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浅谈家禽产业发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摘要:智能化养殖是我国现代化畜牧业的标志,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精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的现代家禽养殖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等有机结合,系统性地进行山东省家禽产业信息化服务模式的研建和示范应用,实现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管理现代家禽生产,对提升家禽生产者生产决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示范推广意义。
关键词:山东省;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研建;示范应用
山东省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养禽大省,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统计,2011年禽肉总产量607.69万吨,禽蛋总产量528.56万吨。山东省家禽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积淀和发展,在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设施自动化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但家禽信息化的发展相对滞后,体现在信息渠道闭塞、信息量不足、信息准确性差、信息时效性低、信息公益性服务意识差等,缺乏准确、权威、及时、高效的家禽信息服务体系,远不能满足于现代家禽业的需要[1]。开展家禽信息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是我国现代化家禽业发展的需要,必将促进家禽产业转型升级。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山东省家禽业信息化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以来,我们对山东省家禽产业信息化服务系统进行了深入地研建,并将家禽信息技术进行了示范应用,现将研建和示范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特点
1.1综合性
针对家禽生产者差异性的需求,系统提供了家禽生产产前、产中、产后以及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各类信息,包括新闻动态、市场行情、供求信息、预警信息、科技信息、养殖技术、会议会讯、政策法规等,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家禽生产者及其他相关用户浏览和查找自己所需的各类信息。
1.2时效性
在信息网络时代,及时获取家禽相关信息尤为重要,是赢得市场和先机的前提。家禽信息服务系统能够实时采集、更新和补充各类信息,特别是国内外新闻的及时报道、市场行情和供求信息的及时,以及预警信息的提前告知,确保信息的及时有效性。
1.3准确性
系统自动抓取和采集信息后,家禽科技专家逐条对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甄选符合事实、符合行业常识和规则、确认无误的信息,由运维人员推送前台。省内各地信息服务站点信息员提交到系统后台的信息、报价行情等,也须由专家审核后,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1.4便捷易懂性
现代家禽生产的从业者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有较大比重,但在农村养殖基地或养殖合作社仍然有大量没文化或文化水平低、年龄居大的养殖专业户,所以研建的系统要易懂、使用方便。本系统的门户网站设计风格简洁、清新,图标按钮形象易辨,文图并茂,用户一看就懂;主页面设置有“一键式”服务,用户操作方便、快捷,点击一次即可进入所需浏览的网页。
1.5互动性
该系统用户和专家之间互动性强,通过互动论坛、在线咨询、给我留言、专家微博等实现了用户与系统平台专家远程交流与技术咨询、禽病视频诊断、专家授课培训等。用户可实时与平台在线的值班专家交流,也可留言给自己需求的专家,系统通过手机短信方式提醒该专家上线答疑。同时用户与用户之间通过博客、群组等方式相互交流与学习。
1.6服务性
系统体现了多类用户的服务性,包括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场户、养殖协会(学会)组织、基层养殖合作社、畜牧职能部门,以及家禽产业链条上相关企业和从业者,为他们生产决策和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组成
2.1门户网站
2.1.1信息采集与加工信息获取采用系统自动抓取工具采集信息、网站记者深入生产一线获得资料以及基层信息员提交信息三种方式相结合。获取信息后交由家禽科技人员进行严格审核与加工。
2.1.2信息分类技术人员对审核加工后的信息进行分类,分为综合新闻类,包括文字新闻、图片文字、视频新闻等;市场行情类,包括禽苗、禽蛋、禽肉及饲料原料等市场报价及其市场分析预测等;供求信息类,包括雏鸡、兽药、疫苗、饲料及其原料、养殖设备等供应和求购信息;养殖技术类,包括养殖品种、饲养管理、禽病防治、饲料营养等科普信息;预警预报类,包括天气预警、
疫情预警、市场预警和盈亏预警等。信息分类后在网站相应的板块予以。
2.1.3信息及时更新对门户网站内的综合新闻、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模块内容进行每日持续更新,对突发事件新闻、预警预报信息实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新颖性,让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家禽行业的新动态、新信息。
2.1.4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基于sql server开发了家禽信息专用的数据挖掘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家禽养殖基础知识数据库、家禽疫病数据库、山东家禽业专家与人才数据库、家禽企业产品信息库、家禽信息服务站点数据库、家禽生产决策数据库等。
2.1.5构架图见图1。
2.2专家服务队伍
家禽专家服务队伍是山东省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吸收育种、禽病、营养、管理及环控等各专业的专家,组成平台的专家服务队伍。依托山东省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省畜牧行政职能部门组建了省级专家服务队伍,依托地市级畜牧行政单位、各地龙头养殖企业技术部门组建了地市级专家服务队伍。专家服务队伍专业性强,实践经验丰富,能满足不同水平养殖场户的需要。用户进入系统网站后可在线咨询专家,或查找并留言所需求的专家。而且,根据养殖场户的需要,系统平台自动适配地市级专家现场查看指导,帮助用户现场解决问题。
2.3基层信息服务站
基层信息服务站也是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直接对接系统平台,是山东省各地的养殖场户与系统平台互动与沟通的桥梁,同时为系统平台提供当地家禽信息、市场报价等。在山东省17个地市,选择有代表性、规范性、辐射性的国家和省级体系家禽试验站或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和科技开发经营单位作为信息服务站点,形成覆盖全省的家禽信息基层服务站点网络。通过信息服务站点,可将家禽信息传输至农村偏远地区,尽可能扩大山东省家禽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范围和信息覆盖率。
2.4养殖示范基地
将山东商河某蛋鸡标准化养殖场设为示范基地。主要是利用传感技术对鸡舍进行实时环境监测,并通过环境控制器达到自动控制环境的目的。主要监测对象为温度、湿度、氨气三项指标。该示范基地与系统平台衔接,通过网络将各项实时数据间隔定时传输和记录到系统平台,系统专家可根据数据情况直观地分析和处理,形成生产决策。
3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
3.1和传播信息
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及时、规范、准确地和传播各类家禽信息,实现信息共享。用户具备电脑和网络等条件,即可随时随地上网浏览海量信息,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为养殖生产提供决策和指导。
3.2关键词搜索
系统网站具有信息检索(搜索引擎)功能,根据关键词检索,方便用户高效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2]。对信息受众的兴趣点、关注点、投放地域、产品定位人群等进行精细分析,运用seo关键词挖掘逆向思维设计出关键词,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搜索需求,如在“咨询专家”模块,用户在关键词搜索框里输入禽病、管理、营养或姓名,即可搜寻相关的专家;在“供求信息”模块,养殖场户需要购买禽流感疫苗,只要在搜索框内输入“购买禽流感疫苗”,即可弹出多家有生产禽流感疫苗资质的企业,可显出该企业的简介、相关产品及其联系方式等,供用户选择购买。
3.3传授养殖技术
系统网站承载了大量的科学养殖知识,分别有家禽主要品种介绍、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治技术、饲料配方技术、孵化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等;具备视频播放功能,用户可在线观看养殖技术视频;承载了《家禽科学》和《水禽世界》每期的电子期刊,用户可在线浏览杂志里的重要文章。用户能够以多种方式学习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3.4家禽生产专家辅助决策
该决策平台包括家禽疫病自诊系统、家禽产蛋自测系统、家禽生长发育自测系统、家禽饲料营养决策系统和家禽饲养管理决策系统。养殖户点击进入界面,根据所标识的选项选择,可自行诊断禽病,或“检验”鸡群生长发育和产蛋是否正常,系统自动给出防治和处理的建议;养殖户根据就地的饲料原料,按照系统建议,科学地配制饲料;在家禽饲养管理决策系统的界面上,选择所饲养的品种和日龄,即可给出该品种、此日龄段的免疫接种事项、饲养管理要点等。
3.5禽病远程视频诊断
系统安装xview v
ideo conference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在山东省各地信息服务站点开通视频会议服务终端30个。系统平台(即主会场)安装会议专用的广角高清摄像头,服务终端(即分会场)配置高清摄像头,实现了禽病远程视频诊断功能。养殖户就近到信息服务站对病死禽解剖,病理变化可较清晰地实时传输到平台专家桌面,并与专家语音交流,从而做出初步诊断,及时有效地防治禽病。
3.6远程专家视频授课培训
利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养殖专家在平台的专家桌面上讲授饲养管理和禽病防治等新技术、新方法,各地服务站点组织当地养殖户收看与学习,培训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技能。同时,系统平台组织相关专家对家禽养殖业近期出现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剖析。如日前被媒体炒作的“速生鸡”事件,系统平台聘请育种专家对“速生鸡”进行了科学解释和正名。
3.7禽舍环境远程监控
系统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异地示范基地鸡舍内的环境指标。在示范基地鸡舍内,根据鸡舍面积合理布局安装温度、湿度、氨气等传感器,实时监测这三种环境指标数据,通过internet传送至系统平台,平台将检测到的各项指标自动生成曲线图,专家能够随时监控鸡舍环境参数。当指标出现异常时,监控页面报警,并通过通讯手段自动向示范基地的生产管理者发出警报,使管理者能够及时采取调整措施,确保家禽生产的安全性和生产性能正常发挥[3]。
4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研究展望
4.1制定山东省家禽业信息采集与分类标准
进一步开展对山东省家禽业综合信息的采集、加工与分类研究,制定相关标准,提高家禽业信息采集、加工和的标准化程度和水平,为山东省家禽业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4.2开发手机服务功能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数字通信模式,随智能手机应运而生的移动应用固有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家禽信息服务系统应着力开发手机服务功能。安卓手机价格低廉、普及程度高,先期开发安卓版手机应用,有稳定的客户群后将移植到ios平台。手机应用将实现家禽信息服务系统与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整合,运用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机端将实现pc端的全部功能,如:个性化定阅热点新闻、市场行情、专家决策、预警预报等相关信息;家禽生产专家辅助决策平台的完整服务;基于地理信息的产品、服务搜索功能;专家在线的自定义提醒功能;示范基地在线管理和报警功能。
4.3普及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服务终端
一般的养殖场户均有上网条件,视频会议系统服务终端尽量覆盖更多有上网条件的养殖户。系统要扩增视频会议系统服务终端容量,在山东省各地基层养殖户开设更多的服务端口,尽量让更多的养殖户足不出户即可咨询专家和学到养殖技术。
4.4研建家禽企业现代化管理与动态监测系统
目前系统平台仅对禽舍内环境实现远程监控,但现代家禽养殖应在家禽生产中实现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监控禽舍内环境除现有指标外,还需对影响生产性能的有害气体指标如co2、h2s及粉尘、风速等进行监测,并联动到控制设备。同时还应监控供料、给水、喷雾消毒和光照等重要的管理项目,在家禽生产中形成一套完善的动态监测系统,并研建养禽企业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以有效提高家禽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效率。
摘要:发展生态家禽助推脱贫攻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产业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文章就贵州生态家禽发展现状、优势、制约因素等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提出贵州生态家禽产业发展定位、措施、机制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家禽;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家禽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现生态家禽全产业推进、裂变式发展、泉涌式增长,省家禽养殖工作专班对全省生态家禽养殖与经营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结合我省生态家禽发展现状,通过“SWOT”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1贵州省生态家禽产业发展现状
1.1产能及结构调整情况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全省家禽存栏达8936.79万羽,出栏5059.08万羽,禽肉产量8.36万t,禽蛋产量7.89万t,同比分别增长3.7%、7.64%、6.36%、1.15%。其中:省内地方优质家禽品种养殖规模增长迅速,养殖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地方特色优势家禽占全省家禽存栏总量比例达43.3%。其中:绿壳蛋鸡存栏1411万羽,绿壳鸡蛋产量达1.1万t,分别占全省的15.79%、13.94%,同比分别增长5.1、9.5个百分点;乌蒙乌骨鸡、瑶鸡等地方优质生态禽存栏2360.77万羽,占全省家禽存栏总量26.42%,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
1.2品种资源及分布情况
我省家禽品种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全省共有地方特优家禽品种13个,其中:鸡品种8个,分别为长顺绿壳蛋鸡、矮脚鸡、高脚鸡、黔东南小香鸡、乌蒙乌骨鸡、威宁鸡、竹乡鸡、瑶鸡,目前存栏分别为534.63、5.5、0.8、28.24、25.9、5.3、104.2、25.47万羽,其中长顺绿壳蛋鸡、矮脚鸡已列入全国28个国家级重点保护家禽品种;鸭品种3个,分别为三穗鸭、兴义鸭、中国番鸭,目前存栏分别为210、5、1.5万羽;鹅品种2个,分别为平坝灰鹅、织金白鹅,存栏分别为10、5万羽。本地家禽品种养殖较为分散,除绿壳蛋鸡在全省9个市(州)34个县(区)均有养殖外,其余品种主要养殖于原产地。引进品种主要以具有稳定遗传性状与推广养殖技术成熟的铁脚麻、青脚麻、882、罗曼粉等品种为主,养殖量约为5312.8万羽,产蛋量5.1万t,是我省家禽规模化养殖的主打品种,也是市场供应的主要品种,主要分布集中于黔中、黔北地区。另外,目前我省养殖量较大但尚未进行品种资源认定的有黔画乌鸡、乌蒙凤鸡、纳雍土鸡、松桃绿头野鸭等。
1.3主体培育与引进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肉鸡1~3万羽规模场(户)为1656个,3~5万羽规模场(户)85个,5~10万羽规模场(户)31个,10~50万羽规模场(户)15个,50~100万羽规模场(户)4个,100万羽以上规模场(户)3个。蛋鸡存栏1~5万羽规模场(户)315个,5~10万羽规模场(户)36个,10~50万羽规模场(户)43个,50万羽以上规模场(户)1个。全省共有种禽场41个,正新建或改扩建种禽场56个。通过加强招商引资活动,吸引省外家禽龙头企业入黔发展家禽产业,2017年以来,共引进各类家禽企业53家,如六和集团、北京德青源集团、上海博润、特驱希望等知名企业。同时,加大地方经营主体培育力度,500余家省内企业业务发展迅速,逾100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专营生态家禽养殖。
1.4市场经营与品牌建设情况
从市场调研信息来看,我省家禽市场总体呈现供不应求,截至2017年6月,周边省份向我省输入活禽为6067万羽,输出活禽1041万羽,其中鸡1032万羽,逆差5026万羽。根据对贵阳市数字化禽蛋配送中心禽数据分析,进入我省的活鸡主要来自云南、广西、陕西、四川、重庆,约占48%。省内主要来源为清镇、惠水、息烽,占比约52%。鸭、鹅主要由广东、湖北、广西进口,占比约92%。品质建设方面,全省现有无公害禽类产地共435个,生产规模达10745.7万羽;无公害产品139个,生产规模达2144.9万羽;共174家规模养殖场、合作社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产地)认定,较2016年底增加11.5%。长顺绿壳蛋鸡、赤水乌骨鸡等8个禽类品种获认定地理标志产品,纳雍土鸡、纳雍乌骨鸡等地理标志证明正等待国家工商总局审核认定。全省已形成罗甸乐飞鸡、普定高脚鸡、平坝灰鹅、苗王湖野鸭、桃花鸡、兴义矮脚鸡等区域性生态禽品牌37个,各经营主体注册娄山百凤、仡佬蛋、云上贵州、红瓦绿蛋、台茶鸡蛋、百灵树鸡等自主品牌或商标76个。
1.5生产经营模式及产业扶贫情况
目前全省生态家禽产业发展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作进行,在生产组织上,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模式和经验,如长顺县绿壳蛋鸡“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纳雍县土鸡养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松桃县“园区+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市场”模式、石阡县“政府+合作社+养殖大户+散户”模式、“村集体+贫困户”模式等。省家禽专班系统提炼出“1244”蛋鸡生产模式(即指1个绿壳蛋鸡养殖产业,2个鸡舍,养400只鸡,年收入40000元以上)和“1125”肉鸡生产模式(1户贫困户,每户建100m2鸡舍,每户养2000只鸡,年收入50000元以上),计划将试点建设后,在全省推广运行。在利益联结机制上,充分利用企业、合作社带动作用与“三变”改革成效,不断总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力求贫困户收益最大化。一是以养代训型:在贫困乡镇建设培训基地,通过以养代训的方式选派贫困户入驻参与养殖收益,成为养殖能手后退出基地并自行与公司合作代养。二是生产发展型: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按照“五统一”管理方式(即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疫苗药品、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市场销售),吸纳贫困户参与养殖,享受利益分成。三是入股分红型:通过鼓励和引导贫困农户将土地资源、扶贫资金和“特惠贷”资金入股企业实现“三变”,入股资金按比例年度分红。四是务工就业型:通过公司养殖基地、孵化场、饲料加工厂、屠宰加工厂等就近吸纳贫困户就业,助推贫困农户脱贫。通过发展生态禽产业,全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中共538家企业、902个合作社带动42692户农户发展生态禽养殖,其中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3户(9万人),实现带动农户人均增收3627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3189元。
2贵州省生态家禽产业“SWOT”分析
2.1生态家禽产业发展优势分析(Strength)
2.1.1生态环境优势:贵州气候温和多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生态自然资源保护良好,空气清新、水土干净,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天然理想场所。全省现有林地面积880万hm2,草地面积428.7万hm2,茶园面积41.9万hm2,果园面积39.5万hm2,按照每667m2养殖30只鸡计算,仅茶园、果园面积就可养殖3.6亿只家禽,发展潜力较大。同时,生物多样性赋予全省良好的家禽饲料作物资源,可用作饲料的天然草地微管植物多达1410种,而特殊的喀斯特地貌为动物防疫添加了一道天然屏障。因此,关于生态禽的定义范围可扩大到“凡是在贵州境内养殖的禽类均为生态禽”。
2.1.2品种资源优势:长期的家禽养殖历史、特点鲜明的生态自然条件,促使贵州具备了品目众多、资源丰富的家禽品种,除已进行品种资源认定的13种外,诸如赤水乌骨鸡、黔画乌鸡、乌蒙凤鸡、纳雍土鸡、松桃绿头野鸭等一批品种已紧锣密鼓地开展品种认定,还有一大批“有实无名”的“土鸡”、“土鸭”、“土鹅”正逐步受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品种资源为发展具有典型贵州特色的生态禽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3交通区位优势: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贵州的扶持力度,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运输网建设加快,G60沪昆高速、G76夏蓉高速、G56杭瑞高速及贵广高铁、沪昆高铁、渝黔快铁等的通车,极大缩短了贵州连南通北、贯穿东西的距离,省内“县县通高速”则促进了各区域“1小时”经济圈的形成,贵州已成为西南交通枢纽。全国畜牧业发展的“东退西进”步伐正在加快,未来贵州将在绿色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和交易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2.2制约全省生态家禽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Weakness)
2.2.1种源供应:当前规模化养殖的外来肉鸡与蛋鸡品种,可依靠引种调运或已建立的种禽基地(如息烽特驱希望、清镇温氏)解决种苗供应问题,种源供应不足主要表现在本地优质品种。一方面,长顺绿壳蛋鸡、乌蒙乌骨鸡、竹乡鸡等地方优质家禽种禽场仅24个,因缺乏资金投入,新建或改扩建工作进展缓慢,种禽繁育体系不健全。部分优质家禽品种如兴义鸭、矮脚鸡等未得到充分保护、开发和利用,种禽管理粗放,与其它品种杂交,导致本地品种群体羽色杂乱,生产性能参差不齐,存栏量逐年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具备良好生产性能的家禽品种选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良好的产肉性能、产蛋性能等遗传性状的稳定表现,需要进行系统性的筛选与祖父母代种禽群建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不可一蹴而就。
2.2.2成本控制:经测算,我省家禽养殖成本普遍高于其他省份。如种苗购进成本3.8元,比国内均价高0.8元;相同饲养周期内,饲料花费较其他地区普遍高0.5元。以常规肉鸡品种882为例,省内养殖出栏成本价约为12元,由山东省调运至我省屠宰销售仅11元左右,我省养殖出栏的肉鸡几无任何价格优势。
2.2.3规范标准:当前,全省已然形成家禽生态养殖理念,即充分利用生态自然优势,采取放牧饲养方式,延长家禽养殖周期,提高品质。但关于家禽生态养殖方式无统一性、科学性的养殖技术规范,产品品质评价无标准鉴定,从而导致优质禽(蛋)产品缺乏科学理论数据作为支撑,与同类产品比较优质的体现暂无说服力。如:同一品种在不同养殖方式或同一养殖方式不同品种所产禽肉(蛋)营养物质、微量元素、感官口感等,这些支撑数据需要立项解决获取。
2.2.4冷链物流:据省商务厅调研数据显示,我省现有冷库容量无法满足我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大规模发展需求,冷链物流体系不成熟,冷链配送能力薄弱,难以实现长距离短时间配送,冰鲜农产品销售半径被极大缩小。经向苏宁公司咨询,以电商平台销售肉禽到省外,每只鸡物流成本占整只鸡价格的40%,省内冷链物流建设的滞后,也是制约全省绿色优质家禽(蛋)产品走向省外的关键因素。
2.2.5屠宰加工:受家禽消费习惯影响,活禽交易仍是流通的主要方式,已运营的肉禽屠宰场仅1家(贵阳市数字化禽蛋配送中心,日屠宰量约为3万羽),鼓励支持白条禽上市的指导意见未出台,家禽定点屠宰场建设滞后;另一方面,从事家禽产品精深加工的企业偏少,鲜活产品易受市场波动影响的短板难以快速补齐。
2.3当前生态家禽产业发展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y)
2.3.1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作的客观要求:发展生态家禽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是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之一。在《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黔委厅字〔2017〕35号)中,生态禽被列为全省“泉涌”发展的重点绿色农产品之一,政策气候环境已然形成。省家禽专班已代省政府起草了《关于支持家禽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八项措施》(代拟稿)》与《加快生态家禽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7—2019年)(送审稿)》,出台后将进一步奠定生态禽产业大发展的主基调。
2.3.2优质生态禽蛋产品市场消费的现实需求: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与需求越来越多,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沿海等发达城市,对绿色优质的禽肉、禽蛋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如贵州竹乡鸡养殖有限公司在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一线城市可实现年销售10万羽竹乡鸡、150t绿壳鸡蛋的业绩,高端市场开拓具有挖掘潜力。
2.3.3畜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趋势:发展重点产业是推进畜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延伸不够等突出问题倒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推动农业调整,结构上规模创品牌,提高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以市场为导向、以品质为核心、以规模为重点,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重点产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必须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选择一批重点产业裂变、突破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以供给侧改革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2.4生态家禽产业发展的挑战(Threat)
2.4.1市场挑战:一方面,全国家禽市场已呈饱和状态,特别是鸡蛋产量常年位居全球首位,占比达40%,造成家禽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大幅度下滑,一大批中小型养殖企业被市场淘汰已成必然,同时由市场引起的禽(蛋)产品价格波动与周期性涨跌,势必影响省内生态禽产品流通;另一方面,省外家禽产业发展起步早、技术成熟,集约化养殖缩减了成本,低价禽蛋产品势必会对省内生态禽产品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2.4.2环保压力挑战:随着全国环保督查对各地、各行业提出的整改意见,全省大力发展生态家禽产业必须要充分考虑养殖用地审批、环保评估、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如何兼顾。兼之全省目前大力推广林下生态禽放养,过度放牧破坏林地、草地,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威胁较大。
2.4.3融资担保挑战:当前影响省内家禽生产经营主体扩大规模与结构调整的瓶颈仍是资金不足的问题。长期以来,农业投融资难度较其它行业大,金融支持与撬动作用不明显,农业产业投融资与担保机制相对滞后,导致经营主体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从而影响生产经营活动。
2.4.4疫病风险挑战:禽流感等重大疫情时有发生,对家禽产业造成极大影响,由于传播机理不明,防控形势严峻,防控难度较大,加上媒体的过分渲染报道,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造成社会人群的恐慌,影响消费者对禽产品市场的信心,直接威胁到我省生态禽产业的稳定发展。
3对策措施
3.1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立足贵州本地特色家禽种质资源,加强对长顺绿壳蛋鸡、乌蒙乌骨鸡、竹乡鸡、黔东南小香鸡、威宁鸡、三穗鸭等地方特色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大力实施以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创建品牌为核心的“三品”战略,建立一批种质活体资源库、原种鸡场、扩繁场、商品场等配套的生态禽良种繁育体系。
3.2完善养殖标准与服务体系
加快制定完善生态禽标准体系,以地方特色品种为重点,制(修)订完善长顺绿壳蛋鸡、乌蒙乌骨鸡、黔东南小香鸡、三穗鸭等一批生态禽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等,指导督促各地制(修)订完善地方优势特色品种、企业生产技术规程、生态放养等标准,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强生态禽疫病防控,落实重大禽疫病强制免疫政策,积极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与示范场建设,支持动物防疫合作社、动物防疫公司等开展社会化服务。支持规模企业、合作社配套完善生态禽(蛋)产品检验检测设备,加强生产过程痕迹管理,充分利用物联网、网络、视频等技术手段,实现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的全过程可追溯,确保不发生重大疫病风险。
3.3大力支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
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农户参与的组织化程度,扶持建立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大力推广农村“三变”模式经验,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政府+龙头企业+家庭牧场”、“养殖场+合作社+农户”、“合作社+贫困农户”、“村集体+贫困农户”等合作模式,引导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通过产业发展、土地流转、就近就业实现增收脱贫致富。
3.4推动全产业链同步发展
制定完善全省家禽定点屠宰规划,建立“规模饲养、定点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制度规范,支持市(州)所在地、重点县依托家禽规模养殖企业,加快推进家禽定点屠宰和白条禽上市,新建屠宰加工生产线10条以上。支持修文县打造成为我省家禽屠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和重要流通中心,完善冷链物流、市场信息、质量检测、电子商务等配套设施。支持在清镇市、息烽县、纳雍县建设现代化肉鸡屠宰加工基地。引导支持息烽阳郎鸡、三穗麻鸭、永兴板鸭等产业链条完整、加工基础较好、初具品牌效应的重要产区和重点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发展生态禽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开发休闲食品和旅游商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5加大品牌营销推广力度
培育贵州“两鸡两蛋”公共品牌。培育打造长顺绿壳鸡蛋、乌蒙乌骨鸡、赤水竹乡乌骨鸡、榕江小香鸡、三穗麻鸭、永兴板鸭、松桃绿头野鸭、纳雍土鸡等一批区域品牌、公共品牌。大力培育发展一批企业品牌,支持企业、合作社开展省级以上名优品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等)评选认定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全省十大生态禽(蛋)品牌评选”等推介活动,集聚要素资源,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升品牌影响。支持帮助贵州优质禽产品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体资源开展宣传推介。鼓励在省境内高速公路开展家禽产品宣传推广。在省内外采取集群组织推介的形式,参加或开展生态禽产品展示交易、专题推介、招商引资、经贸洽谈等活动。
摘要:近年来利川市家禽产业无论在技术水平、养殖规模,还是市场开拓都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存在品牌建设乏力、市场竞争力弱、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本文就利川市家禽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做了分析。
关键词:家禽产业;利川;现状;对策
家禽养殖业具有养殖周期短、耗料少、饲料报酬高等优点,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家禽业在畜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利川市地处武陵山区,该市主要以山地为主,为发展中小规模的家禽养殖提供了便利条件。近年来利川市家禽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如品牌建设乏力等问题。现就利川市家禽产业发展情况做了深入的分析。
1 利川市家禽产业发展现状
1.1 家禽业生产情况
利川市总面积4 612.1km2,辖5乡7镇2个街道办事处。全市共有584个村,6 147个村民小组。2015年全市家禽存笼346.2万羽,其中蛋鸡存笼70.1万羽,麻鸭存笼21.33万羽,土鸡存笼50.1万羽;家禽出笼353.9万羽,禽肉产量5 278t,禽蛋产量5 381t。全市有养禽专业合社23家;肉鸡规模养殖户有151户,出笼1万羽以上的有47户;肉鸭规模养殖户有87户,出笼1万羽以上的有11户;蛋鸡规模养殖户有35户,存笼1万羽以上16户,存笼5万羽以上3户;蛋鸭规模养殖户有21户,存笼1万羽以上5户。
1.2 产业现状
(1)产业发展有基础。利川市家禽产业无论技术水平、养殖规模,还是市场开拓都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全州处于领先地位。①市政府每年列支一定专项品种改良经费,用于引进新品种、应用新科技、改善养殖装备、开拓市场等方面。养殖业主自主每年引进家禽新品种3-4个,新技术5-6项,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畜禽品种改良的进程,提高了畜禽的源生产力,使我市的家禽生产逐步向规模化、效益化、产业化发展。②建立健全动物安全保障体系。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应急管理机制,建立了以养殖大户为重点,以驻村防疫员为基础的立体防控网络。③禽业协会初具雏形,发挥了行业职能作用,承担起养殖行业准入、强制免疫、免疫效果检测、疫情处置等一系列防疫职责。
(2)产业发展有政策。2012年,利川市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建设畜牧强市的意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发展,制定了畜牧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外商投发展畜牧业的在税收、融资、收费、土地、财政、准入等方面给予优惠。市财政每年预算不低于100万元建立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支持畜牧产业化发展不低于2 000万元。市政府对入驻工业园区的畜禽加工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和扶持,实行一体化管理。对龙头企业、畜牧专业经合组织、畜牧业品牌创建等实行以奖代补。
(3)产业发展有龙头。林创牧业、众旺家禽、多仁多实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家禽产业龙头企业逐步壮大起来,产业链条之间有代表,养殖企业、加工企业已初具雏形。林创牧业3万套种鸡孵化场年产鸡苗200万羽,多仁多实业有限公司年实际屠宰量为50万羽,6 600t肉禽深加工生产线已建成投产。集孵化、养殖、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家禽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延伸了家禽生产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有效的带动更多的养殖户加入到家禽养殖这一产业中来,进一步推动我市家禽产业向前发展。
(4)产业发展有主体。近年来,利川市畜牧中介服务组织发展迅猛,全市已注册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社178家,其中家禽类23家,在家禽养殖合作社、协会的带动下,我市禽业由小作坊式生产逐步向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化养殖转变。特别是众旺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管理模式值得推广。众旺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向社员提供鸡苗、饲料、技术支持、疫病防控、整体销售和产品回收等家禽养殖、销售服务。提供鸡苗时,每只鸡苗收取0.1元的管理费。合作社每年召开两次社员经验技术交流会议,主要讨论学习养殖生产中的管理、技术、生产及财务管理知识。如遇重大临时事项,由理事长提议召开。监事会每个月审计一次财务账目及开支情况,所有开支、收入由监事会审核签字后入账。半年一次审核分红方案。合作社统一按照上苗时间,先后顺序适时出笼。以“合作社”为管理载体,“基地”为龙头和示范,带动“农户”养殖,实现利益共享,风险由合作社承担。实行“四规范”管理模式:①规范种苗的供应。所有基地、社员的种苗必须统一由合作社按照规范、优质的标准进行引进供应;②规范饲料的供给。所有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必须统一由合作社通过正规渠道采购后分发给养殖户使用;③规范疫病的防治。由合作社引进及培养专业家禽疫病防疫人员,根据养殖片区指派专人进行专业的疫病防治指导服务;④规范销售渠道和程序。所有成鸡(鸡蛋)产品的销售一律由合作社完成;养殖社员户可根据销售利润享受不同比例的分红;如遇疫情及市场低迷情况时,由合作社按照市场保护价进行收购销售,尽量降低社员户的养殖风险和经济损失。
(5)产业发展有优势。利川市位于武陵山区,资源丰富,气候适宜,谋道、建南、文斗等乡镇地处高山和二高山,林多地少,适合土鸡放养。汪营、南坪、凉雾等乡镇有约10 000hm2的水田,发展本地特色品种利川麻鸭,条件得天独厚。适宜的放养环境加上独特的地方优良品种,家禽产业发展优势明显。随着沪渝高速、宜万铁路、渝利高铁的相继开通,大大缩短了我市与重庆、武汉、宜昌等大中城市的空间距离,为畜产品的输出提供了便捷通道,区位优势凸显,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中央、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解决畜禽养殖用地、用电等问题,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建设畜牧强市的意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畜牧业。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为畜牧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利川市家禽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家禽绿色倍增工程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家禽产业链已初具雏形。但随着大交通瓶颈的改善,物流的大疏通和交易的便捷,相对武汉、宜昌、万州的低成本、低价格的家禽及其产品而言,我市的饲料、药品、运输、体系运作等高成本情况下的价格高的家禽及其产品,给我市的家禽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有可能面临重新洗牌的格局出现;同时我市家禽产业链条之间仍然呈现出链接不紧密,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还存在着企业融资不畅、畜牧产品品牌不优不强、企业各自为阵等问题。
2.1 品牌建设乏力,市场竞争力弱
我市家禽业虽然有多仁多、林创牧业等禽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但是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禽产品加工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一个过得硬、打得响的品牌,市场前景不优,大多禽产品只能靠在本地消化,造成产能过剩,制约了禽业发展。
2.2 家禽产业发展资金短缺
(1)规模化养殖场、龙头企业在产业升级发展时,从疫苗供应、成禽回收、加工、销售等方面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在扩大生产和销售产品时更需要注入大量流动资金,银行、信用社尚未建立资金的长效投入机制,导致资金短缺。
(2)利川市是一个养禽大市,农民人均收入不高。养殖户新建家禽养殖场因为前期的投入大,后期养殖缺少流动资金周转,生产规模难以扩大,阻碍了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进程。
2.3 家禽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亟待加强
(1)由于禽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工作量大,畜牧科技的推广工作任务繁重,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刚刚起步,全市畜牧技术干部人员少,知识更新不足,乡镇基层工作经费来源不足,跟不上家禽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2)标准化家禽生产观念还不深入人心,养殖户对实施标准化养殖的意义认识普遍不足,对科学养殖、动物防疫等认识不够,在饲料配方、环境卫生、疫病防治等方面都存在误区。市畜牧兽医局虽然采取了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组织专家现场指导等措施,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任务重,工作繁忙,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
3 利川市家禽产业发展对策及措施
3.1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制定好家禽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好禽业发展项目,做好家禽产业项目库建设工作;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能力,促成家禽产业抱团发展,形成合力,着力构建产业化、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的新型家禽业经营体系;同时还可通过整合兼并、招商引资的办法,引进一批省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借力培育打造名优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养殖业商品化率,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3.2 完善经营模式,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
以禽加工企业多仁多为龙头带动,整合林创牧业、众旺家禽、禽业协会三家大的养殖企业,然后把养殖企业的鸡苗放到农户养殖,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结束相互压价,竞争无序的混乱状态,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成本,使企业、合作社、养殖户达到三赢,确保家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3 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产业投入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增大金融信贷投放,激活民间资金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产业投入,建立稳定的禽业投入保障机制。①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养殖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建立金融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的互动联系,简化信贷手续,降低信贷门槛,增加信贷额度,解决养殖业资金链短缺的困境。②财政部门对养殖大户(企业)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的办法进行扶持。③招商引资,状大加工企业,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
3.4 强化技术服务,建立完善的产业化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①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以钱养事”新机制。加强培训,完善细化动物防检员考核评价体系,增加一定的本级财政预算,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措施的落实。②推广家禽标准化养殖技术。积极做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和阳光培训工程的实施工作,抓好养殖示范乡、示范村、示范场、示范户,继续加大家禽标准化技术培训的力度,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提高龙头企业管理水平。
3.5 政府出台相应的家禽养殖业保护政策,切实保护养殖户的根本利益
建立相应的保护基金、养殖保险、政府性保护收购或补贴等措施。对良种培育和地方品种保护上,政府要预算良种培育、品种改良和地方优良品种保种资金同时,在遭遇疫情或者企业发展中遭遇资金瓶颈时,及时建立银企对接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
3.6 发展畜牧业专合组织,完善中介服务机构
支持种畜禽场、养殖大户、养殖能手牵头发展规范化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组织实施国家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畜牧业扶贫开发、农民技术培训等项目,把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养殖农户联结起来,带动广大农户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摘要 介绍了宣城市家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家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安徽宣城
近年来,作为安徽省宣城市的一大优势产业集群,全市家禽产业继续突破升级。产业链向两头延伸趋向完整,已形成了集种禽饲养、苗禽孵化、肉鸡生产、屠宰加工、熟食加工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龙头企业规模持续壮大,标准化、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全市拥有6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集中在家禽产业,占全省家禽业“国”字号龙头企业的55.6%,显示了宣城市家禽业的雄厚实力。
1 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宣城市家禽产业开始异军突起,并逐步呈现出一枝独秀的良好局面,在全国同行业内处领先地位。
1.1 家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宣城市积极推行禽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转变了粗放、分散的散养方式。全市家禽饲养量达2.5亿只,建成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国家级10个,省级21个,市级300余个,规模饲养场户逾4 000户,规模饲养比重达90%以上,家禽饲养场建设标准显著提高。
1.2 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配套体系日趋完善
全市禽产品加工企业4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 000万元的有30家。其中国家级家禽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15家。规模以上禽产品加工企业年销售额突破120亿元,已初步形成种禽养殖、苗禽孵化、商品禽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加工、禽产品流通等配套产业体系。
1.3 组织化水平提高,市场渠道逐步拓展
全市已建立家禽专业合作社130个,产业农户5万户,龙头企业、合作社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与生产基地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龙头企业市场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能积极主动地加强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冰鲜、冷冻系列产品质量可靠,近年来新开发“溜味族”“未来味”“刘郎”等熟食深加工产品,深受市场青睐。禽产品在上海、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市场建立了较为稳定的销售网络,有的已进入沃尔玛、华联、麦德隆等超市[1-2]。
1.4 动物疫病防疫体系日益完善,疫病防控能力显著提高
市、县(市区)、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已经建立,市、县两级在全省率先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三大管理体系。完成了市、县两级兽医实验室建设,其中市级兽医实验室达全省一流水平。全市98个乡镇(办事处)建立了94个乡镇兽医站或区域站,789个行政村配备了具有资质的动物防疫员858个。特别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在动物防疫中的作用,健全市、县、乡三级禽业协会在动物防疫中的作用,形成覆盖全市、服务到户的防疫网络。基本形成了政府、相关部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共同参与,协作共建的动物防疫运行机制。连续多年被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评为先进市或第一名[3-4]。
1.5 自主研发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升
全市以龙头企业和高等院校共建的形式建成家禽技术研发中心5个(和威、五星、华卫、荣达、刘郎),近年来,研发新产品30余个,多数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培育鸡新品种(品系)8个,其中有5个已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品种审定。基本建立起“原种场―祖代场―二级扩繁场―商品代场”四级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全市种用家禽繁育场60处。为加快科技入户,建立了市、县(市区)、乡三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禽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重点推广8个家禽品种和15项实用技术。
1.6 家禽产业投入机制逐步调整
5年来,依托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项目资金,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以及市、县两级财政配套奖补资金近10亿元;积极争取金融、保险等部门对家禽业的支持;引导带动家禽生产企业、合作社和养殖农户投入资金逾20亿元。初步形成政府引导,财政和金融支持,企业和社会化投入的多渠道投资机制[5-6]。
2 发展目标
针对宣城市家禽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家禽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加快家禽业转型升级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任务,积极面向市场,突出禽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不断改进物质装备条件和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家禽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广环保养殖模式,依法加强疫病防控,提高禽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实施禽业“652”提升工程,即培育6家企业上市,开发50个新产品,建立20个研发和技术中心,努力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家禽繁育中心、禽产品加工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全面提升家禽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培育家禽产业集群,实现家禽大市向家禽强市跨越”的总体目标。
3 存在的问题
宣城市家禽业发展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产业体系不够完善
一是禽产品精深加工仍显不足,加工业徘徊在初级产品加工环节上,深加工、熟食加工尚未真正形成规模、品牌,影响力较小;二是重点龙头企业产业链条框架基本完成,但在商品禽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上受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发展不够、市场运行不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达到满负荷生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固定资产投入浪费、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低的后果;三是尽管家禽养殖总量大,但能真正作为重点龙头企业稳定原料供应基地的不多,很多规模较小的养殖场和养殖农户直接面向市场,一方面在市场形成低端产品竞争,另一方面使重点龙头企业缺乏稳定的原料供应,企业与农户的连接方式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产业链不畅。
3.2 禽产品品牌不够突出
虽然宣城市多数家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已形成自己的品牌,但是品牌多、杂的问题比较突出,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大品牌;多数企业尚无定型的产品,也很难形成一定规模,多年来在低端产品上徘徊,影响了品牌的塑造。因此,如何根据丰富的品种资源及优越的地理环境,进一步调整结构、错位发展,发挥每个企业的自身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有影响力的家禽产品品牌尤为重要。
3.3 现代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绝大多数企业缺乏系统的企业组织机构设计,企业内部的职能界定、工作流程、专业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人事制度等制度建设不完善;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缺乏层次感,高端人才匮乏、中坚骨干人才不稳定、基层队伍缺乏凝聚力,管理层忙于事务,战略思考不够;在技术体系建设上,存在投入不足、拿来主义思想较强、缺乏技术储备系统和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
3.4 环境压力逐步加大
宣城市是家禽养殖的高密度地区,家禽养殖造成的污染物越来越多。近年来,在部分养殖企业建设了一批沼气工程项目、有机肥生产项目,但在实际运行中与理想中的愿望相差甚远,由于运行成本高、缺乏政策性补贴,造成运转困难,甚至一开机就亏损,因此废弃物资源的利用问题在今后工作中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4 发展对策
4.1 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
到2015年,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500个,其中肉鸡养殖小区350个、肉鸭养殖小区100个、蛋鸡养殖小区30个、蛋鸭小区20个,力争养殖总量突破5亿只。依托产业基础,在家禽养殖企业集中的宣州、宁国和广德,率先建设出口养殖质量安全示范区。示范区内配备足够数量的养殖技术员,组织制订保障出口家禽质量安全要求的养殖标准化技术规范,在出口家禽养殖环节严格落实进口国家(地区)质量安全和卫生技术标准要求。一是依托重点企业,推进家禽养殖小区建设。县(市、区)政府要抓好规划,整合政策和项目资源,积极做好服务,集中扶持一批高标准家禽养殖小区,争创国家和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二是打造禽业发展强乡(镇),建设一批禽业发展重点乡(镇)。重点乡(镇)要把禽业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抓好落实,明确目标和责任,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齐心协力推进发展,力争“十二五”末重点乡(镇)家禽出栏1 000万只以上。三是建立准入制度,禁止不符合养殖条件和分散饲养的养殖户进入家禽养殖行业。农业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把关,制定养殖小区建设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使养殖小区能真正成为禽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
4.2 大力发展禽产品精深加工业
围绕禽产品加工业,尽快谋划出一批重点加工业项目进行突破。一是突出核心竞争力。已具备一定基础的龙头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进一步调整规划,在完善产业链条的基础上,找准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在核心竞争环节上谋划加工项目,进行重点突破,从而使产业链运行通畅,提高综合效益。二是加强合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薄弱环节上要加强同国内外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合作共建,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基础设施,通过合作引进管理、技术、市场,尽快形成生产规模效益。同时,市内禽业企业要创造条件实现优势互补,积极探索合作发展的新思路。三是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禽产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品要有准确定位,根据产品定位,建立具有特色的市场营销网络,在市场中塑造品牌,品牌建设要有一定的内涵,注重产品的独特品质、科技内涵、外包装形象以及宣传推广,企业要加大投入,精心筹划,以品牌建设拓展市场。市、县(市区)工商、质监、财政、商务等有关部门对品牌建设要给予大力支持。四是强化管理。禽业加工企业应注重培育和引进企业管理人才,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4.3 提升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在家禽业生产加工过程中,机械装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现代家禽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先进的机械装备能提高生产加工效益,提升产品质量,也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想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提高产品的优势,必须把眼光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新建一批环境良好的加工厂房,引进一批先进的加工设备,有条件的企业要力争改造现有的生产条件,使全市机械装备水平得到整体改观。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在标准化、自动化、工厂化的饲养等综合技术上提高创新能力;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着重在产品的深加工上下功夫,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科技新成果,建立科技储备制度;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设科技人才梯队,始终保持在同行业中的科技领先地位。
4.4 做好禽病控制与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重点禽病的防控和禽产品质量安全将是禽业发展中影响存亡的关键点。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各级政府对区域内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政府、农业部门的双向双轨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要保证防疫密度,各级农业部门要保证防疫质量,切实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二是把好检测检疫关。定期开展抗体检测和饲料添加剂的检验检测,严格控制重大禽病的传播和饲料、药品、添加剂等动物投入品的质量安全。三是把好加工关。家禽屠宰和熟食产品加工生产线要坚持标准化生产,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质量检测到位,确保上市产品质量安全放心,逐步建立禽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4.5 推进禽业组织化建设
龙头企业、禽业合作社、专业农户已构成宣城市禽产业组织体系。为规范行业发展的秩序,创建企业、合作社、专业农户有效的合作机制,在新一轮发展中必须进一步明确各生产主体在产业布局中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推进禽产业组织化、产业化进程。龙头企业要把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作为一种责任,从规划、建设、管理上要统筹做好安排,把小区建设成为企业的“第一车间”,使小区养殖基地真正成为原料供应基地;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创办禽业合作社,禽业合作社要在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中充分发挥组织、服务的功能,与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其他没有龙头企业参与的禽业合作社,要主动加强同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合作,创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专业农户要积极参与农业部门、龙头企业组织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要加强教育、培养其诚信意识,引导其向现代职业农民发展。
4.6 发展低碳禽业
借鉴外省市的一些先进理念和具体做法:一是利用生物质发电。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发电厂,对全市家禽养殖业废弃物实行集中处理,实现良性循环利用。二是推广有机肥生产工艺。目前宣城市已有5家企业兴办了有机肥厂,年处理禽粪能力20万t,由于养殖规模大,有机肥加工不能满负荷生产等原因,通过加工成有机肥的不到禽粪总量的10%。因此,一方面要积极争取省级以上有机肥生产补贴,加大生产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快工艺改造和技术关键点的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尽快投入使用。三是推进农业生态循环。充分利用宣城市的山场面积大的有利条件,把禽粪堆积发酵和沼气工程的沼液直接作为经济林和经济作物的肥料,实行就地利用。县(市、区)政府要积极支持企业发展低碳禽业,并争取省级以上政策扶持。
摘要:介绍了恩施州家禽产业在后禽流感时代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恩施州;家禽产业;发展
2013年3~5月,随着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并致死亡事件的发生,恩施州家禽及其产品消费迅速下滑,家禽产业遭受重创。6月以后随着气温回升,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减少,家禽产业有所回升。为了促进恩施州家禽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证养殖户的效益和满足市民菜篮子的需要,笔者就恩施州家禽产业在后禽流感时代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1 提高认识,确定家禽产业地位
家禽产业是一个投入小、见效快、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禽产品是市民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恩施州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将会进一步增加,家禽产业正好符合这种发展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家禽产品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家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家禽产业在恩施州还是弱势产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恩施州2012年出笼家禽1 108万羽,禽蛋产量27 318 t,产值5.08亿元仅占畜牧业产值的6.49%,家禽屠宰加工厂1家。家禽的养殖数量不及国内的一个大型养殖场,家禽业的产值不及一家大型企业。恩施州的禽产品自给水平低,禽分割产品基本上靠外进、消费旺季的禽蛋供应也主要靠外进。恩施州的家禽业存在对产业地位认识不足、标准化规模养殖不够、产业链条不长、产业服务不够和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太少太小等问题。因此,全州各级各部门都应该重视家禽产业发展,将家禽产业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丰富市民菜篮子的重要品种来培植,把家禽这一小品种做成大产业。
2 完善措施,做大做强家禽产业
2.1 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湖北省有关扶持家禽产业生发展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信贷、用地、用水、用电、用材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和支持。建议建立家禽产业应急与谋远相结合的扶持机制,在禽流感易发时期出台一些针对性强的临时性扶持政策,同时为了家禽产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应尽快建立家禽产业发展基金。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要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和科技研发中心的建设,为家禽业发展增加科技动力。重点建设一批种禽场,特别是要加强地方优良家禽品种(景阳鸡、恩施麻鸭)的保护开发利用,充分利用优质遗传资源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宜恩施州发展的新品种(系)。大力推广适宜恩施州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是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抓住新一轮菜篮子建设等政策机遇积极谋划大项目,在项目争取上下功夫,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业主更多的投资,着力解决制约家禽业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
2.2 加大产业链延伸力度
一是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力度。按照“六化”(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标准建设一批家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通过示范场的示范带动促进恩施州家禽养殖上新台阶。二是加大地方特色品种发展力度。要充分利用恩施州生态优势,抢抓人们喜欢绿色产品的特点,大力发展景阳鸡养殖、恩施麻鸭养殖、土鸡养殖、土鸡蛋生产、原生态皮蛋盐蛋生产,积极向国内国际市场推销恩施州的绿色原生态优势。三是加大发展适宜恩施州家禽产业发展的专用饲料力度。四是加大家禽产品深加工力度。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加粗延伸产业链条。
2.3 加大服务力度
一是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稳定州县乡村四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逐步完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网络。二是加大疫病防控力度。全面树立防重于治的动物疫病防控思想,加强规模养殖场封闭管理,加强疫病监测和免疫。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要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控制有效的疫情快速反应机制,依法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三是加大家禽产品安全监管力度。全面建立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制度,加强投入品监管、加强检疫监管、加强市场监管等重点环节。四是加大信息服务力度。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引导,认真研判家禽产业走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家禽业相关信息。在禽流感易发季节要以正面宣传为主,普及禽流感防控知识,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同时要大力宣传加工食用经检疫合格的禽产品是安全的,以避免“人得病家禽产业遭殃”的局面发生。五是加大生产性服务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家禽产业生产要素市场培育。
2.4 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
一是加大加工型龙头企业培育力度。要尽快培育1至2家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禽产品加工业,通过加工带动家禽产业大发展,加速推进家禽产业化经营步伐。二是加大家庭牧场培育力度。积极发展以家禽养殖为主的家庭牧场,尽快扶持一批年出笼肉禽1万羽以上、10万羽以上、年存笼蛋禽5 000羽以上、5万羽以上的家禽养殖户。三是加大家禽类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力度。四是加大订单生产力度。积极发展“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订单生产模式,用工业化产业化的理念谋划家禽产业,将养殖者作为产业链的一个车间,确保各方利益都能平衡。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抢抓国家湖北省支持恩施州发展的机遇,积极围绕家禽产业链和市场主体培育招商,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多招商、招大商,积极引进国内有实力的知名企业来恩施州投资家禽产业,提高家禽产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