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浅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摘 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然而,与之相对的,我们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人们开始了对环境治理的漫长路程,其中包括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以及治理。为了使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更加符合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该文主要从分级别、分类型、分区域等多方位角度对治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分析,找到最适合的、最有效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矿山 地质环境 保护 治理 路径研究
目前,随着我国的社会在不断发展,经济在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而为这一切做出最大贡献的就是我国的矿产资源,这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实力最有力的证明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加上人口以及工业的不断增长使得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矿质产品的不断增多使得我国矿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特别是我国一直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道路,这也使得我国对矿产原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一直是先农业后矿业最后到荒芜的路线,这就使得人们在大量开采矿物资源的过程中忽略了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的工作,从而极大程度破坏了矿山的地质环境以及生态平衡。目前,我国有很多矿山由于种种原因而闭坑或者是废弃,然而在弃坑的时候给矿山的地质环境留下很大的问题,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在2009年的5月1日开始实施相应的环境保护法,比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然而,这些法律的颁布并不能阻止人们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在一些生产型的矿山中还是存在很多的环境问题。为了避免矿山地质环境继续恶化,我们将各个矿山进行整合,使得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有一定效果,然而,在对矿山的开采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一般都比较广,量比较大,因此,综合考虑,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效果并不明显。
1 分级别、分类型、分区域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必要性
我国的地形复杂性造成了我国中部、东部以及西部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各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地理条件以及经济发展都有明显区别。我国矿山的种类多种多样,一般不同地区的矿山种类也不相同,再加上不同地区的环境对矿山开采所造成的影响不相同,在开发矿山的过程中,一些如废渣、粉尘、尾矿、废气、废水等污染会破坏矿山所在地方的环境,而且也会对矿山的地形产生影响,使得其地质松动,从而破坏地表,造成泥石流、裂缝等自然灾害,更有甚者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因此,在保护和治理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过程中一定要对矿山进行观察分析。
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有了新的要求,因此,保护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难度相应的有所加大。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不同,需要按照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矿山类型分别对其地质环境进行分析,然后再制定与区域相符合的标准以及规范,之后根据实际环境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制定出最好的治理方案。这种分区分类分级保护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清晰、明理,在开展治理工作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划分,同时更明了地进行各方面的统计工作,非常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2 分级别、分类型、分区域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原则
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保护必须要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环境保护与治理顺利进行。由于地质环境的破坏往往是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因此,地质环境保护制度的建立需要围绕开发矿产资源来进行。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我们可以根据矿山种类不同采取不同措施,具体原则如下。
2.1 不同类型矿山的保护治理措施
由于矿山的类型不同,在开采时所采取的方式也相同,这就导致其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也不相同,因此,在研究保护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矿山的类型不同研究出不同的方案。根据对矿山的研究,可以从3个层次来对矿山进行分类,首先,可以将矿山分为金属、能源、非金属、水汽矿山四大类;第二在第一次基础上,还可以对每一大类矿山根据矿山的具体特征进行细分,在第二次基础上,我们需要根据各个矿山治理的特征进行划分。下图就是我国矿山地质图的种类划分。
根据矿山种类的不同对矿山进行划分更利于我们采取正确的措施,制定保护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标准。
2.2 不同区域矿山的保护治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由于地区的限制使得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对于我国的区域也可以从3个层次,进行划分,首先,第一个层次,我们可以从地区的发达程度进行划分,一般可以分为较为发达、中等发达、欠发达三个部分,这种划分的标准与我国中部、东部、西部的划分大体相同;在第一层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的不同,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不同对其进行划分,一般可以分为南方以及北方两个部分;在第二层次基础上,可以按照不同地区流域环境以及地形单元的具体特征对其进行第三层次的划分。在制定保护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方案过程中可以分不同区域来进行。不同地区具有着不同的地质条件以及分布规律,而且不同地区人类的社会经济也有很大不同。为了解决各个地区不同特征的地质环境,必须保证地区内的环境大体相同,地区间的环境有较为差异明显,因此,在划分区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严格按照区间相异,区内相似的原则来进行。为了制定出不同环境下保护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措施,我们必须要对我国的自然规律进行研究;同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找到适合各个区域的不同保护与治理措施。
2.3 不同级别矿山的保护治理措施
在保护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经济规律来进行,同时在采取措施过程中要加入科学的管理方式。一直以来,我们在规定矿山的环境标准时采用的都是统一的规范,对于好坏、优劣的划分并不明确,这也使得治理效率大大下降。由于很多矿山在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其自身的特征,都是采用统一模式进行开采,使得矿山开采后存在很多地质环境问题。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开采对环境以及地区的不利影响,找到适合的保护与治理措施,针对不同矿山,采取不同技术,如此一来,对矿山保护与治理的效果会有较大提升。
3 保护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措施
3.1 对保护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科学的等级划分
由于矿山的地理环境不同,在保护与治理的时候需要进行不同等级划分,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对自然规律以及经济规律进行研究,找到符合规律的方式,再结合国家所制定的矿山整合措施研究出可以循环使用的开采方式。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矿山的基本情况,根据矿山的地貌、所处地理环境、矿山的规模、矿山的种类以及开采方式的不同,对矿山进行划分,然后对不同级别的矿山采取不同的保护与治理方法;其次,需要了解矿山地质环境遭到破坏的程度,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的等级划分。一般情况相下可以将其分为一般、比较严重、严重、特别严重4个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矿山环境制定不同的治理恢复措施。制定相应的等级划分指南,以此来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进行指导。
3.2 制定相应的矿产权,加强对矿山开发的开采管理
由于我国矿山的分布过于广泛,因此会导致一些地方存在矿山开采管理缺陷,过度开发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遭到破坏。为了合理规范开采制度,需要制定相应的矿业权,严格控制对矿山开采的权利,设置相应的开采门槛,将环保开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对于矿山开发的过程也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合理安排矿山资源。根据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以及矿山的不同等级,制定不同方式的保护与治理措施,对矿产资源的生产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对于能源的利用划分出明确的重点与方向,对于所开发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采用科学方式对矿山资源进行勘察以及开发规划,从而达到保护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目的。
【摘要】矿山是人类开采矿产资源的场所,但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使山体开膛剖肚,自然景观惨遭毁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由于开采边坡角过陡,岩体自然稳定性破坏,还诱发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泥等地质灾害。本文主要探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 环境保护 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是矿山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两大主题,也是当今社会、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矿山企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既合理地开发矿产资源,又不至于造成矿山地质和生态环境恶化以及重大地质灾害事故发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研究课题。
1、矿山地质环境的内涵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曾经开采、正在开采或准备开采的矿床及其邻近地区,其岩石圈上部与大气、水、生物圈组分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这一部分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这一系统是以岩石圈为依托,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不断改变着地球表面和岩石圈自然平衡状态的地质环境,也是一个环境地质问题较多、地质灾害较突出的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采、选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矿渣,废水,粉尘等,不仅直接影响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而且给矿区周围的大气、水质、土壤造成危害,废石堆、尾矿库挤占大量土地、农田,污水和烟尘的排放,污染水源、江河和大气,也破坏了景观和植被,露天矿边坡崩落,井下采空区造成地面塌陷,矿井突水、矿山疏干排水引起邻近地区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疏干或形成海水入侵,采矿剥土等造成水土资源平衡失调,易诱发和引起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有这些环境地质问题,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预防和治理的难度很大。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和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
2、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主要危害
矿山开采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及滑坡、泥石流、煤层自燃、矿井突水、有害气体突出、冒顶等。针对上述主要类型分析如下。
2.1 崩塌
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发育地带。矿山开采而诱发的岩土体崩塌,在平原地区主要为开采粘土、砂石矿产时的边坡失稳;在山区露天开采过程中的坡角过大而诱发的岩体崩落(包括建矿时修路切坡等),以及在深部采矿过程中出现地面塌陷而导致上覆脆性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沿裂隙出现崩落。如某煤矿,该矿区上覆第四系玄武岩,储矿层为侏罗系,经多年的地下开采,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并且出现地面塌陷,引发上伏玄武岩沿节理出现裂缝,在降水作用下,沿裂隙在陡坡处出现崩落,危害近陡坡处的人群及建筑物。
2.2 地面塌陷
多年以来,地下开采矿山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地面塌陷发生。这些矿山多分布于山间盆谷地及其周围。塌陷坑一般近椭圆或近圆形,略大于采空区范围,深度由内至外,从大变小,个别塌陷由数个塌陷坑相连或重叠。煤系地层多分布于中生代的砂岩、砂砾岩、页岩之中,岩体类型为软弱层沉积岩,该地层岩体结构松散、破碎,处于新构造运动上升区,断裂分布广泛。煤层矿体多属于浅埋藏型,松散覆盖层厚度比例大,矿层覆岩强度低,厚度比例小,岩性组合复杂。当地下矿层被采出后,采空区的顶板岩层在自身重力和上覆岩层及建筑物等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向下的弯曲和移动,当顶板岩层内部所形成的拉长应力超过该层的抗压强度时,直接顶板首先发生断裂并相继冒落,紧随其后的是上覆岩层相继向下弯曲、移动,进而发生断裂和离层,随采矿工作面的推进,受到采空影响的岩层范围不断扩大,当矿层开采的范围扩大到某一时刻,在地表就会形成一个比采空区大的盆地形塌陷坑。
3、矿山环境治理方案实施部署原则
3.1 以人为本,减灾防灾的原则
矿山开采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隐患直接或间接地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其免遭该类地质灾害隐患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3.2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针对矿山环境地质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重点对开挖较深的采坑、露天堆积较大的矿渣堆、高陡边坡(危岩体),顺坡就势因地制宜实施削坡、填坑、平整修复治理工程。
3.3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以工程措施为主修复破坏了的地形地貌景观,并结合种植树木的生物措施修复破坏了的矿区矿山生态地质环境。
3.4 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原则
根据资金情况,结合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危害大小情况,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既要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又要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措施
建立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及预警系统。加强对采矿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的监测及预报,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矿产开发成本的提高,反过来可促进矿山环保技术的革新和科技进步,这不仅有利于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还可使发展环保技术的矿山企业盈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发达程度的标志。只有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作为经济要素来实施,矿业才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表征,才有益于社会获益于人民。
建议如下:
4.1 加强新建矿山审批管理制度,防止产生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加强新建矿山审批管理制度。对不符合建设条件和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又无条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拟建矿山,建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开采矿产资源;限制改扩建含硫量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
4.2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新建、改扩建矿山应严格执行矿山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发利用方案中必须有水土保持、环境治理达标、矿山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实施措施。经批准确定的新建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使用。新建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率必须达到100%。
【摘 要】矿业开采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以江西省玉山县某砂页岩矿矿区的地质环境背景为切入点,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有效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保护;恢复治理
0.引言
矿山地质环境是地质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1]。人类在利用矿业资源取得收益的时候却对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2]。人类矿业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自身正常的生产、生活,甚至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最终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恢复矿山地质环境迫在眉睫。本文以江西玉山某砂页岩矿为例,分析了露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这对露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矿山基本情况及地质环境问题
玉山某砂页岩矿矿区位于玉山县城82°方向,直距玉山县城约12km,范围面积:0.1269km2。采矿方法为山坡露天堑沟式机械挖掘开采,挖掘机采装,台段―公路开拓、汽车运输,产品为水泥配料用砂页岩原矿。
矿区主要为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不大,地势西南高北东低;最高点标高238m,最低点标高92m,山坡坡度15-35度,植被覆盖率55%左右。矿区及外围地层由老自新有志留系下统下段(S11)、志留系下统中段(S12)及第四系(Q)。矿区构造简单,总体为一走向北东的单斜构造,岩层总体倾向南东,倾角46-70度。有两组节理、裂隙较发育。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根据岩石的风化、裂隙发育程度,将岩石划分为三个地质岩组,即松散软岩组、风化-半风化较软岩组及较坚硬岩组。
由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矿山公路的修建、工业场地、露天采空区、排土场及堆矿场等破坏、压占土地等, 引发的采区边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综上所述,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采空区浅表崩塌、滑坡;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
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估分区情况
2.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
严重区面积0.053km2,主要分布在土地破坏沉陷盆地和老采坑范围,造成的地质灾害规模小,影响到一般性小规模建筑及设施。矿区及周围含水层受破坏,但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较小,不影响矿区周边的生产生活用水,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其次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严重。
2.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
较严重区面积0.018km2,主要分布在工业场地、道路、废土场、堆矿场和原剥采废弃区,造成的地质灾害规模小,影响到施工人员和设备。矿区及周围含水层未明显下降,不影响矿区周边的生产生活用水,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其次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中等。
2.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
较轻区面积2.30km2,主要分布在矿区其它地区,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矿区及周围含水层未破坏,地表水体未漏失,不影响矿区周边的生产生活用水,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其次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未占用破坏耕地。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估分区情况,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表1),将矿山地面沉陷盆地和老采坑影响范围划为重点防治区(A),工业场地、道路建筑、废土场、原剥采废弃区等土地压点范围确定为较重点防治区(B),其余评估区范围划为一般防治区。
表1 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说明表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鉴于以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造成的危害,围绕矿山开采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矿山废水,土地资源破坏,及因开采矿产资源而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3],按照国家和国土资源部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要求,本着谁开采,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减轻或避免因采矿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保护与治理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恢复矿山地质环境,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保护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对矿山露采的采坑进行分级回填平整,覆土厚度约0.5m,尽量恢复原土地类型;对露采边坡设置截排水沟用浆砌片石砌筑;对废石土分开堆放管理,堆放时要做到堆放一层压实一层,并设置拦挡墙;在排土场平台设置2%~5%的反坡,以拦截平台表面及坡面汇水;对矿山道路等边坡以及排土场的稳定性变化情况进行仔细监测;矿区范围压占土地的建筑物及道路、工业场地、排土场到终采结束后均需复垦覆土,覆土厚度不小于0.3m,恢复其地形地貌景观。在采坑、排土场、矿山公路、工业场地土地平整后种植植被,种植间距为3m×2m,树坑规格为0.4m×0.4m×0.4m;在对水环境的监测重点在露采坑的排水口布设一个;土石环境监测点在每个排土场外布设一个,另外土地植被资源的占用和破坏情况,以及合理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保证金,以便治理工程措施的顺利实施。
5.结论
本文通过对江西玉山县某砂页岩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综合评估与分析,提出了露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采空区浅表崩塌、滑坡;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运用分区保护与恢复治理办法,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这对该地区的露采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摘要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矿山开采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矿山的开采数量也日益加剧.相对的很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在进行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与治理已经成为矿山开采企业以及有关部门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文中就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和成因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和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政策。
关键词 :地质环境 矿产资源 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与消耗会逐渐加大,因此,也为我国矿山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矿山企业不断应用新的开采技术进行矿山开采,加快矿山开采进度。但却忽视了矿山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从而引发和加剧了各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其原因是对矿山地质环境没有进行保护与治理,造成地质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对矿山的地质勘探不及时造成的。因此,加快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对矿业企业安全生产及地质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背景研究
我国的矿上环境问题危害的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其中表现为山体崩塌、泥石流、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等。
1.1矿山环境污染问题的表现主要包括矿山地区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废渣污染三大类。矿山地区的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此煤矿、煤歼石、粉尘、和易挥发性的气体等污染物造成的污染,其中煤歼石所带来的污染给大气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煤歼石不但能够给当地的水、土带来危害,煤歼石自燃、爆炸等现象很容易发生,而且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直接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水质污染主要的污染源是矿山开采、和洗选业所排放出的废水超标带来的污染。另外,矿山开采中的废渣,如煤歼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等的长期堆积,不断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农田和草地,在降雨时废弃物中大量的重金属的酸水和一些微量元素顺着雨水流入地下水,对地下水源和地表水造成危害极其严重。
1.2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可以诱发山体崩塌、泥石流、地面坍塌、滑坡等灾害的发生,由于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的不合理造成了地下采空,或者对地表的开采影响了斜坡的稳定造成了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中煤矿带来的地质危害最为恶劣。
1.3矿山地质的开采说带来的生态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例如采矿活动中建设的厂房、堆矿场,为采矿服务的公路或铁路等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同时对方的固态废弃物所占有的土地等,据统计已经累计达到600 万公顷,为此破坏的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160万公顷左右,而且每年都会以一定的速度递增的趋势呈现上升的趋势,然而为此而恢复耕地的比率只占百分之十二左右,同时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使得草地不断退化,严重的影响了生态平衡。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 矿山地质环境投入和融资体系不完善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地质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国家投资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整治的资金平均每年高达12.2亿元,2000~2008年投资总额为110亿元。2009年中央财政和各级财政共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67.4亿元。但目前地质环境保护经济制度的明显特征是单一财政投入型、临时性、补助性,其相应的投入和融资体系也不完善,主要表现为:①财政投入没有形成稳定的财政专项制度,缺乏持久性的经济保障机制;②缺乏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多元投入激励机制。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企业或者个人进行地质环境保护投资,但是并没有对税费减免、行为主体的权益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确和具体的执行细则。③地质环境保护金融制度建设比较落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使用的融资模式,比如债券融资、保险等,但在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工作中应用较少。
2.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体系不健全
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和治理的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人员、设备、设施配置严重不足,相应的技术相对落后。矿山地质环境价值评估与监测统计体系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这导致矿山地质环境工作缺乏相应的标准,同时矿山地质环境开发利用对生态破坏的损失也难以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产业经济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与地质环境相关的产业影响力不够,比如地质遗迹的旅游业产业化发展、矿山地质环境信息服务产业等,需要建立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模式。
2.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制度和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
从我国开始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以来,便制定和颁布了大量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这为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客观依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政策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滞后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政策就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企业缺乏对矿山环境地质环境投资的激励,加上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政府监管企业行为的成本较大,企业往往着眼于短期效益最大化,会减少环境方面的投资。
3. 加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治理对策
进入21世纪,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时期,对矿产资源的消耗与日俱增,提高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更加迫切,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必须加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这既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这是深入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加强统筹规划、转变职能,注重制度创新,探索矿山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开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3.1 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
中央政府应加大对废弃的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力度,起到示范作用,并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对于废弃矿山和老矿山,以中央政府投资为主体,解决重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于滥采乱挖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地方政府为投资主体,调动地方积极性;对于新建矿山,推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强制执行土地复垦规定,由企业负担治理资金。通过政府的示范引导,本着“谁投资、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一系列鼓励投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优惠政策,从而形成多渠道投资的良好气氛。
3.2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
(1)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通过建立覆盖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保护与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并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覆盖面上都能够充分满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2)建立三部门标准化机构的协作机制,提高标准的适用性
建立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和安全监察三部门标准化工作协作机制,使矿山地质环境标准在征求意见阶段就能全面和充分地反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不断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套性;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优势,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的适用性,满足当前和一定阶段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需要。
3.3 加强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尽快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注意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和配套,使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必须始终以法律为依据,依法办事。依法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是保持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继续实行并完善“谁复垦、谁使用、谁受益”的优惠鼓励政策,允许业主对国家征用的被破坏的土地复垦后,拥有使用权,政府予以登记,确权发证,保护复垦者的合法利益。
结语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国有关部门通过长期的监控与管理以及有效的引导,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另外,还要通过对有关人才的培养以及技术开发,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施。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为我国绿色矿业生产打下基础,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路线的有效实施。
[摘要]本文通过对阜新市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提出了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及地质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措施。
一、阜新市地质资源概况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总面积约10355平方千米,人口约200万。优越的历史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其西南部为医巫吕山余脉,其矿藏以金矿、石灰石等为主;中部主产煤炭,以海州露天煤矿等八大国有矿山为代表;北部地区铁矿石等金属矿藏丰富;东部盛产石英砂等非金属矿藏,但近年东部发现了规模较大的煤炭资源,黄金矿藏也有很大的可探远景储藏量。
但矿产资源的开发一头连着资源,一头连着环境,长期以来,我们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走的基本上是一条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的发展路子,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迫在眉睫。
二、本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的分析
㈠阜新市矿山环境问题现状
1.土地、植被资源占用与破坏量大
目前全市矿山开采、废弃物排放、开采扰动等占用、影响(不包括国矿)土地5000余公顷。
2.景观破坏严重
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及堆放尾矿、矿渣等,使得地表面貌支离破碎,景观遭到极大破坏。
3.大气污染加剧
矿产资源采矿及选矿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粉尘和有害气体四处飘散造成大气污染。
4.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⑴崩塌2013年发生崩塌1处,经济损失500余元(只含群众损失,不含治理费用)。
⑵滑坡
全市因矿山开采形成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
⑶泥石流
全市因矿山开采形成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28处。
⑷地面塌陷
全市因矿山开采形成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隐患点53处,2013年发生塌陷3起,造成经济损失6万余元。
5.水土流失面积逐年扩大
松散固体废弃物在雨水的冲刷下覆盖农田;废弃物的堆积堵塞致使洪水改道,冲毁农田,造成水土流失,目前总面积近6000公顷。
6.矿山废水、废渣对环境的影响
矿山排放的废水、废渣,污染地表土及地下水,使人们的饮用水及农作物物受到污染。
㈡矿山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1.历史遗留问题是矿山环境的主要问题
几十年的无序开采,造成了矿山企业“遍地开花”的局面。一些矿山企业起点低、生产工艺落后,开发过程中,忽视矿山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恢复,造成了矿山环境的破坏。
2.乡镇集体及个体矿山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日益突出
乡镇集体及个体矿山在阜新市整个矿山企业中占据相当的比重。他们存在生产效率低、乱挖滥采现象严重等问题,短期内其矿山环境问题将为阜新市地质环境主要问题。
3.矿山环境问题总体将会趋缓
近期以来,阜新市主要的矿产资源储采比例不断下降,新发现的资源量较少;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不断加强,势必对矿山开发进行优化调整,那么长期来看,矿山地质环境恶化趋势势必得到遏制。
三、我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采矿权人对矿山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不强
2.相应管理部门职能不明确、缺乏相应的监管力度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工作资金缺口大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应采取的几项措施
经调查分析,我认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
㈠切实加强监管,确保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目标任务的完成。
1.切实加强新发采矿许可证的管理。严格依照各种规章制度,提高矿山规模、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开采技术水平等准入门槛。
2.加强对采矿权人在开采过程中的管理,不仅要编制开发利用方案,还必须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真正做到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边开采边治理”。
3.加强对将要闭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的监督,不治理的将不予退还环境恢复保证金及不再给予勘探证、采矿证的发放。
㈡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的收缴及利用。收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一方面可以督促矿山企业履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义务,另一方面也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预留工作费用。
目前我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的收缴政策已经出台,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已开始征收。
㈢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项目的实施。
1.大力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用经济手段督促采矿权人自行出资治理环境。
2.积极申请上级财政支持,争取国家级、省级资金,使阜新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的资金最大化。
3.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从收缴的资源税、价款等资金内提取一定比例,用作对采矿权人灭失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的储备资金。
4.出台“谁出钱、谁受益”的经济补偿政策,吸引社会资金进入矿山环境治理恢复领域。
五、阜新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想法
㈠出台《阜新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动态监测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样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才能有法可依,才能有权威性。
㈡分区实行不同的动态监测。根据矿区内居民聚居的情况、重要工业设施、自然保护区分布情况、重要水源地情况、等,将监测区划分为:重要区、较重要区和一般区三级。 重要区重点监测、较重要区定期监测、一般区随机监测。这样,监测目标的主次分明,抓住重点、掌握一般。
㈢分类别实施不同的动态监测。我们在矿山开采的全过程中对其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土地资源占用及水土流失进行全程监测,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用“分阶段监测”的办法监测。
㈣实现监测过程数字化。使用高精度GPS等高精度仪器建立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
㈤建立监测网络。利用现有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系统对整个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进行监测,不仅效率高,而且成本低见效快,工作不留死角,能有效降低相关管理和监测部门的工作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