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及环境保护

时间:2022-06-28 05:13:3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及环境保护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及环境保护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摘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工程。涉及内容广泛,包括为防治各种地质灾害,比如泥石流、滑坡等而修建的各种工程。但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同样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特别是施工期环境影响。本文就主要介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旨在对工程所在地环境进行更有效的保护。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环境影响 环境保护措施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环境影响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主要包括实施支挡工程、护坡工程、排水工程等,这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第一,噪音影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无疑会需要很多的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的机械声音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困扰。第二,尘土污染。施工过程当中,会产生很多尘土,无疑会污染周边环境,尤其是水泥、石灰等施工材料,如果处置不当,遇到大风天气,极易被吹散,容易引起居民的呼吸道疾病和肺部疾病。第三,土壤污染。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一些治理工程,比如护坡工程等,会产生很多的废渣,这些废渣一般都堆放在空闲土地上,无疑会造成土壤的污染,进一步影响土壤的再生产能力,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第四,水污染。工程施工过程中,会排放很多的废水,造成周边生活用水的污染,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第五,生态影响。施工期主体工程施工将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地表扰动,诱发水土流失等;临时工程如取土场、弃土场等工程行为,使土壤裸露,局部地貌改变,易产生水蚀。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需要做好施工前的规划,做好施工计划,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同时制定出相应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单位需要定期检查单位的环境事项,对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检查工作做好支持。

2.1保护居民的安宁生活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不能扰乱居民的正常生活,应该采取防治扰民现象的出现。第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正式施工前,要对环境保护措施做好规划,施工的方案要考虑施工地区的居民区情况,尽量减少对环境产生污染。第二,正式开始施工之时,要告知施工地的居民,对可能造成的不便提前告知,与附近居民形成良好的关系。第三,尽量根据当地居民的作息规律进行施工,不得夜间施工,不能扰民。第四,对施工的材料进行专门管理,防止污染物进入河流,污染水资源。第五,对施工所造成的一些污染,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2.2防止空气污染

首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施工,要尽量采用凿裂法,防止大气污染。用挖掘机直接将表层土和砂卵石等挖出。对岩石层要尽量采用凿裂法,不能用爆裂方法,否则造成噪音的同时,还会污染大气。对一些容易产生尘埃的施工,尽量加湿,减少粉尘出现。其次,对施工的材料比如水泥和粉煤灰等,要注意采取密封,从运输到装卸都应该做好密闭性检查,定期进行维修。再次,施工的机械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维护,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转,不能出现泄漏机油现象。还有,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运输沙子、石渣等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遗漏到道路的状况,此时,就应该及时进行清理,防止造成道路不通。施工现场需要在晴天进行加湿作业,防止干燥造成灰尘满天。最后,当需要在施工现场燃烧一些物品时,如果气味有毒,需要报请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同意,不得擅做主张的进行燃烧。

2.3保护水资源

第一,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需要进行处理方可进行排放。尽可能的利用废水回收循环利用。一般需要经过沉砂池沉淀,将粗大的颗粒物去掉,再将它们放入反应池,这样能够实现废水的充分再利用。 第二,对机械进行修理产生的油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水体,否则容易造成水体的直接污染,对这些油废水需要经过分离器进行分离,将水中的矿物油去掉,这样剩下的废水可以进行重新利用。第三,施工现场的机械在施工前和施工工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清洗,清洗后的水可以经过集水池沉淀处理,在向外界水体排放。第四,防治工程中的生产和生活污水同样也需要进行集水池沉淀处理,使得排出的水能够达标。

2.4防止噪声污染

第一,防治工程中最容易产生噪音的便是施工机械。所以,施工机械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标准进行选用,使用噪声较低的机械,在施工过程中使用要提前进行噪声监测。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机械进行维护,保持机械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第二,控制车辆往来于施工现场的时间,要进行车速的限制,禁止进行高音鸣笛,以免造成居民困扰。或者按照周边居民的作息时间,严格禁止晚上进行车辆的运输。第三,施工的现场需要科学合理的布置,比如混凝土搅拌机等大型机械需要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放置,对一些噪音大的机械设备需要安置减震机座。

2.5妥善处理固体废弃物

第一,对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我国有专门的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应该严格按照该法律处理固体废弃物。将产生的废渣等废物送到固定的地方进行处理,不能随便堆放。第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需要做好综合治理,防止渣场中的废弃渣宰流失而造成污染。将废渣进行处理前,需要进行表土的剥离,而且将剥离的土壤进行保存。第三,工程的后期要对渣场坡面和顶面进行整理,保持最后场地的平顺,防止土壤的污染。

2.6生态保护

第一,严格控制临时用地规模,减少或避免占用耕地。在工程施工期合理规划施工场地,要求施工承包商在施工作业带内施工,对珍稀野生动植物进行主动避让,避免用地范围以外的耕地被机械碾压或堆放材料等。第二,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方案,按照“先挡后弃”等原则及时实施水土保持的挡护、排水等措施以及施工基地植物恢复措施等。第三,加大管理力度,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各种形式的乱砍乱伐行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

3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目的是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所以防治工程的施工也需要遵循保护环境的原则,不能防止了地质灾害反而造成了环境更大的污染。所以,应该清楚的认识到防治工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然后才去措施,保护环境。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及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

摘要: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民生基础性资源,因我国人口众多,为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矿产资源开采在社会主义前期发展迅速,但因特殊地质条件和环境,在开采中或是结束后会留下很大地质问题。本文首先说明了矿山开采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然后分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最后详细阐述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环境保护;边坡;爆破

1矿山开采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矿山的开采过程也是对原有生态环境[1]的改造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对原生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实际中最常见的是采石平台和陡崖,它们的出现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崩塌灾害,还会污染地下水,另外,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石,这些废石的无序堆放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植被环境,对周边环境也造成影响。

2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2.1岩土体变形

(1)矿山开采是在山体内部开挖洞穴,从内部改变山体结构,影响地面与山体稳定性,且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地面或采空区塌陷,引发岩土体变形。比如矿山采空区,如放置矿柱数量较少,或因矿柱出现破损,都会降低其支撑力,引发塌陷,尤其是矿体在地表埋藏较浅,开采平缓区域,是地面塌陷多发区域。而对矿体开采位置的深入,开采后若没有及时回填,或是崩落采空区,其达一定规模后,会因支撑力不足塌陷。同时如在岩溶分布较多区域开采,也可能因矿山排水,造成溶洞以上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直接影响耕地资源,其也会破坏道路、建筑物等,进而停止开采。(2)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矿山一旦遭遇过度开采,那么极有可能发生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的灾害。另外开采方式的不合理,也会导致边坡因坡度过陡而结构失稳,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开采事故。(3)坑内岩爆。它的另一个名称是矿产冲击。出现这一灾害原因是,矿坑周围及顶部与底部岩石,在地壳挤压下有一定压缩,如某个区域被挖空形成自由面,这个区域挤压力会受影响,地应力从自由面释放,使周围岩体破裂成数个小块,向空间内喷射,给矿山稳定与开采人员生命安全带来威胁。(4)采矿引发地震。如果矿山开采采用的开采方式不合理,或者施工人员操作不当,便会埋下地震的隐患。这种情况下引发的地震震源一般较浅,地震力会从四面八方对地表和井下进行严重的破坏。

2.2地下水位变化

2.2.1矿坑内水位上升在矿山开采时,常常会早遇到矿坑内水位上升的灾害。这种灾害的发生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大,并且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矿坑内水位之所以会上升,与对坑内用水量的错误预估分不开,另外在开采中也常常会打穿水断层,导致地下暗河的水大量涌入矿坑内,严重的会危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2.2.2矿坑内泥沙涌出一般来说,矿坑内水位上升的同时也会伴随着大量泥沙的涌入,地裂缝中的泥沙也会乘机涌入矿坑,矿坑被积聚的泥沙过多就会堵塞矿道,导致人员和设备被埋。2.2.3环境污染矿山的开采不可避免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开采中的废土、废渣和废水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那么便会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3矿体内因引发的灾害

瓦斯爆炸和地热是主要的矿体内因。发生瓦斯爆炸主要是因为巷道内通风条件不佳,瓦斯气体大量凝聚不能散开,一旦遇到某类化学物质,便会发生严重的爆炸。另外随着开采的深入,矿山内的硫会释放出越来越高的温度,地热危害一旦发生,便会给井下开采带来这多的困难,甚至会危及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

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3.1坚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2]原则

3.1.1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矿山开采必须要有发展的眼光,要从长远准备,就是要将矿山的开采和环境保护进行结合,要坚持保护为先的原则,要有保护的进行矿山开采,这是保证矿山开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3.1.2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预防为主是矿山开采时必须要坚持的原则,这也是为矿业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另外在进行开采时,也要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3.1.3要坚持“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治理和科学研究、科学管理相结合”原则为强化矿山开采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做好全面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科学管理。

3.2重点区域的防治

首先,在进行矿山开采之前,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对矿山的边坡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并且要在开采的过程中加强对边坡的监测,一旦出现失稳隐患,则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加固;其次,针对已经存在的灾害点,最主要的工作便是做好开采之前的加固,将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再次,针对渣场和废渣,要做好合理处理,可以采取优化边坡坡度选择及挡墙设计的方式,预先设置拦渣坝,尽最大可能做到科学的利用;第四,在对坑道进行开采时,关键是要保证坑道内有足够的支撑能力,并且随时做好监测工作,防止支撑力不够而产生塌方。

3.3次重点区域的防治

矿山开采之前需要修筑数条入场公路,并且要建设生活区域,这个过程必然会涉及到边坡的开挖,其结果是会形成很多边坡和废土废渣,一旦处理不当,就会为滑坡和塌方等地质灾害的出现埋下隐患,另外,一些废渣随意堆放在路上,也会有下雨后出现坡面泥石流的危险,并且大量的滚石依然是威胁边坡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在对矿山开采之前,要做好详细的参数设计工作,并积极采取加固措施对边坡进行加固,常见的是设置排水沟,将水与边坡隔离开,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止泥石流发生的作用。除此之外,也要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处理废渣,可将废渣用于后期的山体植被恢复中。

3.4实施爆破措施

开采矿山不可避免的会采用火药爆破措施来实施岩土体的破碎,然而火药爆破技术的技术性很强,实际实施中一定要掌握好技术要点。火药爆破技术一般应用在开采现场或者是井巷挖掘区内,合理的使用爆破技术[3]不仅能够为开采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而且还能够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光面爆破技术进行爆破,那么需要在在降低药包量直径和使用装药量上进行研究,目的是有效降低爆炸的程度,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也能降到最低。合理的使用光面爆破技术,能够达到很好的减少矿体裂缝、降低塌陷的效果,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能降到最低。

4结语

综上,伴随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作为关键物质前提的矿产资源,在进行发展过程中须给予高度重视,必需坚持环境保护为前提,从而在有效完成矿产资源利用时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破坏[4],保证矿业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何景媛 黄建英 单位: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及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及环境保护调研对策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心和关注。我国政府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对此非常重视,正式把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列为国策,并取得明显效果。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指人类活动所涉及的地球岩石圈的一切物质和作用的总和。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地质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在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下,不断发生缓慢的或突发性的对人类有利或不利的变化。近年来,我市在地质环境(包括地质遗迹)保护、预防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在地质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至今还没有一部较为完善的法规来规范。加之我市大部分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差,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等日夜加剧,从而导致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已在一定区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

一、我市当前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现状

1、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灾害损失不断扩大

我市位于罗霄山脉地区,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地形高差悬殊,地层岩性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在风化强烈的浅变质岩、花岗岩及红层分布的中低山及丘岗区,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且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据统计,我市现具有一定规模,造成危害(或威胁)的各类地质灾害611处。其中滑坡464处、崩塌69处、泥石流25处、岩溶地面塌陷30处、采空区地面塌陷23处。因地质灾害已造成67人死亡、毁房1734间、毁田2302.2亩,潜在威胁人口22659人,房屋220__间,田土9605亩,潜在经济损失47086.16亿元。

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近年来,由于采矿活动的深度、广度日益扩大,不合理开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恶化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不仅影响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同时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影响。我市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有矿山不合理开采引起的崩塌、滑坡、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干、地表开裂及由于矿渣不合理堆放形成的矿渣泥石流等灾害。如茶陵县境内的湘东铁矿开采因抽取矿井内积水,造成附近农田漏水和泉水干枯等。

3、地质灾害的发生造成水土流失状况日夜加剧。

地壳表面的剥蚀、侵蚀营力是地形地貌演变的最主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它的作用方向就是不断将山地、丘陵逐渐切割、夷平,由于它的作用,必然将大量的土石带走,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宏夏桥花岗闪长岩体分布区和白垩系红层残坡积物发育区,由于流水冲刷,地表土层无植被覆盖,形成众多细沟,支离破碎,受冲刷泥沙堆积于农田河港中,造成河道淤塞。虽然总的水土流失不大,但其危害确相当严重。

二、我市地质环境保护现状

我市近年来加强了对地质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力度,从基础做起,近十几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地质环境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体系。

我市1996年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__市地质灾害防止领导小组。目前,各县(市、区)均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有些县(市、区)还把这种组织形式推广到乡镇。近年来,我市地质灾害防治主体已基本落实到各级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基本建立,有力地推进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多年来,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建设、水利、铁路、交通以及气象等部门为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紧抓住汛期部署、制度实施、督促检查、监测预警、应急调查等主要环节,努力预防和处置地质灾害。

周密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灾工作。每年汛期前,召开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编制年度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市、县、乡层层签订防灾责任状,落实防灾责任。

认真执行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对地质灾害严重多发区进行防灾工作巡查,对监测预警措施落实及重点治理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汛期地质灾害防灾措施到位。

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对主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明确了县、乡、村(点)三级监测避灾责任人,共明确了监测责任人1800多人,义务监测单位80多个;并形成了有200多名信息联络员及400名群众监测员的群测群防网络,通过完整的群测群防,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形成了灵活机动、快速高效反应能力。该网络在汛期启动运行,发挥了重要的防灾减灾作用。

3、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得以加强。

20__年以来,市国土资源局与省国土资源厅和市气象台密切合作,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成功预报多起群发性地质灾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呈年下降,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成效显著。

4、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我市已完成3个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一方面基本查明了这些地区的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另一方面通过逐村走访,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建立了群测群防网络,为地方政府有效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奠定了基础。

5、地质灾害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地质灾害性评估制度规范化。

一是严格资质审查,建立诚信评估体系;二是严格成果审查,对于__市评审的

报告建立了由国土、建设、交通、铁路、水利、煤炭等部门专家组成的报告成果审查专家库,保证了地质环境类报告的质量;三是组织培训,对资质单位技术人员进行各类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这些工作确保了地质灾害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作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质量。

6、扎实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

1996年以来,向部、省争取专项治理资金和补贴,实施了湘东铁矿、炎帝陵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勘察与治理工程。消除了一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

7、地质遗迹保护得到了有效保护

我市攸县酒埠江境内发现岩溶地质遗迹,区内溶洞密集成群(已发现156个),多层发育,规模宏大,景观丰富,造型奇特,是湖南乃至全国位置最东、规模最大的溶洞群,也是我国小区域内岩溶地貌体系最完整的地点之一,堪称我国的“溶洞世界”和“洞穴博物馆”。20__年申报建立了酒埠江省级地质公园,20__年又获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三、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全市只完成了攸县、茶陵县和炎陵县3个县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醴陵市在进行中,还有__县和市区范围内尚未进行调查与区划工作,全市交通干线、铁路、大中型水利枢纽、大中小学校、主要城市也未开展专项地质灾害基础调查,我市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现状、形成规律、发展趋势、危害程度、潜在经济损失等情况尚未全面系统性基础资料,亟待进一步查清。

2、防治资金严重不足

在我市已经查明的611处地质灾害体中,得到有效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的只有17处,不足3%。主要原因是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机制尚未建立,投资主体不确定,来源渠道未落实,防止经费严重不足。地质灾害防治仍然处于被动状态,主动和有预见性的防灾减灾工作仍处于较低水平。

3、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尚不完善

全市大部分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未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县(市、区)为基础的地质灾害监测机构尚未健全,地质灾害监测工作无专项资金来源,缺乏基层专业人员。群测群防基础工作开展难度大,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较弱。

4、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有待加强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起步于近几年,尚处于经验探索阶段,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专业化设备极为缺乏,国土资源、建设、水利、铁路、交通、气象等部门统一和相互联动的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尚未形成,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处置突发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综合能力仍然较低。

5、矿山生态环境管理职能不清

现在的矿山环境的管理职能部门由多个部门承担,环保、国土资源、水流、林业等部门从各自职能的角度进行管理,管理难以到位。

6、古生物化石管理和地质遗迹保护法律仍是一个空白点。目前只有地方法规或部门规章。

四、今后工作建议

(一)、加强法制建设,加快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保护立法步伐,国家将古生物和地质遗迹保护立法列入议事日程。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活动,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二)、摸清底子,掌握全市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情况。充分利用驻我市地质勘察队伍的技术优势,对全市地质灾害现状开展系统的大规模调查与建档,为防灾减灾提高基础依据。

(三)、以上述工作为基础,利用现代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及群去、全球地位技术等,建立全市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监测及监控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信息系统、危险性分析评价系统和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并通过网络传输的手段,实现信息的全社会服务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地质灾害的成因复杂,防治工作牵涉部门多,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主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单位和群众积极参与的放在体系。

(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的社会管理工作,必须纳入法制轨道,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工作职责制度,通过立法规范防灾治灾工作,应劲、应尽快结束当前临灾随机安排状态,实现以法防灾,以法治灾。

(六)、我市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比其他灾害多,造成的损失比其他灾害大,防治经费却比其他灾害少,这种强烈的反差必须改变。应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用于公益性、公共性的地质灾害防治。同时对人为的地质灾害必须实行“谁破坏,谁治理;谁收益,谁治理”的方针,千方百计地增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投入。

(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为此必须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以及按行政区划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一支技术高,设备精良,素质高的地质灾害监测队伍。落实灾区乡、村、组、户四级群众性监测网络,走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路子。实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特殊工作制度,把握重点、险点,千方百计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必须采取工程措施的要及时排危排险,消除地质灾害的威胁,确保社会稳定。要改变当前只重救灾,不重防灾的局面,变事后救灾为事前防灾,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的主动权。

(八)、要重视并逐步开展地质灾害经济损益评估工作,通过防灾效益的评估,体现防灾工作的价值,逐步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到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