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浅谈家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措施

时间:2022-07-09 09:37:0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浅谈家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浅谈家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措施

浅谈家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措施:家禽养殖业环境污染

长期以来,养殖业一头连着种植业,另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餐桌;一方面可大量转化农副产品,提高种植业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各地方政府也将它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予以极大的重视与扶持。然而,在养殖业快速发展并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其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显示出与全社会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协调。目前,治理好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因此,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办法,不仅是全社会的殷切期望,更是业内人士勇于面对的社会责任。

1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至2008年底,全国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占全部养殖企业的50%。全国1000头以上的猪场,100头以上的牛场,10万只以上的鸡场,共计15000家。这些养殖场每年排放的畜禽粪便超过17亿吨,有机物排放量约700万吨,比全国工业废水有机物排放高100多万吨,加上冲洗水,估计每年实际排放污水问题超过200亿吨,占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总和的一半。采取厌氧生物处理(即厌氧型沼气工程)排泄物的,全国有1000多处,不到总量的10%。散养户和小规模户一般都不对排泄物进行处理,一些养殖场里,特别是夏秋季节,污水横流,蚊蝇乱飞,气味刺鼻,对环境很大程度的污染。

2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2.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识严重不足“养殖不赚钱,回头看看田”、“猪只浑身都是宝,早起拾粪,粪难找”等农谚形象地说明,一直以来都是把畜禽粪便当作财富来处理,根本没有意识到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一心只管养殖,根本没有环保意识。

2.2历史原因造成,环境因素制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原先的环保设施跟不上养殖规模的变化,使畜禽排泄物、废水不能及时全部处理,超出环境承载能力,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

2.3环保投资不足,工艺设施不完善据国外统计,养殖场环保设施的投资要占到养殖场全部投资的20~50%。一个投资800多万元的养殖场,环保投资就达100多万元,就是一个投资几万元的小养殖场也需环保投资达几千元。这对于资金不充裕的很多养殖场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投资,因此造成很多养殖场的环保设施不完善,粪便、废水、废物得不到处理。

2.4监督力度不够对畜禽养殖场环保的监督,关系到市场供应问题,牵涉各方面的利益,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往往也很少采取措施。

3对策与措施

3.1提高对环保的认识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畜牧兽医行政部门应大力宣传畜禽废物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使所有畜牧从业人员都有意识地将防止环境污染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宣传开展畜禽养殖场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畜牧从业人员治理污染的紧迫感。

3.2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借鉴先进发达国家经验,制定多种优惠政策,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弥补畜禽养殖环保投资的不足,实施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和废物资源化的相互协调。

3.3搞好规划设计按照2006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禁止在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建设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尽快规划界定畜牧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新建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要做到环保工程的设计、建设与养殖场的设计建设同步,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3.4加大对原有畜禽养殖场的改造通过调查摸底,对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分类,能通过改造、改建消除环境污染达到环保要求的,进行改造、改选;对不适宜改造,或即使经过改造也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应责令其搬迁易地重建。搬迁过程要充分考虑到业主的困难,尽量照顾业主利益,做到和谐搬迁。

3.5加大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引进、推广走科技兴牧之路,大力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畜禽生产效率,减少畜禽种群数量,从而减少污染。众所周知,荷兰是个小国,国土面积41528平方公里,只相当于2.5个北京市。2008年,存栏母猪120万头,年出栏肥猪达1000万头,出售仔肥1500万头。荷兰在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同时,并没有出现环境污染,值得借鉴。荷兰政府严格规定:第一,全国母猪控制在120万头。养母猪必须向政府购买生产许可证,120万头指标若卖完,就不再发放新的生产许可证,只能从现有的种猪场获得转让证明方可从事生产,如此从源头上控制了全国的生猪生产量。而这个生产量是根据荷兰的土地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消费水平、养殖技术等等而制定的;第二,要有排污接受方的证明。荷兰规定养殖场排污必须回田,由作物或牧草种植户用专车将排泄物收走,直接将排泄物灌压到耕作土地内30厘米以下或经发酵处理;第三,在申办猪场时,必须出具销售订单;第四,必须服从在指定区域建场。我国2008年能繁母猪达0.5亿头,生猪存栏达5亿头。如果将能繁母猪控制在2800万头,生猪存栏减为3.5亿头,单这项即可减少排泄物2.1亿吨。

浅谈家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措施:家禽养殖业污染及防治策略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中,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和各自利益,畜禽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要求走一条绿色、环保、安全、高效、和谐、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发展道路。我国是世界上养殖业历史最古老的国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大约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以前。新中国成立前养殖业一直以庭院散养形式作为农村家庭副业的角色存在,处于粗放饲养的状态;又由于受各种天灾的摧残,使养殖业发展无论在生产技术上还是在生产规模上均十分缓慢,一直未形成产业。新中国成立后,受到政府的重视才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养殖场的粪尿污物急剧增加,逐渐成为一大环境污染源,给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发展养殖业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来源

1.1粪尿排泄物畜禽粪尿排泄物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尤为严重,粪尿不经处理乱排放[1]。据测算,1头猪从断乳到屠宰(100kg),可消耗8~9kg氮,而真正被吸收转化到肉中的氮不超过3kg,其余都随粪尿排出,排出后渗入土壤中形成硝酸盐、磷酸盐。1个万羽大型养鸡场每天产生粪尿可达1t,每年则排粪365t;l个万头猪场,日排粪尿60t,年排粪尿可达2500t。如此大量的粪尿,如不能集中进行加工处理和合理利用,让粪便随意堆集在露天,则一些有害菌将使粪便中的一些营养物质腐败发臭,经发酵还会产生大量的氨、硫化氢、甲烷、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环境中空气、水、土壤的质量。

1.2饲料带来的污染当前许多养殖户没有实施规范的饲养操作,没有合适的饲养设备,致使在喂料过程中畜禽争食、抢食严重,造成饲料撒向食槽外,同时由于采用自配粉料,且粉料过细,造成适口性差,畜禽不喜食,而在挑食过程中造成大量的饲料浪费。尤其是鸡、鸭、鹅养殖场,直接将饲料撒在地面饲喂,饲料又与粪便混合到一起,污染环境。

1.3兽药残留引起的污染近几年,药物残留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不仅是对环境更是对人类的一种威胁。以抗生素为例,它被动物摄食后,短时间内进入动物血液循环,最终大多数抗生素经肾脏过滤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未排出体外的抗生素则残留在体内,这些残留的抗生素就能直接或间接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2]。由于部分畜禽养殖户在饲养设备上投入不足,而且对科学的饲养技术及怎样科学地预防畜禽疾病缺乏一定的了解,不能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工作,致使其饲养的畜禽不断发病,畜禽长期大剂量服用兽药,结果造成在畜禽产品中大量残留,甚至包括一些违禁药物的使用。

1.4其他污染源众所周之,消毒是预防疫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强酸强碱及气味异常的消毒药,虽然消灭了病原微生物,但长期使用也会造成另一种污染,如影响植物生长、对某些生物有害等。如今畜禽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促进生长、抑制有害菌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如硒、铜、锰、砷等。这些元素在畜禽体内的消化吸收利用率极低,在排出的粪便中含量却很高。其在畜禽生产中高浓度使用,使土壤中和畜禽机体内重金属或有毒物质大量增加。这不会抑制作物和动物本身的生长,而在植物和动物机体内富积的这些金属元素浓度超过一定标准时就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2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特点

2.1污染空气畜禽养殖业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粪便中有机物厌氧分解所产生的恶臭、有害气体及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粉尘。除引起不快、产生厌恶感外,恶臭的大部分成分对人和动物有刺激性和毒性,长时间吸入会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降低代谢机能和免疫功能,影响人的健康,并使畜禽生产力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在一定条件下,畜禽舍内的微生物通过空气气流弥散,与水、尘埃相结合悬浮在空气中,形成微生物气溶胶,这些带有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可随风飘到很远的地方,加快疾病的传播,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

2.2水质的污染畜禽养殖场废物含有大量有机物、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和重金属等,未经处理排入水体,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重要因子“磷”的来源之一,造成水质不断恶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3]。一旦排入河流、地下水,则造成地下水、下游水源污染,有毒成分增多、超标,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影响鱼虾的生长,甚至死亡,对农作物造成毒害,导致减产,这些污水渗透到哪里就污染到哪里。

2.3土壤的污染畜禽粪便是很好的农田肥料,经腐熟后施用可满足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既可减少化肥用量,又能消纳粪便。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密集分布地区,产生的粪便大大超过本地农田的消纳容量,由于粪便中养分氮、磷的平均比例为(4:1),低于作物吸收的氮、磷比例(8:1),如果根据作物氮的需求施肥,就会造成磷的过量[4]。长期施用将会造成土壤中磷盈余并积聚在土壤表层,使土壤的组成和性状发生改变,破坏其原有的基本功能,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未经处理的畜禽粪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可在土壤中生存和繁殖,扩大传染源,一些人兽共患病的病原微生物,能在土壤中保持致病力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如炭疽杆菌芽胞在污染土壤中保持20~30年仍有致病力。

3防治污染的对策

3.1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出过去,规模养殖场过分集中在城市近郊,农牧脱节,养殖场又没有粪尿污水处理措施,给环境造成污染。养殖场的位置在养殖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选址显得尤为重要。选址时要进行全面调查,并请环境监测部门对环境质量、当地饮用水质量、土壤质量进行全面监测[5]。场地选址要有长远规划和有环保意识,做到可持续发展。养殖场应远离大型化工厂、矿厂、医院等污染源,远离河流及居民区。必须考虑周围环境对污染的消纳能力,适当限制饲养规模,使粪尿产出量与农田、果园负荷保持相对均衡,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植树,可绿化环境。可在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每幢猪舍之间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如水杉、白杨树等),场区内的空闲地栽种蔬菜、花草和灌木等[6]。

3.2提倡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根治氮、磷污染

3.2.1结合生物间生态平衡原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动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实行种、养结合,办生态养殖场。提倡和鼓励农民种植、栽植农作物使用农家肥,粪尿中含有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一种优质肥料。对维持农作物长期优质高产起到化肥不可替代的作用。粪尿简单处理方法就是堆积,既能消灭粪中虫卵和有害病菌,也可消除臭气。通过土壤的转化,参与自然界生物的物质循环,保持平衡,但用量不能超过作物当年生长所需要养分的需求量。

3.2.2加快畜牧业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一要科学研究畜禽饲料配方及加工工艺,不断提高饲料转化率,达到减少蛋白质饲料的浪费,减少粪便的排泄量;二要积极开发与推广应用低毒低残留新型饲料添加剂,重视中草药等添加剂的研发与应用,不断探索新型农牧结合的新模式。大力开发绿色畜禽产品,以减少畜禽养殖业对人体的危害。三要利用生物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技术,小规模户通过建立沼气池经厌氧发酵处理,使畜禽粪便分解后,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利用,沼液、沼渣用作农作物的有机肥,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建设生态型农场[7]。

3.3加大宣传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要加强养殖污染的科普知识宣传,让人们了解养殖场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给人类的危害。对畜禽治污与环境保护要立法,把治理养殖污染纳入法制轨道,养殖业绝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严格执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技术规范》,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政府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建造沼气池,对各养殖场、小区要给予规范,划定粪尿堆放场所并有专人管理。建立规模养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从养殖场的新建到日常生产制定严格细致的规则和标准,不达标者不许养殖或停止经营。经审批许可的规模养殖场,必须有具体的防治污染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总之,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因素多,原因复杂,牵涉面广,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环境问题是大家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各级领导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同时,遵循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工程处理系统。如以农牧结合、渔牧结合、果牧结合等多种方式,建立生态畜牧场,以实现多级循环利用,实现畜禽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家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措施:家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状况及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肉蛋奶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因此,畜禽业开始迅猛发展。畜禽养殖业也越来越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规模化养殖业蓬勃发展,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日趋恶化。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全国猪粪、牛粪、羊粪和禽粪的产生量分别为12.9亿吨、11.4亿吨、2.0亿吨、1.2亿吨[1](P155-157)。粪便的随意排放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现阶段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海南省畜禽养殖基本情况及布局

自1988年海南建省以来,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肉类产量平均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禽类产量平均以17%的速度递增[2](P156-232)。畜禽养殖业目前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表1,2006年海南全省牛的存栏数为149万头,猪334万头,羊94万头,禽类3370万只。海南省北部和西部猪、牛、羊的存栏量比其他三个地区多,两地区之和超过全省总量的50%以上;东部鸡的存栏量远远超过其他四个地区,占全省总量的52%(表1)[3](P92)。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的全国畜禽养殖排污指数[4](P55,77,78)和海南省畜禽养殖量估算,2006年海南省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1400万吨,是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1.14万吨)的1228倍。畜禽养殖COD产生总量为50万吨,远超过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COD排放量(9.9万吨)[5](P5-7)。

二畜禽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类别

(一)大气污染

畜禽排泄物发酵后会产生具有挥发性的恶臭气体,对环境和大气产生严重污染,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会使人心情浮躁,食欲不振,精神不振,恶心呕吐,甚至形成疾病,严重影响养殖场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二)水体污染

畜禽的排泄物经废水、雨水冲刷后可污染地表水,且通过渗漏等方式构成地下水的污染,这种污染是难以治理与恢复的,人畜饮用这种水会发生中毒症状。另外,畜禽粪便进入地表水后,还易形成水质的“富营养化”,导致水中藻类过量繁殖,使水体缺氧变黑发臭,最终使得水中鱼虾死亡。由于污染问题逐渐呈现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因此类问题产生的环境信访案逐年上升。

(三)土壤污染

据资料显示,一个10万只鸡场每年产生粪便2500吨,一个500头猪场每年产生粪尿5300吨,一个500头的牛场每年将产生粪尿5500吨[6](P130-132)。未经处理的粪便直接施用到农田,尤其在过量施用时,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并可造成作物减产甚至毒害作物。在畜禽规模化养殖时,饲喂畜禽所用的饲料一般都使用了一定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如硒、砷、铜等),这些微量元素会随粪便排出,未经处理直接施用的粪便会使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累积。这不但会影响作物的生长,而且会在作物中大量富集,最终将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另外,畜禽排泄物乱堆乱放,不能及时清理,不但污染土壤,还会进一步形成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

(四)生物污染

畜禽排泄物中还有大量病原体、寄生虫卵和微生物,如不及时处理会滋生蚊蝇,造成人畜传染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已有200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中国已发现的“人畜共患病”有120多种[7](P30-31)),其中较为严重的至少有90余种。通过禽类传染的24种,通过猪传染的25种,例如禽流感、猪流感等疾病,其传染源之一就是畜禽的排泄物。

三海南省畜禽养殖污染产生原因及状况

(一)畜禽养殖方式逐步演化为规模化和集约化

在我国传统的种、养型农业生态系统中,畜禽养殖规模小,产生的粪便可在系统内部利用转化。如家禽的粪便可直接供给猪食用,家畜的粪便可通过堆沤后施用于农田,提高土壤的生产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产品需求量逐渐增大,畜禽养殖开始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这使得畜禽业脱离了种养型的农业生态系统。同时,农业生产大量使用高效化肥,养殖业的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使废弃物的处理失去了原有的出路,从而出现畜禽废弃物堆积和集中排污问题,导致养殖业污染形成。

(二)部分养殖场选址不合理

目前,畜禽养殖规模化逐步取代家庭养殖模式,畜禽用地需求逐渐变大,而多年以来的农业用地规划大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用地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生产的发展[8]。由于没有养殖的专业用地,许多养殖场都建在村庄内、人口居住区附近,甚至河流旁,噪声及臭味直接影响周边环境。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固体排泄物污染,直接影响周围的居民生活,引发了许多矛盾纠纷。海口、澄迈、陵水等市县大部分养猪场距离民房和附近水源地的最小距离都在1000米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省7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与居民区距离大于500米,其中有54%与居民区距离大于1000米。但有些养猪规模在1000头以下的小猪场与居民区的最小距离只有100米,甚至一些地方的小规模化养猪场就在居民区内[9]。

(三)畜禽粪便处理能力弱

目前,畜禽养殖大多为中、小型养殖规模,比较分散,因此不具备条件购置集中处理设施,处理方式比较粗放,科技含量低,不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有些养鸡场的鸡雏粪便直接出售喂猪,人吃猪肉就有可能导致食物链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10](P10-36)。有些畜禽养殖场虽然建有沼气工程,但对沼液、沼渣处理不当,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我国目前所建的沼气工程,所产的沼液、沼渣的量并不比处理前的污染量小,二次污染比较严重[11](P85-88)。

四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建议

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畜禽养殖排泄物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逐步被关注。人们对已造成的污染开始治理,并进行了有效的防范。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可达到经济循环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一)预防措施

1?发展生态养殖,推广“零污染”养殖生态养殖主要是指猪舍内设置地下或地上垫料发酵床,填充锯末或秸秆等农副产品垫料,猪粪尿直接排放在垫料上,利用微生物发酵,形成好的菌类培养基料和高档有机肥料。这可使猪场环境清洁、无臭味、病菌少、无污水排放,对周围环境“零污染”,同时可降低猪群疾病发生率,提高饲养效益。另外,有些植物可作为除臭剂栽种在养殖场内,如月季、杜鹃、桂花、梅、桃树等。2?依法关闭和迁移不符合规定的养殖场农林部门作为畜禽养殖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帮助企业落实治理措施。对于建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地区的畜禽养殖场应施以搬迁或关闭,并禁止在区域内新建养殖场。3?政策扶持,奖惩分明[12](P96-97)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是能源与环境的综合型工程,其社会、环境效益较其经济效益更为明显。对于计划要建治污工程的养殖场,应优先提供农信贷款,并在养殖用地、治理技术、工程资金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政府对养殖业补助方面应重点考虑已建污水治理工程的畜禽养殖场。对已完成治理工程并通过验收的养殖场,应给予一定奖励。

(二)治理措施

1?自然环境条件和土壤处理法畜禽养殖大多选址在农村,畜禽粪便还田是海南省处理和利用畜禽粪便的主要途径,尤其是非规模化养殖的畜禽粪便。土地消化是利用畜禽粪便与垫草、秸秆等按一定比例通过堆肥处理,使畜禽粪便腐熟后,形成安全、稳定的高品质有机肥料,用于农作物施肥[13]。海南地处热带地区,畜禽粪便通过堆肥处理,腐熟时间会大大缩短,这为海南利用土地消纳畜禽粪便带来了较大便利。因畜禽排泄物造成的污水污染,可用自然生物处理法处理。利用天然的水体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来净化废水的方法称自然生物处理法,主要有水体净化法和土壤净化法两类。属于前者的有氧化塘(好氧塘、兼性唐、厌氧塘)和养殖塘;属于后者的有土地处理(慢速渗透、快速渗滤、地面漫流)和人工湿地等。自然生物处理法投资小,动力消耗少,对难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和细菌的去除率都高于常规二级处理,其建设费用和处理成本比二级处理厂低得多。此外,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塘和污水灌溉能对废水资源进行利用,实现污水资源化。该方法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净化效率相对较低。在附近有废弃的沟塘、滩涂可供利用时,应尽量考虑采用此类方法。污水灌溉农田也是一种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法,是污水在土壤中的自净过程,具有农业上和污水处理上的双重目的和意义。但污灌时要对灌溉水量和浓度进行控制,否则污水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14](P18-20)。2?沼气工程处理法1999年海南首先在全国提出建生态省,自此海南一直致力于生态省的建设。海南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特别适宜发展沼气产业,特别是近几年发展速度加快。海南省沼气产业县、乡、村三级覆盖率全国第一。海南农民以气代柴,一年保护林木200余万亩;用沼气做饭、烧水和用沼肥代替化肥,一年帮助节支增收4亿元;另外沼气推广使用改变了海南农村“猪无圈、牛无栏、鸡无舍、人无厕”现象,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据典型调查,凡集中连片建设沼气的地方,蚊虫减少70%以上,农民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减少10%,流行疾病明显减少[15]。沼气发酵是沼气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将有机质通过复杂的分解代谢,最终产生沼气和污泥的过程。由于沼气发酵要求厌氧,要求水中有机质含量和种类、环境温度和酸碱度等条件均相对稳定,而且发酵时间较长,因此,发酵装置的容量应为日污水排放量的2-4倍,一次性投资较大。但是,沼气发酵能处理含高浓度有机质的污水,自身耗能少,运行费用低,而且沼气是极好的无污染燃料,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畜禽养殖是农民发家致富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也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只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环境条件,注重养殖场选址、规模化生产、利用先进科技等,采用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能有效综合处理污染物、利用污染物的技术方法,就可以在生态养殖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生态系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