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酒店专业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摘 要】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提出应从教学计划改革、师资培训制度改革及校企合作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专业建设。
【关键词】资源依赖理论 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专业 专业建设 问题 对策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到2015年,旅游业人才总量发展到123200人,并且其人才需求特点为:急需酒店运营管理类高级人才,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人才素质结构上都不能够满足需求。
(一)学生就业质量不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的高职院校的酒店专业培养几乎都走的“低端路线”,绝大多数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对行业和岗位的合理认知,缺乏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上又难以接受基层岗位的服务工作。所以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是眼高手低,不安心基层工作、实习时中途退出或者就业后频频跳槽的现象。因此造成学生就业质量不高。
酒店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目前酒店的管理流程相对整齐划一,因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就成为主导营业状况的关键因素。综合素质高的酒店人才也成为经济型酒店普遍看好的高端人才,已经成为企业争相抢夺的人才。
(二)教师“双师”素质质量不高,企业引进热情不足。实习酒店接受学生实习的目的短期来讲是为了获得廉价的高素质劳动力,长期来看是为了从实习学生中发现适合自身需求的优秀人才并加以留用。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酒店都不可能也更不愿意花费人力、财力和物力来承担起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将能对学生未来职业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近年来一直强调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并不大。教师大多数没有生产第一线工作经历,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加之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很大一部分还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高自身学历水平上,加之高职院校在工资酬劳分配上没有充分的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导致了一部分教师缺乏对技能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此外,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仍沿用普通高校的标准,重点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将论文与课题作为评选的唯一标准,大多数专任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为了评职称以及应对评估检查都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和提高。导致了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比较低。
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由于自身工作繁忙,加之高职院校的课酬低,对企业来校兼职的教师还是以本校教师同样的要求,如准备繁琐的教学文件。要求兼职教师必须按学校的教学时间授课,使得学校工作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吸引力不高。此外,兼职教师过去没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兼职教师整体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满意度相对不高。
(三)高水平、有针对性的专业教材缺乏。目前市场上的高职院校相关教材内容往往很空泛,普遍存在着过于重视理论的阐述,脱离实际,书中案例过于陈旧而且内容往往跟不上酒店业发展的脚步。据一位当地行业协会的人士反映,目前市面上的酒店管理的相关教材内容较为陈旧,或是教科书的互相抄袭,内容雷同。或是编写人员不具备企业实践经验或是经验较少,因此编写出来的内容不具备有实践指导性。
二、基于资源互赖理论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改革措施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环境下,任何组织都是-个开放的系统,没有任何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是能够自给自足的。高职院校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化环境下的一个组织,也不可能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获取全部的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必须和周围环境的各种组织,特别是与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之间进行稳定的资源交换,并且建立稳定性的互相依赖的深度合作,才能保障自身以及相关组织稳定的发展。这里强调的校企不仅仅是合作,而是有机的融合,是紧密的互赖关系。基于这种互赖机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可采取以下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教学计划改革。通过明确资源相互依赖,改变以往的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形,立体化构建一个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实践教学手段必须紧密结合,相互依赖,依托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来实现。从酒店设备、服务流程、管理水准、人员配置等方面模拟并接近职业环境,调整专业结构,改造已有专业,比如调整专业结构或增设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改革,依托专业优势,发挥经营基地的教学实训、培训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脱节学习模式。
(二)师资培训制度改革。酒店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必须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师资培训制度改革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校企合作共建互赖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改革高职教师的考核和晋升标准,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有一年以上的酒店实岗工作经历、由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作为导师,了解生产经营管理的现状,掌握最新的产品和技术等,从而培养出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变化的师资力量,进而对学生质量进行优化。此外,高职院校通过引进、合作等形式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深度参与教学活动。并给予企业兼职教师额外的一定的精神或物质的待遇,使“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保持相对稳定,切实发挥作用。
2.以校企合作实体项目为载体积极培养互赖型“双师”教师。目前,广泛的推广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进行专业和课程开发、共同完成企业咨询和培训等合作实体项目,不搞花架子。教师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与企业建立经常的联系,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互赖,实现双赢。由此探索专业产学合作高职教育新模式,引领为广西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较高的专业教学队伍,必须努力构建既有理论水平,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走上讲台即可传道授业,进入酒店企业又可顶岗操作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三)校企合作。应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双方的高层领导之间需要经常性的保持交往,相互了解校企双方的未来发展计划。更为重要的是校企双方要广泛开展活动,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学校可以将自身较为丰富的教学、娱乐设施提供给企业使用,企业也可以参与到学院的课题研究当来,如共同开发教材、开发课程、共同研发企业的各类服务产品。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应该是多层面的。仅凭学校或企业的热情、仅靠期望政府调控或行政指令远远达不到良好的合作效果,这些都只是走走过场。校企之间应多交流,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才能在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模式上达成共识。
【作者简介】韦雪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
摘 要:21世纪,酒店业已慢慢成为一个新兴的就业领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学习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但是,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直接影响了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通过分析现在种植酒店管理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以求提高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酒店管理;教学学习;解决策略
一、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
培养经营和管理酒店的高级管理人才,解决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式,提高各类酒店的管理水平是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目的。随着酒店管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迎来的却是极低的就业率。主要原因是实际需求与专业教学之间脱节,造成了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当前困境。
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中,院校往往给学生定很高的目标,使得中职教育的知识变得复杂难懂,学生学得杂而不精。但是,中职管理的教学主要以实践经验为主,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以前的教育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并不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目前,中职院校根据该专业社会的一贯经验设置课程,理论课程多,学生的实践经验得不到培养。还有一些中职院校盲目跟风,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上加入新的学习内容,客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进一步加大了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的难度。
三、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策略
为了提高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水平,应该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即设置大量的实践课程,促进专业知识向酒店管理应用能力的转化,并且积极为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为以后的就业打造坚实的基础。在中职教育中还应该体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就是用工学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中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考察相关的酒店,加强学生的认知学习。坚持课程合理化,中职院校要深入酒店,听取他们对酒店课程安排的建议。必要时可以让优秀管理人才到学校开讲座,与学生谈谈怎样提高职业能力。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要想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必须考虑到社会就业的发展需求,积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之胜任酒店管理职位。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服务管理职业学校)
摘 要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采用产学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的合作共赢。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改革实践中取得收获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文章就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
1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简况
学生经过酒店面试,要经过两周左右的岗前培训,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初步过渡,逐步适应酒店的工作和生活。培训期间学习所在部门的岗位职责和岗位所需要的操作技能,尽快适应酒店的基础工作。
2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新的工作环境,使学生适应力不足。学生刚到酒店,既要承担繁重的工作,又要处理相对陌生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有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完成服务角色的转变,不能全身心投入面临的服务工作,严重的甚至与顾客或企业员工直接产生冲突,工作时常常是不愿意配合,产生了消极的工作心态。
(2)服务意识上的不足,自我角色定位过高。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大部分学生都处于90后,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我约束意识,遇到困难时,想到的是如何寻求帮助和解脱,缺少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一旦遇到难题,逃避和消极对待是他们的选择。
(3)周而复始的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在学生实习前,经过学校思想动员,大部分学生充分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准备,希望能得到更多体验,对实习的热情和期望值很高。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工作环境较固定单调。长此以往,学生面对单调的工作了无生机,产生消极厌烦情绪,严重影响服务质量。
(4)面对同工不同酬现象,学生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学生在实习期的待遇要比同等级老员工的待遇低一些。他们会认为同样的付出,可得到的却比老员工少得多,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心理落差,渐渐失去工作热情。
(5)学生的心态不够成熟、责任意识还要培养。学生社会经验不多、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心态不够平和,不能克服自己的“骄娇二气”。这些都很容易导致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出现懒惰,放任自流等问题。
以上存在的问题,都是直接导致学生顶岗实习的不顺利,不能完全达到教学效果的原因。对酒店而言,这部份学生将来也不可能留下来继续在酒店从业,造成酒店培训资源的浪费。对学校来说,作为实习管理教师,如果每天都要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肯定就没有时间去对酒店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这就会失去一些很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前教育和有效指导,会把学生顶岗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地缩小,充分实现校企合作给学生、学校以及酒店带来的好处。
3 对于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3.1 学校方面
(1)制定合理的岗前培训内容。一般岗前培训应重点主抓这两部分:第一,岗位认知培训。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实习,通过实习能实现什么,清楚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各项规章制度;第二,职业心理素养的培训。提前让学生清楚即将面临的工作岗位状态,对未来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度、难度有一个大致了解,提前进入心理工作状态,从而对面临的工作内容有一个成熟的心理准备。
(2)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制度。学生实习前,学校要与实习单位沟通协调,按照学生实际状况,实习单位实际情况,建立适合双方的合理的制度,使双方有一个合理且切实可行的工作约定,保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实习制度正规化。
(3)开展定期的家访或电话沟通形式。除了学校派专门指导教师到酒店跟踪指导外,还要注重与实习学生家长的密切联系,从家长的角度督促和关注学生,从而使学生安心完成实习,避免实习半途而废,达不到预期效果。
3.2 企业方面
(1)企业构建实习生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人性化管理。随着经济的进步,酒店业的发展,酒店人才的缺乏日趋显现,要想留住合格人才,作为酒店,必须建立激励机制,以奖代罚。专门制定实习生管理制度,不能将实习生完全等同于一般员工对待。要有成熟系统的培训体系;有专门针对实习生的管理制度;有相应激励措施,如针对优秀实习生可缩短实习期、奖学金激励政策、毕业后优先录用等。
(2)建立相应的轮岗实习制度。目前大多数酒店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是固定不变的,工作内容单一,缺少交叉培训机会,不能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实习生角色与正式员工工作无差别,从而导致学生对顶岗实习目的怀疑,严重挫伤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3)为顶岗实习生制定相应的利益保障。有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第一,工资待遇问题。在酒店加班加点工作,是正常的,但为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应合理给予报酬。第二,人身保险问题。由于缺少必要的人身保险,学生在酒店以外发生了安全事故,往往得不到及时合理保障,从而影响正常的顶岗实习秩序,也会给学校和实习企业带来不必要麻烦。
3.3 加强校企之间的情感联系,避免校企之间纯粹的利益关系
在校企合作尚没有相关法律的支撑下,要想长期做好合作更多需要的是双方的情感基础。校企合作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人际交往、感情沟通的过程。情感是校企合作的动力源和润滑剂,怎样来加强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情感呢?根据以往的经验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双方应及时就合作中的问题进行磋商,诚恳接受并积极改进校企合作的工作,让企业了解学校的魅力所在。(2)学校要经常走访校企合作单位,征求校企合作相关人员的意见,使之不断完善,让企业感知学校对其的重视。(3)要加强校企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关注企业的发展变化。让企业明白双方休戚相关。
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能有稳固的基础和较高的质量,校企双方才能真正获得双赢。
实施“校企合作、着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改革方案”不仅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增强了学校对社会的智能服务功能。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许多学有所长的专家、教师同企业或行业部门专家一起,共同开展研讨,为企业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难题,并因此而取得不少成果。此外,校企合作办学顺应了高教大众化的潮流,也符合政策导向,它所产生的资源整合优势,对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也具有独特的作用。积极总结以往经验,相信我们一定会培养出旅游行业的高素质人才。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酒店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带动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培养酒店业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必须提高教学水平,改革教学手段,才能适应市场导向。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及加强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酒店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带动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现阶段不少中职院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但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对酒店业人才需求的深刻分析,教学模式不先进,教学方式方法不透彻,实习实践不科学,导致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不理想。
一、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时间并不长,基本上属于新兴专业,所以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教学设施设备的匮乏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初级管理者和最基层的服务员。基于这一培养目标,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培养其最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大部分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
3.教材内容陈旧
现阶段,中职院校使用的酒店管理教材更新速度慢,脱离酒店业实际状况,不利于学生在将来实践中对计算机订房系统的熟练掌握及运用。
4.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理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全面开阔的综合能力,更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阅历。在教学中往往脱离实际,单一讲授理论知识,从而影响了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实习实训面单一
在教学中,实践操作的课程安排单一,导致知识和实践的脱节,并使学生实习兴趣下降,从而影响学生将来就业。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将来大多工作在酒店业服务的第一线,必须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及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前景。
二、针对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1.采用“课堂―模拟实训室―实习基地―课堂”的教学模式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教学模式应采用“课堂―模拟实训室―实习基地―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本知识,扎实理论功底;在模拟实训室练习基本操作,夯实专业基本技能;在实习岗位上进行实践,工学结合,训练专项技术能力;再回到课堂上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端正实习态度,提高职业素养,做好职业规划,使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成为现代酒店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2.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除了在校外酒店企业中的实习,在校内实践基地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进一步完善校内模拟实训室的建设,有助于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早适应将来校外实习的工作环境。
3.拓宽讲授内容
专业课教师除了讲授专业课本知识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酒店专业的视频材料,带领学生参观当地酒店,课堂上模拟一个具体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脱离凭空想象的环境。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十分注重实践操作经验,强调知识的有效性应用。所以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是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这也是实现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因此,中职院校应提供资金支持,完善和企业合作机制,鼓励教师定期去酒店企业进行进修和培训,学习酒店最先进的管理方法、操作技能和服务标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有效的实习体制
以企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合理安排学生实习时间和实习岗位,并在学生实习中进行全面跟踪,不仅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注重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期间意见的反馈,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加强学生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
总之,对待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制订出一套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以适应酒店业的发展需求。
【摘 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探索中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2+1”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无论从课程安排还是教学设计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顽固的问题,文章就是通过对实践教学的深入分析,寻医问诊的找出了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酒店专业人才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酒店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行业标准的学生,如何尽快与市场接轨、与行业接轨,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而与行业接轨的实践教学是教学安排成为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培养专业操作技能娴熟且适应能力强的人才,成为高职教育的目标。
一、高职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开展现状分析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育术语,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试验、操作、实习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和质量治校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确保学生立足职业社会的关键。其开展现状总结如下:
(一)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普遍受到重视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比如在教学计划中规定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不低于50%。实践教学一部分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大部分在酒店等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学时占总教学学时的50%,在全部实践课程中生产性实习约占总实践课程学时的90%。有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人才模式上普遍采用“2+1”模式
据笔者的简单统计,现行三年制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采用了“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前两年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第三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利于学校的集中授课又有利于酒店对实习生的管理。
(三)订单班初露优势
结合酒店行业发展的现状,订单班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在学校就实现了和企业的对接,解决了学生找工作的问题,也解决了酒店用人的问题,订单班有针对性的培养与企业的入职培训相接壤,利用企业的信息优势和学校的环境优势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于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就目前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方面,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质量不稳定
现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已经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纷纷采用“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些课程虽然计划的是实践教学课时,而实际上并没有采用的实践教学。把本属于实践教学的内容仍然按照理论教学的内容去安排。所以在整体课程设置上,也是理论课比重大于实训课。还有在一些课程安排上,基础课比重偏大,专业课比重偏小,追求面面俱到,而本来应该细分、深化的课程都是点到为止。
(二)学生方面,对实践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职阶段,学生心理不够成熟,职业意识、职业观念淡薄。有些学生依然会把酒店服务业当做侍候他人的不体面的工作。有的学生即使在思想上接受,在真正工作的时候又难以面对。而大部分的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差,没有长远的职业生涯目标规划。所以,有学生把这种偶尔的校内实训当成一种放松的机会,一旦教师监管不严,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出现懒散、无组织的混乱局面。最后以获得一个实习成绩鉴定表为最终目的。而长期的校外实习则更是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酒店可以随意使用的廉价劳动力,学生盼望赶快结束实习就可以逃离苦海,从而对就酒店和学校产生抵触情绪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实训效果。
(三)校内实训方面,场地设施简陋,使用率较低
校内实训室是组织在校内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能让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环环相扣的优势。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成立该专业时间较短,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不够健全,有的院校即使建设了餐厅实训室和客房实训室无非就是放了几把椅子、几张桌子和几张床,为了减低成本,餐具等实训器材使用一些质量较差产品,虽然可以满足课程的训练,但是不足以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即使一些实训场所建设的很不错,由于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等问题,让每一个场馆只有个别老师的个别课程能够使用,其他时间都是闲置在那里,往往一个学期这样的场馆只能使用十多次,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四)校外实训方面,校企存利益偏差,学生难以监管
学校和酒店合作利益的出发点存在偏差和矛盾。对学校而言,安排学生到酒店实习,希望酒店能为实习生提供轮换的岗位,了解酒店的运转流程,体验酒店氛围和企业文化,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然而对于酒店而言,其目的一般较为简单和功利,完全根据自身的用工需要来安排实习生,只是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和旺季时的劳动力补给,安排操作性的工作,会在服务技能方面给予培训,但对管理能力的培训方面热情不高,缺乏管理经验和技能学习的机会。
作者简介:李义(1991- ),男,本科,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商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