广东省中部,西江的下游,珠江西岸。该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西北部山地丘陵分布较广,东部、中部、南部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分布宽广,丘陵、台地错落分布,沿海砂洲发育,组成了错综复杂的多元化地貌,国土总面积9503.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50万。该地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盛吹南风,常有台风侵袭,雨量充沛,长年温和湿润,无霜期长,年平均降雨量为2100mm,最大年降雨量可达2680mm。

1地质灾害分布情况

江门市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大、发生频繁、稳定性差等特点。截止2017年1月,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51处,分布于全市的四市三区,涉及二十多个镇。经调查研究,得出江门市地质灾害具有如下特点:(1)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崩塌为主,滑坡其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相对较少。(2)分布广,类型多,危害大,规模小型为主。(3)汛期,持续降雨和强降雨时,易引发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具有随降雨同步或滞后发生的特征,丰水年和不良地质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具有随机性。(4)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淤泥类土多层土体、粘性土、砂类土、红层碎屑岩石性组、层状碎屑岩石性组等分布地区。(5)引发地质灾害的外在因素为人类工程活动和强降雨。

2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特征是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江门市全市三地丘陵4400多平方公里,占46.13%。据调查统计,全市5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30余处位于山地丘陵地带,占比超过60%。

2.2工程地质岩类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地层岩性、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是影响斜坡变形的主要因素。地层岩性是崩滑流灾害形成的物质基础,地质灾害活动与岩土类型、性质、结构具有特别密切关系。岩性不同,其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及类型也不同,江门市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中,受工程地质岩性影响其分布的特征较为明显。

2.3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1)决定地貌的形成发育,在构造运动上升区,险峻的山势,深长的沟谷,发育的临空面等,容易发生滑坡、不稳定斜坡等灾害。(2)改变了岩土体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力学强度,尤其在褶皱核心部位、转折端,断裂带及其两侧。存在风化层厚,岩石破碎,裂隙发育的情况,易发生地质灾害。江门市地质灾害在不同地质构造中的点有10处,其中7处为断裂构造带上,3处为褶皱构造带上。

2.4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的形成受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3.4.1工业与民用建筑: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该地区大量进行房地产开发和工业民用厂房的建设,部分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开挖边坡造成边坡过陡,工程完工后没有采取护坡措施,呈裸露状态,这些边坡在暴雨的引发下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4.2交通建设:该区域内交通网络发达,铁路、公路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人工边坡,形成了众多不稳定的临空面,在强降雨的引发作用下,容易引发崩塌、滑坡、形成地质灾害危险地段。

2.5气象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江门市主要自然灾害有热带气旋灾害、强对流天气等,夏季洪涝和台风是主要灾害性天气。江门市雨量充沛,降水汛期长,台风多发,台风伴随强降雨,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2015年,江门市受台风影响较大,台风“彩虹”经过后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20余处。

3地质灾害防范应对措施

3.1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应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发动基层群众参与排查,建立群测群防体系,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排查结果进行复核,确认为隐患点的要建立台账,且今后对建立的台账要定期巡查,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3.2加强地质灾害监测、治理

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加强监测、治理,通过采用先进监测设备仪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险情及时预警预报。可选用的仪器设备有:裂缝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激光位移、地表位移计等。同时,要加强工程治理,通过治理彻底消除隐患点。

3.3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要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掌握气象预报信息和降雨实时数据,结合本区地质灾害情况,适时作出预警预报,及时向人民群众作出预告,各行政部门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对应的应急措施,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3.4加强地质灾害科普宣传

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途径,将防灾避险知识“进村入户、进学校上课堂”向基层群众、学生、市民等加强宣传,通过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地质灾害预防意识和逃生本领。

4结论

五邑地区地质灾害特点鲜明,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大。通过调查研究,更加明确该地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因素: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类、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气象等;根据现阶段情况,提出了地质灾害防范应对措施:加强排查、监测、治理、预警预报、科普宣传等;同时,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为该地区地质勘查评价、防灾减灾等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浅谈地质灾害防范:水文地质灾害防范研究

摘要:地下水等水文地质灾害作为矿井建设中的多发事故,长期以来对煤矿建设质量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对煤矿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灾害防范展开探究,文中笔者在分析加强矿井建设中水文地质灾害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地下水防治的原则与要求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实际对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介绍,最后还对其他安全辅助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希望能够对实现煤矿建设中的水文地质灾害防范起到良好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煤矿建设;水文地质灾害;地下水;必要性;防治措施

0引言

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各类水文地质灾害一直是威胁作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这些水文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便是地下水,因此对地下水的防治便成为了煤矿建设乃至生产中始终如一的重点内容。加强对地下水的有效防治,其目的在于保障煤矿建设生产安全,避免灾害事故的出现;科学、合理地减小矿井涌水量,实现生产成本的优化并改善建设作业环境;鉴于这些目的,在进行地下水防治时必须充分立足矿井生产实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做到地下水威胁的有效消除。

1加强矿井建设中水文地质灾害研究的必要性

1.1有助于提升煤炭开采作业安全性

我国煤炭资源有着分布广泛、储量丰富且地质状况复杂多变的特点,为矿井生产建设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这就要求煤矿建设时必须严格依照和参考相关的水文地质报告内容开展作业,从而确保矿井建设与煤炭资源开采的安全性,并为煤炭资源的高效、高质开采提供必要保障。但由于过去各大矿区在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投入力量的不足,导致过去矿井建设中透水事故频发,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同样也引起了严重的人员损伤,进而严重威胁了煤炭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有鉴于此,煤矿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增强对水文地质灾害问题的防范意识,通过构建系统性的防治体系,真正做到安全隐患的有效消除,从而为煤炭后续生产安全系数的提升奠定基础。

1.2提升煤炭开采合理性

矿井建设过程中水文地质灾害的有效调查一方面能够为建设作业提供安全指导,另一方面根据当地地质状况而编制的水文地质报告同样是矿井后续生产及扩建作业的重要参照,对于优化生产布局,保障生产安全意义重大。现阶段,国内各大矿井均已充分认识到水文地质勘测的必要性,在矿井建设时均会积极开展水文勘测作业,从而为矿井的后续良性发展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源动力。

2煤矿建设中的地下水防治

2.1防治思想与基本原则

煤矿建设作业时地下水一直是十分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威胁性十分严重。一旦地下水揭露,轻者会严重阻隔生产的持续开展,提升作业成本,并对矿区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重者则会直接引起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引起人员伤亡。因此增强对地下水等水文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必将成为矿井建设中的永久话题,具体开展上应当秉承“立足实际、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一方面从矿井自身实际着手,在充分分析自身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选用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开展地下水防治,另一方面遵守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模式,摒弃过去单纯疏干为主的方式,实现地下水防治的同时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达成矿山绿色发展目标。

2.2地下水防治具体要求

1)竖井作业必须依照相关作业规程严格开展,前期进行全面的工程勘测,在真正掌握井筒周边地质水文环境,并有效预测井筒涌水量与含水结构的基础上开展后续施工。2)在井下主体巷道施工作业前,应预先编制详实的水文地质平、剖面图,编写地质状况说明书。井巷作业期间,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水文地质状况进行实时跟踪管理,以及时对水文地质状况进行修正,以更好的保障作业。3)对已知的导水构造或含水地层,在作业揭露前应提前进行超前钻探,对导水构造或含水地层的具体位置、区域面积及厚度等基本情况进行探测,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导水构造或含水地层的施工作业环境、涌水量等对其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制定。通常,在坚硬岩层中,超前探水作业长度不得小于10m,当预估位置发生错误,使得岩层完整性与强度无法满足岩帽预留需求时,应当及时结合具体情况对超前距离进行明确。一般原则为,确保钻水孔5m以内岩体具有合格的完整性与强度。

2.3地下水防治技术

1)通过排气压入浓密水泥浆进行防治水。相较于以往的竖井深孔涌水控制时先在注浆孔内灌入水泥浆后再将管道埋送入孔内的方法不同,这种方法采用水平或仰视预埋注浆孔的方法,可以有效规避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管体与孔壁间间隙密实的方法,需多次反复注浆的弊端,通过排气压入的方法,能够保证水泥浆液的一次性有效灌注,且浆液固结后抗压能力可达30MPa,能够有效满足封堵地下水涌出的需求。2)钻孔上增设防突防喷装置。钻孔上布设的防喷防突装置是实现高压顶水钻探作业安全、有效开展的关键核心。在钻进作业防突中,尽管钻机自身携带的液压卡盘在实现高压水击穿时具有一定的夹持功效,但经过工程实践可知,单纯依靠液压卡盘无法真正达到高压涌水钻探防突的安全需求。因此,为实现钻进作业的安全防护,可在钻杆上布设异径防突器,这一装置能够有效确保1000m以上水头压力下的探水作业安全性。防喷措施是指在高压阀门上布设自伸缩式封口装置,同时在高压阀门同孔口管间布设减压器与四通管,经实际应用表明,其防喷效果良好。

2.4其他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2.4.1工程边坡滑动

此类灾害多发生于露天矿井,针对其的防治手段主要有:①坡角整平。这种方法有助于降低存在滑动危险岩体的自重,从而规避事故。具体操作上,当高度较小时可将坡面削缓,确保其同水平面夹角小于原角度;当边坡较高时,可将其划分为多个小段,制作成台阶状,从而避免发生滑动。②构建挡土墙。在可能发生滑动的边坡间构筑挡土墙,以阻挡其发生滑动。挡土墙构建必须以稳定地层为根基,并在墙后布设排水设施以确保滑动体内渗水的及时排除。

2.4.2地表塌陷

此类地质灾害多是在存在岩溶发育状况的矿区,由于建设作业时大量抽排地层地下水引起的岩溶塌陷。针对其的防治手段主要有:①回填密封。对已出现的塌陷坑,选用水泥浆、黏土等材料进行回填,避免地表水的继续渗入;②塌陷周边构建围堤;③对塌陷坑内积水进行及时排干,避免发生二次潜蚀塌陷。④对浅层石灰岩含水层进行帷幕注浆作业,以阶段地下水进入塌陷坑的径流通道。

3其他安全辅助措施

1)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依照规程进行生产作业并确保各类防治水设施布设的标准化。譬如水泵布设、水仓布设、排水管理布设等必须依照生产设计严格修建并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2)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对矿区水文地质状况进行持续性动态跟踪调查,记录各类水文地质现象,并将其绘制相应的图表以便及时分析,同时对其中的异常状况及时进行反复勘验,确保安全隐患的提前发现与治理。3)增强对矿区内大型沟谷的监测,对其疏水性能及渗漏能力做到全面掌控,对于出现的各类地裂缝及地表塌陷情况应及时进行填埋处理。4)掘进作业时严格遵守“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一旦发现作业面出现安全威胁,应当及时撤离所有作业人员至安全区域。5)提前针对裂隙发育区及断层进行水文探测与安全防护措施,避免积水突入矿井,造成经济损失。

4总结

总而言之,地下水等地质水文灾害作为煤矿建设中的多发性灾害,必将是矿井建设安全管理的永久话题之一。矿井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构建适应自身矿井地质实际的水文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在确保安全隐患有效消除的同时推动建设作业的持续开展,为矿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提供永久保障。

作者:类磊 单位: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查研究院

浅谈地质灾害防范:农村切坡建房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范研究

摘要: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切坡建房,根据自己的意愿,增大户型,改善生活的环境。但是我国农村大多处于偏远的山区地区,切坡建房的过程中,会严重损害周边地区的水文和地质,长期可能会引发大型的地质灾害。因此,需要相关部门主动分析农村切坡建房可能会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分析灾害的分布、危害程度、规律以及特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本文主要分析农村切坡建房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农村 切坡间房 地质灾害 防范 措施

大多数的农村都位于偏远的山区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再加上最近几年,农村切坡建房的密度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更加频繁。因此,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相关人员以及农户本身增加灾难的防范意识,针对灾害频发区域中灾害的类型、分布情况、危害指数以及规律特点等,积极讨论,在建设美好乡村的同时,有效的防范灾害,保证农民群众长期的住房安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一、农村切坡建房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

(一)农村切坡建房缺乏安全意识

农民的文化程度有限,安全意识淡薄,在一些房屋抢建、滥建的过程中,缺乏对房屋安全性能以及周边环境安全性的考虑,建设的过程中大多采取后削坡、前填方的办法,有的选择建在河溪边、池塘水库边或是灾害易发生的地段。农民在资金条件有限的情况之下,后坡的建设一般没有排水系统,房屋建设的安全值得考量。

(二)因政策因素选址受限

因为一些政策的限制,切坡建房的地段大多选在耕地,甚至是占用了基本的农田。为了防止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不少房屋的选址选在了地质条件差的地段建房,成为导致灾害的巨大隐患。

(三)地质灾害具体的成因分析

1.边坡开挖引发的地质灾害

过度的边坡开挖可能会导致坍塌和滑坡,这种类型的宅基地主要选择则建在山区、丘陵的坡脚,需要开挖坡脚才能够保证足够的建设面积。过度进行边坡的开挖,容易造成坡脚的卸荷而形成陡坡,使整个山体的表土层失去稳定,造成局部或是全部的坍塌。

2.建筑垃圾堆放引发的地质灾害

建筑垃圾的堆放主要可能引发泥石流或是滑坡。宅基地主要选择建在山区沟谷的两侧,切坡开挖形成的建筑垃圾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理直接顺坡而下,在破面形成大量的堆积体,一旦发生降雨,容易引发堆积体的滑动,在冲击下形成巨大的泥石流,威胁沟谷两侧住房的安全。

3.宅基地回填引发的地质灾害

宅基地回填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和不均匀沉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首先是回填宅基地,这种类型的宅基地主要选择建在山区的沟谷两侧,地理位置较低,一般就近采土直接回填,原有的植被和土层未经处理直接被掩埋,房屋建成之后,长期降水和生活用水的渗透,以及植被腐烂等问题会引起房屋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使房屋的墙体开裂直接倒塌。其次是半挖半填宅基地,这种宅基地主要选择建在坡面较为平缓的部位,平整土地时,通常采用后缘开挖至基岩,承载力较大,而前缘未经过回填,基岩的部分基本不会沉降,回填土部分由于植被的腐烂,发生侵蚀的作用,会导致房屋的破裂或是倒塌。

二、农村切坡建房过程中地质灾害防范措施

在防治灾害之前,应该了解切坡建房地质灾害的危害,如下:

(一)科学规划

根据农村房屋建设选址的实际情况,制定与农村建设相互配套的地质防灾规范,分析各地区之间的差异、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成灾的背景,制定长远的防灾计划,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分析灾难的类型,建设合理的功能区划分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以此来指导新农村房屋规划的建设。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放建房选址的优惠政策,为灾害评估提供适当的补贴,减少不合理切坡建房现象的发生。例如我国农村切坡建房具体分为原拆原建、原地拆迁和异地新建三种,每年平均10208户/年,经过初步确定,需要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的为4554户,占总数的50%,其中需要经过专业人士提供建议的农户为2800户,总数大概需要80万元。因此当地政府应该在建房之前,调查好这些数据,确保前期预算充足,保证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

(二)统筹安排

相关技术人员首先应该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思想,分析山区与平原之间的差距,根据建设用地的规划,分析财力资金的状况,尊重当地群众的基本意愿,贯彻节约的原则,将新建和旧改进行有机的结合。其次是要发挥农村建房的集中优势和规模效应,解决一家一户建房难的公共问题,避免简单的拆旧和翻新,并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最后要实施造福工程,对建在水塘边、江河边以及灾害频发区域的危房进行集中的处理,尽快动员搬迁,避免一旦发生问题,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综合治理

相关部门需要认识到新农村的建设要集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要严格控制垦殖事件的发生。通过封山、挖掘排水沟渠、削减负荷等措施,实现综合治理,主动规避风险,消除安全隐患。

(四)合理选址

在选址之前,首先应该进行地灾评估。选址要符合科学性,贯彻落实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做到科学预警,提出防范措施。在选址批地阶段,必须要经过国土资源局相关人员的评估确认,得到批地的认可之后,才能开始动工,一切要按照正规的程序进行。具体的选址要求包括地势平坦,不切坡、填方,不能位于灾害隐患的影响区域,不能是岩溶的发育区域,不能建在山凹前缘、两沟的交汇处或是河道的冲击滩等等。

(五)科学设计

首先在建房的面积上,严格按照相关的用地标准,既满足群众的面积需求,同时考虑房屋建设的安全性。其次在Y金的问题上,对群众进行安全教育,实施防灾演习,引导群众将有限的资金使用在房屋的安全建设中去,例如使用高品质的建筑材料来加大房屋建设的安全系数。最后在工程设计的环节中,依据相关灾害的评估参数,考虑房屋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抗灾能力,后坡的建设必须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必须建设配套的安全坡度、安全台阶以及挡土的排水系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农村切坡建房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范,需要充分的利用经济和行政的手段,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安全防范意识,科学合理规划,做到以人为本,积极研究灾害发生的类型,统筹安排,综合治理,避免在灾害易发生的地段选址,科学设计建房计划,维持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健康之间的平衡,不断总结以往经验,从而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简介:娄刚,本科学历,九江市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研究方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

浅谈地质灾害防范:刍议矿山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的防范

摘要:在矿山建设中由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开采施工中往往会引发一些地质灾害,为了保证矿山建设开发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对施工中存在的灾害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矿山建设;地质灾害;沉陷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也急速增加,目前解决能源问题主要方式仍是增加各矿产的开采量。由于大规模和不合理的开发,出现了一系列的矿产灾害,严重危害到矿山工作人员及附近的居民人生安全。为了保证矿山建设开发的安全性、科学性,应在矿山建设中做好灾害的分析和评价,及时采取有效的灾害防治策略,实现矿山建设的安全运行。

一、矿山建设中主要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

1、地表沉陷

地表沉陷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矿山建设中造成地表沉陷的成因有两类:第一类,在采矿过程中未合理的设置矿柱支撑,开采过程中,使得矿井支撑失稳,导致矿井塌方,造成地表塌陷;第二类,在采矿的过程中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被大量抽走,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使得含水层重新固结、压密,体积减小,从而引发地表大面积沉降。

2、边坡滑移

对于矿区边坡来说,由于土体和岩层具有各自的结构面,当人工开挖面的产状与原岩层形成不利组合面时,往往受到自重或雨水等因素影响,造成边坡上方岩土体的下滑。在矿山建设中对于边坡的防滑不到位,导致岩层的下滑力大于防护设施的抗滑力,形成滑坡事故。尤其在露天矿的开采中,由于不合理的开采,边坡下滑现象比较严重。

3、岩爆

岩爆是由于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势能被突然释放之后导致岩体崩裂弹射的现象。在矿山建设中主要存在的是坑内岩爆,因为矿坑周围和顶部的岩层在长期受到地壳的作用力而被强烈的挤压着,在矿山开采中一旦使岩层出现自由面,那么岩层应力就会瞬间释放,很多大量的岩石裂成碎块,同时向四周喷射。这种情况在地壳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较为常见,坑内岩爆的发生往往会给矿山建设和开采工作带来非常大的灾害。

4、矿坑涌水

矿坑涌水是矿山建设中主要的水文地质灾害,由于矿坑涌水的爆发性较强,对整个矿山建设的影响严重。产生矿坑涌水的主要原因分四种:第一,在采矿的过程中对于矿坑涌水量的设计不到位,未做好有效的防范工作;第二,在采矿过程中打穿蓄水层,地下承压水产生喷涌;第三,在采矿的时候遇到地下暗河或蓄水溶洞,使得大量的水进入矿坑之中;第四,矿坑周围的排水设施不到位,遇到大量地面水聚积的时候排水不畅,导致地面水大量涌入矿坑,淹没矿坑。

5、水污染

矿山建设往往引发水污染灾害,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矿山建设中,对地质结构造成了破坏,蓄水层的原有结构不复存在,地下水位将会发生比较大的改变;第二,在矿山开采中,产生大量的重金属物质,物质进入到地下水中,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第三,由于矿山废渣的处理不当,经雨水的冲刷,矿渣表面的有害物质进入地表河水中,造成河水污染。

二、矿山建设中地质灾害的防范措施

1、地表沉陷的防范措施

地表沉陷主要因为采空区的出现导致的,由于地表沉陷的危害性较大,要注意采用防范措施合理性。第一,在矿山开采中应合理设置支撑柱,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矿顶坍塌,并做好监测记录;同时对废弃的采空区应进行回填。例如,在煤矿的建设和开采中,大量堆放在废渣区地煤矸石可以有效回填到采空区,这样既减少了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保证降低了矿区地表沉陷发生的概率。第二,对已经形成的沉陷区,应该积极采用治理措施,在沉陷区做好防水措施,防止水进入沉陷区扩大沉陷的范围。

2、边坡滑移的防范措施

在矿山建设滑坡的防范中可以根据造成滑坡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第一,采用降低岩石剪应力的方法,包括整平斜坡角度、修筑挡土墙以及打防滑桩等等。整平斜坡角度主要是为了减小岩体滑坡的势重,如果边坡的高度较大,可将整个边坡分段治理,形成阶梯状,从而减小岩体滑动。修筑挡土墙就是在可能滑动岩体的前方修建挡土墙,防止岩体的滑动。在修筑挡土墙时,需要注意两点:首先要挡土墙底部应设置在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地层中;其次要保证滑动岩体中的水能及时排出,在挡土墙之后要设置排水设施。打防滑桩指的是在滑动岩体内部打桩,桩端应置于滑动面以下稳定地层中,从而防止岩体的滑动。第二,改变岩体的物理性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岩体物力性质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要防止岩体滑坡可以通过排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方式进行:在地表修建截水沟来拦截滑坡上方地表径流;修筑排水沟从而有效排除地下水,降低岩石中的含水量;修筑排水巷道将滑动岩体中的地下水有效排出。

3、地下水防治措施

矿区地下水防治中主要重视三点:第一,在矿山建设前应进行水文地质勘查,对矿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准确的了解;第二,对于已知含水层应该设置超前探水孔,从而得出含水层的厚度和位置,设计和施工中采取具体的治理措施。目前在地下水防治中主要采用的防治技术有两个,一个是排气压入浓密泥浆的方式仰视探水注浆孔埋设孔口管技术,另外一个是使用钻孔加设防突防喷装置。

4、水污染防范措施

在矿山建设中水污染的危害性不可小视,防治水污染要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要合理处理矿坑废水,应在矿区内设置废水处理站,对废水应采用沉淀、生物技术、化学技术进行处理。第二,严格控制采矿中有毒物质的堆放,一些含有毒素的物质应该隔离堆放,在雨天要做好防雨措施。第三,加强矿区的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起到净化地表径流的作用,同时也能防止泥石流的产生。

结论:

总之,由于地质、水文条件和开采方案的不同,矿山建设往往引发地表塌陷、边坡滑移、岩爆、矿坑涌水、地下水污染等灾害,因此,在矿山开发前必须做足矿区的水文、地质调查,对开采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根据各灾害的类型和危险性,制定相关的预案措施;同时,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开采方案进行施工,对各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教育和处理事故应急培训,真正实现矿山开发的科学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地质灾害防范:群测群防工作是防范地质灾害的重要途径

[摘要]本文根据广西地质灾害发生发育及分布特点,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说明群测群防工作是防范地质灾害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完善其日常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转十分重要。

[关键词]地质灾害 群测群防 途径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通过相应的组织形式,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民众的防灾减能力。发动广大群众直接参与,对地质灾害进行多种手段的常规监测,进行应急调查、应急监测,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进行预报预警,根据险情采取避让防治措施,在发生地质灾害时及时地进行抢险救灾,以达到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的目标。符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并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性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果。

1广西地质灾害概况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夏季湿热多雨,受台风及局地气候的影响,常有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全区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1250-2000mm,受地形的影响,形成了十万大山、大瑶山、越城岭至大苗山三个多雨区和桂南的玉林-钦州-东兴、桂北的兴安-永福-大苗山、桂东的昭平-蒙山-大瑶山及桂西的凌云-巴马-大明山等四个暴雨中心,多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2000mm以上,暴雨中心日最大降雨量在110-600mm之间。多雨区及暴雨中心区都是突发性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之一。

广西地貌特征属云贵高原至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省区,山地约占总面积的71%,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大部分山体切割强烈,高差悬殊,山坡坡度大部分在300以上;在岩溶区,石山的岩石裸露,裂隙发育,岩溶平原或谷地中有孤峰、峰林、残丘,其表层分布的溶余残积土有利于土洞的发育。

广西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有:滑坡、崩塌、危岩、地面塌陷、泥石流,另外还有河岸侵蚀、矿坑突水和冒顶、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根据广西全区“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每年进行的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全区地质灾害大排查等工作的初步统计,广西已调查发现地质灾害点两万多处,其中以土质的滑坡、崩塌居多。两万多处地质灾害点中,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4000多处。

滑坡以小型滑坡为主,主要分布在桂西、桂北、桂东南的层状碎屑岩分布地区。崩塌绝大多数为小型崩塌,在全区均有分布,山区公路边坡上多见,石山区崩塌(危岩)主要分布在连片石山区,特别是碳酸盐岩分布的地区,如河池市、百色市、来宾市、柳州市、桂林市、贺州市、贵港市、崇左市等地的岩溶石山分布地区。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矿山采空区塌陷):主要分布在岩溶地区和矿山采空区。岩溶塌陷多发生在岩溶强发育的岩溶平原、岩溶谷地、地下水浅埋区(埋深一般小于10m)。广西桂林市、贺州市、玉林市、柳州市、来宾市、贵港市等地的岩溶平原、岩溶谷地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现象十分普遍。岩溶塌陷的塌坑绝大多数是直径小于10m的小型塌坑,深度多在10m以内。局部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的塌坑呈成群出现,分布范围多在1km2以内。矿山采空区塌陷主要分布在地下采矿的地区。泥石流包括沟道泥石流和坡面泥石流,小型为主,主要分布在山势陡峻(坡度45度以上)的海相碎屑岩和岩浆岩分布的桂西、桂东北、桂东南等地区。泥石流在全区分布虽然不多,但其造成的损失较大,如近年来汛期各地发生的坡面泥石流,常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的经济损失的事例。

广西的地质灾害规模虽小,却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及较大的经济损失,广西近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其体积绝大部分都属于小型,其中造成人员伤亡及较大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几乎都是小型的。

2造成较大损失的地质灾害例子

(1)2005年6月中下旬,我区中部、南部、东部等地连降大暴雨或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超过200mm甚至超过300mm,导致群发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产生,金秀县、鹿寨县、昭平县、蒙山县等县市在此次强降雨过程中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数十起甚至几百起,有的县造成了10多人的伤亡。

(2)2006年6月8日,受局地气候的影响,梧州市特大暴雨,据有关部门统计,在2006年6月8日凌晨至6月8日10时,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降雨量达300mm。据群众反映,其中大部分降雨集中于凌晨零点左右时段,预计此时段降雨强度超过每小时100mm。受特大暴雨影响,引发了规模大、分布面广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城区约有1000多起,形成了无山不塌的局面,靠近山体的街道全部被坡面泥石流堆积物淤埋,造成13人死亡,全市有数万人紧急撤离避让,中小学停课近20天,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万元。

(3)2006年7月中下旬及8月上旬,我区连续遭到台风登陆引发的强降雨天气,在强降雨的影响下,桂南、桂东南等地局部发生群发性地质灾害,有的县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1000多起,最严重的一个县造成了20多人的死亡。

(4)2010年6月2日,广西容县六王镇、岑溪市南渡镇及马路镇一带,在强降雨影响下,发生点多面广的群发型崩塌、滑坡、坡面泥石流地质灾害数百处,山坡上千疮百孔,满目疮痍。造成40多人死亡,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其中最多的一个灾害点造成的人员死亡达到11人。

(5)2010年6月15日,广西苍梧县沙头镇一带在强降雨影响下,发生群发型崩塌、滑坡、坡面泥石流地质灾害,灾害点达数百处,大量的坡面泥石流造成道路堵塞。此次灾害造成17人死亡,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其中最多的一个灾害点造成的人员死亡达到6人。

(6)2011年5月9日,在强降雨影响下,广西全州县咸水乡洛江村委广坑漕发生滑坡地质灾害。此次滑坡为高位滑坡,滑坡体从高差约200米的陡坡上滑下,具有强大的势能及冲击力,滑坡体滑到冲沟底后铲刮冲沟底及冲沟两侧的松散堆积物后,形成泥石流沿沟道下泄,掩埋工棚数座,造成22人死亡。

上述这些地质灾害事件是近年来广西重大的地质灾害事件之一,给受灾地区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当时,许多媒体都不同程度地报道了这写事件,社会影响较大。列举这些例子,并不是说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地的群测群防工作做得不好,由于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及其隐蔽性,还有的地质灾害隐患没有调查清楚,另外,其中还有不少是发生在晚上,这些都是目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中的薄弱点之一。

3通过群测群防成功预报的例子

(1)2003年5月23日,百色市田阳县坡洪镇镇领导到该镇塘定屯检查工作,向村民宣传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并提醒大家雨季应特别注意该村后山的危岩崩塌隐患,教育村民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避让。第二天上午10时,当时正在下雨,该屯村民包荣家一家3口人正在吃饭,突然听到房屋后山上有异常响声,得到过地质灾害知识普及教育宣传的包荣家感到异常,意识到可能有地质灾害发生,立即指挥家人向屋子外撤离,一家3口刚撤离出来,随后就有两块岩石(规模1.2×0.9×0.7m,0.3×0.2×0.1m)从山上滚落进入刚才正在吃饭的房屋中,造成房屋部分倒塌,直接经济损失3000元,由于房内的人员已及时撤离转移,从而避免人员伤亡3人。

(2)2003年6月27、28日,浦北县连降暴雨,降雨量达300多mm,属20年一遇。在暴雨的诱发下,浦北县多个乡镇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共发生滑坡21处,崩塌24处,共造成房屋毁坏118间,直接经济损失约41.18万元。灾情发生前,正值该县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调查工作,据灾后的灾情核查,此次发生的地质灾害点10多个地质灾害点是联合调查组调查过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于联合调查组调查时,对当地群众作了较广泛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使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故在地质灾害发生前,灾区群众都作了较充分的防灾准备工作,如监测,避险等,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较低限度,虽然有100多间房屋受滑坡、崩塌毁坏,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统计,避免了90人的伤亡,经济损失也因此大为减少。

(3)2006年7月中旬,受台风影响,广西浦北县普降大暴雨至特大暴雨,在强降雨影响下,全县发生数百起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其中浦北县外贸站存在滑坡隐患,7月16日晚当地国土资源所根据广西国土资源厅的地质灾害气象4级预报,及时通知外贸站,并要求外贸站的人员撤离,外贸站滑坡于次日上午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动,房屋倒塌19间,成功避免了83人的伤亡。

(4)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龙虎村群发性泥石流,2013年5月15日下午桂林地质环境监测站恭城县为蓝色预警。当晚23时,根据实时雨情升级为黄色预警,16日凌晨1时,再次追加预警为橙色。恭城县按照群测群防工作要求,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易发区和隐患点居民进行有序撤离。2013年5月16日0时~16日03时, 恭城县龙虎乡发生群发性泥石流地质灾害10多起,泥石流掩埋、毁坏房屋21座(间)。泥石流虽然发生在晚上,但由于事先已经将167名受威胁的人员及时撤出,避免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本次预报成功,避免167人伤亡。

(5)融水县滚贝乡滚贝中学崩塌,2013年6月9日上午8点多,根据气象资料及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柳州地质环境监测站将融水县滚贝、三防、安太、安陲、香粉、怀宝、四荣乡(镇)地区由原来的黄色预警(三级)追加调整至橙色预警(四级),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并通过手机短信及电话通知相关人员。9:10分滚贝乡国土所所长管秀良接到预警信息厚,按照群测群防工作的要求,及时组织滚贝乡滚贝中小学群众撤离。10:00滚贝乡滚贝中小学发生崩塌,规模150m3,并造成房屋倒塌,由于在崩塌发生前已紧急转移了人员,从而避免人员伤亡15人。

以上事例说明,通过对群众进行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使群众提高了对地质灾害的认识,有较强的防灾意识;建立群测群防体系,落实了防灾责任人,当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及时地采取措施,保证人员撤离出来,从而使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4结束语

广西是全国7个地质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地质灾害的规模不大,但其危害不小。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目前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方法途径之一,可以对分布于全区各地众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有效的监测监控,及时掌握其发展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及时进行防治与避让,及时抢险救灾。群测群防体系的建立是地质灾害防灾预警的必由之路,其参加者是长期驻扎在当地不走的地方军,能对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监测和预警,能迅速发现险情并及时上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耳聪目明,反应快捷的特点。由此可见,群测群防工作是目前条件下,投资少、覆盖面广且比较有效的手段,是一项受益于民众的“民心工程”,是减灾防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