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钢琴基础课教学形式探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钢琴教学也相应发生了改变。四手联弹是钢琴二重奏的重要形式之一,而作为钢琴基础课教学内容却是近年来才逐渐开始的。将四手联弹引入课堂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高校钢琴基础课教学的效率,推动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四手联弹;高校钢琴教学;钢琴基础课
四手联弹的表演形式自16世纪开始,当我们翻看当前高校钢琴教学的教材时会发现,适合四手联弹的歌曲只有一小部分。究其原因,我国传统“一对一”的钢琴教学形式限制了四手联弹的发展,这对于钢琴教学无疑是一种损失。本文针对四手联弹的历史发展及特征进行简单介绍,进而探究其对于高校钢琴基础课教学的意义所在。
一、高校钢琴教学的发展状况
当前高校钢琴基础教学正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作为高校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钢琴基础课的设立已经成为必须。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对于钢琴教学而言,尽管各高校仍然竭力保持着“一对一”教学的传统,但面对大量的生源压力,也不得不一步步做出调整,逐渐向集体授课模式转变。这些转变,看似顺应时展,但其中隐藏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因此,在钢琴基础课教学中,如何避免大班授课的弊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将四手联弹的演奏形式引入课堂,能够为课堂带来新的生机。四手联弹在注重个性化的同时也追求合作精神,能为教学带来更多转变。
二、四手联弹的发展及特点
四手联弹开始于16世纪,略早于双钢琴,却与双钢琴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说双钢琴的发展归功于莫扎特,那么莫扎特为四手联弹特意谱写的六首曲子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推动四手联弹发展的动力。随着双钢琴被观众接受及认可,众多二重奏乐曲相继出现,贝多芬、博拉姆、舒曼等都投入其中,创作出一批精彩的钢琴二重奏曲。19世纪是钢琴二重奏发展的鼎盛时期,已经与协奏、独奏形成鼎足之势,成为钢琴演奏的重要形式。本文所要探索的,是如何将四手联弹运用于现代钢琴教学中,使这一古老的演奏形式散发出别样光彩。
论及四手联弹的特点,最为突出的就是合作性。这不仅体现于两者的合作,还更多体现于深层次的配合。钢琴演奏并不是单纯弹出乐曲,而是要投入感情,实现演奏者与欣赏者心灵的共鸣。要想四手联弹达到完美的演奏效果,就需要演奏者之间形成默契,并深切投入感情。
四手联弹的另一特点是对听觉的高要求。在演奏过程中,只有敏锐捕捉到每一个音节的变化,才能进行弹奏,尤其是当一首曲子是由两个人共同完成的时候,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有可能会影响整体效果。当一个人的演奏出现了细小变化时,正常情况下另外一个人就要马上进行弥补,因此对听觉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四手联弹运用于高校钢琴基础课的意义
(一)缓解教学压力。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多,“一对一”钢琴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并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逐渐拉伸。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尽管技术上的教学与指导可以通过大班授课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实现,但教师的指导环节却无法进行。将四手联弹引入钢琴教学中,能够使教师同时对两名学生进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对一”模式带来的教学压力,教师的指导变得更为轻松,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也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提高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在高校钢琴基础课教学中,针对的是器乐演奏、声乐演唱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钢琴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增强自身技能、提高演唱技巧,在此之前并不一定具备钢琴基础。这也就意味着,一个班的学生可能会有几种情况,如喜欢钢琴的、不喜欢钢琴的、有一定钢琴基础的、没有钢琴基础的,等等。这些学生在一个班级学习钢琴弹奏,能力总是会有强弱之分。通过四手联弹,学生能够借助相互之间的配合给予鼓励、激励,乃至于提高兴趣。学生之间没有年龄差别和交流障碍,共同的配合,也能使他们为了完成某首曲子的弹奏而努力加强个人练习,这些都是自主学习很难达到的效果。
(三)丰富了教学内容。将四手联弹引入高校钢琴基础课教学,能够扩充学生的学习内容。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教材中适合四手联弹的乐曲少之又少,仅有几个篇章。如果在教学中引入四手联弹,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补充四手联弹的曲目,在不自X中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尤其是一些大家的作品,无论是莫扎特、贝多芬等的经典曲目,还是一些现代作曲家编著的现代四手联弹曲目,成功地学习其中的奥妙,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品味,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1]
(四)综合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在学习钢琴演奏过程中,学生的音乐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四手联弹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综合音乐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仅限于演出技巧的提高。首先,在日后的演出过程中,学生接触更多的可能就是与他人的合作,钢琴伴奏、合奏的机会远较独奏、协奏多,通过四手联弹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这种合作不仅是配合,还有迎合,对日后从事相关行业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四手联弹能够锻炼学生对弹奏的感知力,促成旋律弹奏训练。[2]
(五)能够实现对学生听力的训练。良好的听力在重奏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弹奏过程中,如果进入到减弱音阶段,两个人中的其中一个稍有松懈或者减弱时漏掉,就会使整个曲子的减弱部分做得“过度”了,那么曲子的弹奏也就失败了。四手联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听力能力,能够准确捕捉到整首曲子弹奏过程中哪怕一个呼吸的变化。因此,实现四手联弹不仅仅对技术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听力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经过这方面的尝试与练习,学生对于音乐的敏感度也会相应增加。[3]
(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四手联弹所能提高的不仅仅是学生音乐方面的能力,还有学生的个人能力。例如,在演奏过程中的合作,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并且能够为了团队而逐渐收敛自身的一些特点,努力去配合。这在传统教学中是很难体现的。除此之外,还在于学生对于音乐的把握,能够更好地“伪装”自己了。音乐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它能引起听众的共鸣,这种共鸣无关年代甚至感情,只因为当时的曲子符合当时的心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演奏者先将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在独奏过程中,演奏者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会直接带入乐曲中,而在四手联弹中这样的情况很难发生。四手联弹的引入,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塑造自我。[4]
四、结语
四手联弹是钢琴二重奏的重要形式之一。如果将钢琴演奏形式进行细分,可以分为伴奏、协奏、重奏、独奏,其中伴奏与重奏作为合奏的形式,不仅考查演奏者对音乐、钢琴艺术的把握,还考查其合作能力――这对于当前钢琴的运用是极为重要的。本文探索了四手联弹运用于高校钢琴教学基础课中的意义,有许多问题及展开策略,仍然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
【内容摘要】高等师范教师教育专业的钢琴基础课教学一直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文章从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钢琴基础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对诸多教学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优化钢琴基础课程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等师范 音乐教育专业 钢琴基础课
钢琴基础课是师范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师范技能,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艺术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师范类本科四年制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基础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材改革五个方面探讨目前高师钢琴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目前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基础教学课程开展的现状
师范类学生的钢琴基础课教学目标主要集中体现在师范素质方面,通过钢琴课程的学习,可以在学习期间掌握钢琴这门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能够弹奏中等程度的乐曲和伴奏曲,具备中小学音乐教师课堂歌曲伴奏的专业能力,掌握钢琴演奏的技术技巧并学会运用。培养钢琴作品及其演奏风格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能够准确且完整地表现钢琴音乐作品。围绕这样的教学目标,一般情况下,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钢琴课采用两种教学形式:一种是以集体课教学为主的钢琴必修课程形式,另一种是一对一的单独授课形式。前者集体课形式的授课对象主要针对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钢琴弹奏方法和弹奏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加强了钢琴基本能力的训练,强化了手指的基本演奏方法练习;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采用练习曲和乐曲配合的形式,并综合弹唱练习和四手联弹的小作品,促使学生能够在两年的学习过程中独立演奏小型的乐曲并能够自弹自唱。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主要体现在师范选修课程上,在必修钢琴课程的基础之上,为了培养出专业层次更高的学生,师范类学生可以在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选择钢琴作为专业技能主科,完成程度更深的作品;针对选择钢琴作为主科的学生,师范院校则会向钢琴表演专业的课程倾斜,加强学生钢琴课程专业化特点,教学内容多集中在较有深度的技术技巧训练方面,试图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进行钢琴表演的音乐教师。目前,师范类院校所采用的教材各不相同,没有全国统一,也没有省份和区域的统一。考核方式采用教学与考试分离的方式,教研室集体评估学生考试成绩。大多数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依靠一次考试的弹奏表现打分。
笔者通过课堂教学总结了几点钢琴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宽泛不精确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中等高等师范学校、综合大学艺术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以及从事音乐教育各个层次的工作者。这样的培养目标造成了音乐教育钢琴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范围较宽泛,造成学生不能够有选择地学习钢琴课。目前,综合类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多数都将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上去就业,如果培养目标是这样,将会和国内重点音乐学院及211重点大学的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混淆,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很难承担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任务。如,目前综合类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技巧课多数还停留在注重纯技术类练习的阶段,学生在学习期间多数是按照作品的演奏技法分析、作品风格的体会、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来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更多地是接触到题材广泛的钢琴作品,有古典主义时期作品、浪漫主义时期作品、近现代钢琴作品、中国作品等,而这些作品又很少在未来的音乐课堂中得到实践和运用,无非是在这样的学习中积累钢琴演奏的技术技巧,扩大钢琴演奏视野,这对师范类学生的钢琴专业素养的提升是有益的,但对于走进中小学的音乐教师来说却越发显得专业难度过强了。
2.教学内容单调,没有统一的教材,师范性不强
钢琴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钢琴表演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差无几,在教学参考书目中就有明显的体现。目前,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系学生的钢琴课没有运用统一的教材授课,大多院校都运用校本教材或广泛地借用社会上通用的钢琴专业教材进行教学,造成教学内容单调、教学师范性不强的现象发生。目前普遍适用的教材集中在钢琴技术性练习方面,如《哈农》《什密特》《音阶琶音和弦》等;练习曲类教材包括车尔尼系列教材599、849、636、718、299、740等;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15首、克拉莫练习曲、肖邦练习曲等,还有乐曲类教材,包括巴赫复调作品系列《小步舞曲》《二部创意》《三部创意》《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德国组曲》《赋格》等;乐曲教材的选择包括《贝多芬奏鸣曲集》《克列门第小奏鸣曲集》《钢琴名曲大全》《柴可夫斯基作品集》《舒曼作品集》《中国作品集》等数十本。在大学仅有的学时内,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要面对大容量的学习内容是不切实际的。虽然在教师的选择下学习,但多数学生都将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为不能完成这么高难度的教学任务而选择放弃。
3.教学评价的形式单一,不能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多数还依靠考试进行全方位评价,例如钢琴教研室依据考试制度每个学期制定期中与期末两次考试,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整个学年学习成绩的30%,考试表现占整个学年学习成绩的70%,也就是说,只要在考试的时候发挥出色,就能一劳永逸地获得一个满意的分数,这对那些入学前就有很好基础的学生无疑是锦上添花。这样的制度和举措不能完全公正地评定学生的学习表现,没能体现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也并无益处。
二、对钢琴基础课教学的建议
鉴于上述问题,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基础课教学方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培养目标明确细化,可以让学生选择几种学习方式,提高钢琴教学效率
在学生入学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几种钢琴学习计划供他们选择。例如在钢琴学习的目标定位方面,可以有以下几种:⑴定位在师范技能目标时,学习钢琴技术技巧的同时,学习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弹唱曲目,每学期不低于整体演奏曲目总数的50%,钢琴技能的学习比例与弹唱比例各占一半。⑵定位在钢琴技能教师目标时,可以每学年弹奏专业课程曲目总数占总曲目的90%,弹唱只占10%。这仅是一个设想,如果能够为学生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不搞一刀切,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将会有所提升,钢琴教学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2.统一教材,突出师范特点,教学形式也应该有所突破
在教材选择方面,应该选择当下大学生喜欢的钢琴音乐教材进行教学,在运用传统的教材授课后,学生的弹奏欲望不强,如果运用类似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钢琴教程》(张慧、梁梅、张薇、李萌主编)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并在运用教材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新编钢琴教材的优势,此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新的音乐题材,例如爵士风格、流行音乐风格的作品,如《钢琴布鲁斯》《让世界充满爱》等多种形式的作品深受大学生喜欢;并在教材中融合了部分中国本民族的钢琴曲目,如《小白菜》《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运用适合学生的教材授课是一方面,还要在教学形式上寻求变化,刺激学生喜爱钢琴、爱弹钢琴、爱练钢琴。可以在每个学期举办小范围、各个级别、层次的钢琴音乐沙龙,如程度低的学生可选四首联弹进行表演,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场所进行展示,如音乐课堂教学歌曲弹唱大赛等形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进步得到展示,更重要的是可以活跃教学形式,让钢琴学习不再乏味。
3.严格制定考试制度,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例
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是学生学期成绩得到公正评价的途径。应该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在211大学和国家重点大学其他学科的考试制度中,经常会出现三科成绩不合格就勒令退学的规定,在音乐学科这样的硬性规定还不多见,但这样的规范也最值得借鉴。如果能够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学生每个学期的考试曲目,将会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弹奏水平。如,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系键盘教研室在每个学期都会规定一定数量的练习曲目和乐曲进行考试,相比不指定的演奏这样的考试制度立竿见影,卓有成效地优化了钢琴教学。在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中,增加学生平时成绩的比例,不单靠一次考试评定成绩,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总而言之,通过日常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点这些心得,希望对推进我国钢琴教育事业走向更辉煌的阶段有所裨益。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
摘要:当前,全国各音乐专业院校钢琴基础课教学都在根据自身的硬件与软件条件进行创新改革,通过对我国各音乐学院及综合性大学下设的艺术学院两个层次的高校进行调研,提出大小课结合的新型教学形式,对于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课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 钢琴基础课; 教学形式;音乐
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课的教学对象大都是成年学生,不但年龄参差不齐,而且音乐素养、钢琴演奏基础、能力都有较大的差异。作为必修课程,要在一两年内将无从选择的学生(包括年龄、基础、手的条件等)从各自不同的起点提高到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这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学生其他课程多,负担重,练琴时间少,思想上对钢琴这一课程又不够重视等因素构成了这些学生的“特殊性”。这就给钢琴基础课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也为了配合新的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贯彻,改革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势在必行。此项改革旨在由理论依托,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在不增加钢琴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在原有的个别课与集体课基础之上构建新型的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性的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课教学形式,以突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特点。以下就是在本课程实践中做的几点尝试,以供业界参考与借鉴。
一、钢琴基础课教学现状分析
在进行钢琴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同时,笔者对国内外各大音乐院校一共调研 35 所院校:其中国外院校 13所(例如德国埃森艺术大学、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等),国内院校 22所,国内院校中音乐学院 5 所(例如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师范院校 5所(例如哈尔滨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综合性大学 12 所(例如燕山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山东大学等)。在这里国外院校钢琴基础课教学现状不作过多评述与分析,就调研的国内院校现状分析如下。
(一)教学形式不灵活
有的院校一对一或一对二地上小课,有的院校在扩招教师与教学条件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对于钢琴基础课利用数码钢琴教室一对多上大课。教学形式并不因学生的程度及条件因材施教。
(二)教学设备及硬件设施未能满足教学需要
很多学校没有足够的钢琴和琴房来满足学生的练琴需要,有些学校没有建立数码钢琴教室,教学设备的有限与学生数量的增多使教师疲于应付上课,造成教学质量不断下滑。
(三)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对于上小课的学生来说,教师在不断地重复相同的示范与要求,把时间都浪费在和不同的学生说相同的授课内容上,学生也因为上小课看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没有学习的比较和积极性。对于上大课的学生来说,程度偏高的学生也只能因为程度低的学生而学习相同的内容受到制约。
二、钢琴基础课教学形式的弊端
目前各学院教学形式单一,两极分化情况比较严重,学生程度不同但是教学形式没有相应的变化。没有因材施教或因程度因具体情况的施教方式。对于钢琴基础课程来说教学形式是非常重要的,能决定教学内容与教学质量。
(一)上小课:内容重复
一般来讲,器乐专业的学习都是一对一上小课,对于钢琴基础课而言,每个学院面对不断扩招,教师数量有限,学生数量不断增长,并且大多数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都没有学过钢琴,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不断地重复相同的内容与问题,浪费了教师的资源与时间,也使学生因没有同等程度学生在一起学习和比较而减少了学习兴趣和竞争与对比。
(二)上小组课:教学质量低下
很多学校为了解决教师的数量与学生扩招数量不成正比的情况,采取了减掉声乐和器乐专业学生钢琴基础课学时的方法,部分学校通过把每节课学生的数量增多上小组课来解决此类问题。一方面减少上钢琴基础课的学时,很多院校只上一年或不上,这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极大的损失。音乐专业的学生要面对乐理、视唱练耳、伴奏、和声、复调、作品分析等课程的不断深入学习,而钢琴就是这所有课程的纽带与基础。初学者进行了一年的训练后,对钢琴这件乐器刚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就中断教学,剩下的课程就是在无声的世界里纸上谈兵了,这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是极其不公平的事情。另一方面增加每节课上课人数,一个教师用一台钢琴面对三到五个学生的时候,并没有更多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在一节课之内接触到钢琴,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做细致的检查作业乃至示范演奏,上课等同于抢时间,不再是艺术教学的个别对待。
(三)上大课:不利于因材施教
数码钢琴教室的兴起解决了很多问题,可以让教师在宽松的环境里解决一对多的问题,每个学生都能练到琴,教师通过耳机可以单独听某一个学生的作业,也可以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单独对某一个学生进行指导。但这种形式对于有一定钢琴基础的学生继续学习就成为制约的因素。
三、运用大小课整合的授课方式
针对上述的授课形式的弊端,笔者提出了“大小课结合”这一钢琴基础课的上课方式,并运用按程度分级教学的教学理念。这两个突出特色使高校音乐专业的钢琴基础课更加科学合理地运行,更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大程度地促进了钢琴基础课的教与学。
(一)确立大课分班制度
首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级、分班教学,其中要通过综合考察与测评对学生分班编组。每届新生入校后即进行各项专业测评,依据专业水平及理论水平,划分为初、中、高三种进度的钢琴班。初级班的程度为基本没有接触过钢琴的初学者,中级班大约为仅有1―2年学琴经历(相当于钢琴拜厄或车尔尼599初期程度)。高级班则是钢琴程度相当于车尔尼599后期程度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稍强,读谱视奏能力较好。每班学生大致10―15名左右,视具体教学条件而定。
(二)实行小课优选制度
把演奏程度能达到钢琴车尔尼849、并且视奏、理论等综合程度良好的学生优选出来分别对待,进行两个人一节的小课学习,演奏程度能达到299或更高程度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如果学生仍要求继续学习钢琴就可以一人一节课教学。
(三)合理规划课时
按照学校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要求安排教学课时计划,大课以每周上一次课,每次课两课时(连堂课)为宜。小课以每周上一次课,每节课三十分钟为宜。授课时间与学生课外练习、完成作业所需的弹琴时间之比为1:6。
(四)构建考核测评体系
根据大小课结合原则,加强定期考核测评体系的重新构建。由于学生自身素质及接受能力以及刻苦程度等不同原因,学生每学期钢琴水平会出现新的差异。对此,可采取平时随堂回课测查、期中中期检查、期末考核结果三项共同结合的原则得出最后测评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将整体成绩突出的学生重新组合,编入高一级班,提前转入小课学习。
四、大小课整合授课方式的实践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大小课学习解决了很多以前的教学瓶颈,现总结实践成果如下。
(一)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作用
学生在上大课时通过数码钢琴教学的优势,既解决了以往小课教学时看不到其他学生弹奏的进度与状态的问题,也在集体授课与弹奏的过程中,很快地领悟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以及需要改正的问题。加强了自我督促、互相学习与促进的氛围,使学习效率提高。
(二)节省优化教学资源
教师在面对同等程度的学生上课时,大多数的问题只讲一遍就可以,不再因为重复教学而疲惫,把节省下来的更多时间用来开发集体课教学内容建设以及数码钢琴MIDI课件制作上,使钢琴课变成精品课,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往上小课的学生单独上课、单独练琴,很少能有机会与其他学生合作,比如齐奏、合奏、四手联弹等多样形式的排练与配合在数码钢琴集体课中就能轻松地实现,使学生有了合作的意识,很多节奏感不好的学生也因为合奏而得以纠正,加强了学生的音乐储存量与合作感,节奏感比小课的学生要强很多。学校建校五十周年校庆开幕式上百台钢琴齐奏就是在数码钢琴教室完成排练的,学生在这样的大型活动中更加体会到了上大课以及合奏的乐趣。
(四)提升学生的视奏能力
参加集体课教学的学生由于学习的条件与氛围的不同,纠错能力与视奏能力比小课学生的速度快一倍,上课过程中教师讲解时教师只要指出一个人的问题,其他人就都可以避免出错,并且纠错的及时、准确与所运用的改正方法也是小课学生所无法比拟的。经过不断的学习与锻炼,很多集体课的学生都当上了业余钢琴学生的陪练老师,这与集体课教学的整体综合素质提高有很大的关系。
(五)增强小课学生的实践能力
很多上大课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进步飞速,经过优选转到了小课的教学,技术技能方面得到了教师更深更细的指导,参加了学校各活动的声乐伴奏与器乐伴奏,音乐感受、风格把握方面也因为经过了集体课教学而更加有思想,并且节奏感、视奏等都很好,使教师教学时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在上课时根据节目需要做个别指导,这样的学生在毕业时具备了很强的钢琴实用技能,更加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经过调研与现状研究,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了大小课结合的教学方式是目前高校钢琴基础课可以实行的较好的教学形式,可以全面地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较好地做到了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班级,逐渐实现“私人定制”的小课,为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风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教学形式决定了教学内容以及考核体系,所以改善教学形式迫在眉睫,大小课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挑选人才,更能直观地反映出钢琴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摘要: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常忽视基础重要性和复杂性而单纯追求进度,为学生在就业后教学和艺术水平的提升上设下不可逾越的障碍。
当代学生专注力较差,思维易发散,我在实践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教学改革方案在教学及组织上进行了诸多创新设计以让学生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在技巧、学习和教学能力上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钢琴基础 教学计划 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 改革 创新
钢琴的学习如同建筑的构建,基础不牢固便如地基虚设的空中楼阁,会有塌方。 钢琴基础各知识点间既独立含纳知识结构,又相互制约合成整体,教学相对复杂。但传统的钢琴教学更侧重于进度,导致学生在练习中却忽视基础重要性而单纯追求曲目的数量,毕业后在实践工作中的钢琴运用上存在较大局限,为其在教学和艺术水平的提升设下不可逾越的障碍。
我在多年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倍感基础教学的重要, 针对该专业传统教学中不够系统、教学程序设置过粗等现状总结出如下改革方案。
一、分解技巧、重整计划。
1、教学重心的重置。以使学生短时间内全面接触“幼儿园钢琴教学” 实用技能为之宗旨,以三个学期使学生达到具备儿歌即兴伴奏、幼儿钢琴基础教学的能力为目标,教师须在众多的教程中“搜集”、“节选” 、“拼合” 、“整理” 出更具“针对性” 和“实用性”的教学计划。课程以“钢琴基础”、“乐曲表演”、“即兴伴奏”为侧重点完成教学大纲。
2、教学计划的重置。延长教学周期、放慢授课进度,进一步拆分各技术难点,为学生量身编配一套教学计划。
3、教学难点的重置。在中专学生理解、领悟力较低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化整为零,将难点做更细的教学分解。
为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将知识点“吃透” 、把基础“夯实”,避免学生面对环环相扣内容时“疲于应对”和老师对一般知识点“反复强调”状况的出现。
二、课前进行充分的导学。`
钢琴学习要求学生耐心、苦练,但如今的学生普遍以意志力薄弱、耐力不足为特质。因而教师需做好充分的导学准备。如在知识点的讲授前先结合实例,以同学生一起“探讨”的形式为他们“渗透” 其意义、价值、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在学习前先带上想往与坚定的学习信念。
三、教学形式不断的创新。
与幼儿的“模仿敏感期” 和“无识记忆”不同,中职生的认知以“有识记忆”为主。且学生成年后,手脑协调功能已固定,短期内适应钢琴弹奏的手脑配合模式必然有一定难度。单靠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传统教法,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更应在“授课”和“课程组织”上兼顾十六七岁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取向和心理特质不断进行教学形式上的创新探索。
1、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教师可将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等多种形式融合在一起,灵活的组织教学。还可为钢琴的学习融入舞蹈并加入声乐的元素,弹跳唱三位一体地提高学与练的兴趣。如果能 “所学即所演”,进一步将与汇报演出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以演促学的话就更加完善了,这些可以在丰富课堂文化的同时让学生拥有理论实践密切结合的锻炼机会。
为确保细致明了,避免学生看不清楚细节,在授课中需要演示之处,教师应辅以多媒体图片进行讲解。内容比较细碎的部分,很容易被学生忽视并在练习中遗漏,点滴遗漏会积累为终生难改的“毛病”严重的甚至导致其以后无法继续深造。因此教师可在教授过程中,借助“肌肉动力学”编配各种“手部关节操”以及针对枯燥的理论,结合“记忆法”编配音乐故事。为技巧难点赋予“生命力”为枯燥的重复练习注入 “吸引力”,以保证学生“学与练”的兴趣。
如:在教学组织上遵循“化难为简”的原则,在教学中加入比喻性的动画、有趣的故事、新鲜的“手指操”、“手感游戏”等。
2、练习组织形式的创新:通过引入结组、研讨、观摩、模拟助教等方式多元化地组织练习。
首先可以通过“结对子”的形式,让学生“一帮一”的练习技能点。在技巧讲解后要初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让做的标准的学生帮助做的不够标准的,结成对子,一对一的去互相调整。可以以学生交流学习心得的方式激励着后进的同学去积极体验,还可避免教师一一指导耗时过多拖延教学进度情况的出现。
结组交流后,仍会有同学存在问题。应该让同学们在谈困惑、感悟及经验,的交流中从不同角度得到启示。这样做能不断地将学生从失落的倾向中拉回到兴趣学习中来。
一系列技巧教授完毕后,教师要观察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比较典型的同学进行单独指导,其他同学以观摩的形式对照自己的情况,找出问题。
对于快进的学生可以让其以做 “助教”的方式组织每天的课后练习。并以“模拟教学”的形式指导慢进的同学。使其感受到教学时的思维、快乐与成就感的同时将基础知识学习的更加扎实。
3、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方面的创新:
教师可以用编配的“歌谣”形式对每节课教授的内容进行总结。如:在“手型”这一课中,教师在观察到练习目的已基本达到后,便可以将手的正确形态比喻成“小房子”或者“蒙古包”边说“高房顶、圆眼睛、柱子不倒、手腕不高。”的歌谣边进行小结。
布置作业时可以用“手指操结构树”为板书,要求学生记录并按照图示知识点进行课后练习。如此设计板书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简洁的图示对知识要点一目了然,使其更易牢记诸多要求。更重要的是,可以教会学生掌握“结构、图示记忆”这一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教师的创新理念应渗透到每一教学环节,以多元化的教法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高效快乐学习、轻松掌握技巧。便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从成就感中找到学习动力。
四、注重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
针对中专学生思维发散性、跳跃性强,注意力集中能力差等特点,在日常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体验性教育等方法,通过让学生不断的参与唤醒其原动力,用互动的教学程序保证了听课效率。
五、课下练习布置
钢琴的学习“听懂了决不等于学会了” ,如果课下没有保证练习的量,是很难将技巧掌握的。因此钢琴的学习必须包括课上的技巧学习和课下的巩固练习。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技巧,帮学生形成课后练习的意识,养成课后每天练习的习惯,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
首先,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将面对的是短时兴趣学习过后的意志磨练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通过钻研和苦练攻克难关、超越自我、获得成就感上”,以此成为学生的动力。
在技巧磨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探索如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觉不到其过程的“枯燥”将“重复练习”变成如同“网络游戏”一样的“攻关挑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要设定严格的定期练习和检查制度。当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必须设定专人负责带队练习,且要有严格的评分记录以作练习效果保障。教师要抽查练习效果,记录平时成绩。
针对学生专注力较差,思维易发散等特点,如上设计教学及组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在技巧、学习和处事习惯、教学能力上砸扎实基础,在今后的工作和提高性求学中尽可能少的存在阻绊,为其进一步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作者单位:保定广播电视大学)
摘要: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的钢琴基础课教学多年来一直都遵循着音乐院校的四条线教学模式,即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曲、中外乐曲。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不完全适用于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根据高师的性质,本文主要提出以下见解:高师院校要突出师范性,增强责任感。教学模式方面,应重在扎实的基本功,适量的练习曲、乐曲、复调曲,自如的编配伴奏及自弹自唱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教学。教学形式要以“一对多”、“多对一”的教学形式为主。
关键词: 高师院校音乐系 钢琴基础课 改进教学
培养合格、适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是高师院校音乐系同仁共同追求的目标。目前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工作需要,钢琴演奏能力较差,即兴伴奏不能手到擒来,这是最明显的弱项,因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充分发挥钢琴课在音乐教学中的“基石”作用。这门课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音乐修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音乐师资人才的重要途径。上好钢琴基础课对提高我们的整体教学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改进教学呢?
一、突出师范性,增强责任感
钢琴教学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弹奏技能,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和为歌曲编配伴奏的能力。我们培养的是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和参与社会音乐活动需要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专业演奏人员。由此,我们的教学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突出师范性,绝不能好高鹜远,盲目地向其他艺术院校看齐。
教师绝不能因为学生入学时的程度差异(有的甚至从未学过钢琴)、生理条件不同而采取顺其发展、放任自流,或按部就班、不求进取的消极态度。钢琴教师要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同时,根据学生理解力较强、有一定的乐理基础的特点,把一些弹奏方法、基本要领、指法规律等加以归纳,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脑指挥手的作用,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改革教学模式
多年来,我们一直遵循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即以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曲、大型与小型乐曲四条线安排教学。而根据高师性质,我们应重在扎实的基本功,适量的练习曲、乐曲、复调曲,自如地编配伴奏及自弹自唱三条线配合的方式安排教学。具体如下:
1.严把入门关,练好基本功。学生初学钢琴,弹奏姿势和方法一定要正确。教师一定要多作示范性讲解,对一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帮其解决纠正,要反复强调基本功练习的重要性。基本练习中的音阶、琶音、三度、六度、八度、和弦等,就好比构成钢琴曲的一个个零件,教师只有把零件都准备得符合标准,学生弹奏钢琴曲才能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2.在巩固基本功的基础上,注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音阶、琶音、八度、震音等,要进行24个大小调的移调练习;要简谱、线谱同时走,为下一步编配伴奏做好准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程度,适当加入奏鸣曲、乐曲、复调作品。精弹的作品要求有质量,每学期最少弹一首,它主要训练学生对大型作品的音乐组织能力。教师在读谱方面分析要细致些,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曲目的弹奏要求、作品风格、意境的情况下,用“脑指挥手”,将作品完美地表达出来。
3.重点培养编配伴奏及自唱能力。编配伴奏不能作为钢琴个别教学的附加内容,而应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当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弹奏乐曲时,教师就要适时地加入自弹自唱及伴奏音型的练习和和弦连接的练习、移调的练习,为即兴伴奏做准备。
在学生上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歌曲或乐曲的调式、调性、体裁风格和情感为选择适当的和声、伴奏织体等提高依据。教师要大量浏览声乐作品的伴奏谱例,吸取营养;大量编配简谱歌曲(做到简、线谱都熟悉),掌握各种风格的伴奏音型。教师要提倡创造性思维,达到功能与内容的较好统一,并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伴奏水平。
三、重视“一对多”的教学形式
目前,我们的钢琴课主要采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这有利于因材施教。此外我们还可根据具体针对性地采用“多对一”、“一对多”等形式进行教学。
“多对一”教学形式主要针对个别专业差的学生进行。通常先由该生的主讲教师提出问题,然后经教研室共同讨论,统一意见,制订出最佳教学方案,上课时由该生的主讲教师执行。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通过讨论,集思广益,教师可以制订出最佳的教学方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之间通过讨论也增进了相互了解,学到了别人的长处,有助于提高教学技能。
“一对多”教学形式指一名教师对两名以上的学生授课。过去用得较少,主要是由于学生间智力水平和专业基础程度各不相同,学习态度和方法也不同,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一对多”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缓解音乐师资相对短缺的矛盾,钢琴小组课和即兴伴奏大课已更多地为人们所接受。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在上集体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课堂上对要点和难点都要作认真的讲解,把整堂课安排得有条不紊,引导和控制好学生的注意力。在集体课的氛围中,师生容易处于积极状态,注意力集中,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音乐和学习内容。集体课便于学生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培养自查能力,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当众演奏能力。集体课目的性、计划性强。在选曲上,教师可以给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其他内容,但主要是向广度、深度迈进。
另外,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相互观摩与学习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也应适量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