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温室大棚草莓栽培技术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草莓果肉多汁,营养丰富,有“水果皇后”之称。其具有结果快、成熟早、易种植等特点,特别适合保护地栽培,经济效益比较高。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温室大棚草莓入田管的关键时期,本期“农事指南”将介绍温室大棚草莓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草莓生长特性。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小,是半平卧丛状生长,株高30厘米左右。草莓属浅根性植物,要选择保肥、保水性能好,又有良好通透性能的沙壤土。
温度控制。草莓茎叶生长温度为5摄氏度,一旦遇到零下7摄氏度的低温,植株便会遭受冻害,零下10摄氏度时多数植株死亡。草莓地上部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摄氏度至26摄氏度,气温低于零摄氏度或高于4摄氏度都会影响授粉受精和种子发育,产生畸形果。
品种选择。适于温室栽培的品种有“全明星”、“哈尼”、“梯旦”等。
栽植时间及栽植方法。温室栽苗的时间要根据品种、温度及鲜果投放市场的时期而定。休眠期较长的品种或促成移栽的品种应适当提前栽植。一般亩施有机肥3吨至5吨,磷酸二铵和专用复合肥30公斤、钾肥15公斤。亩施锌硫磷乳油200倍拌河沙撒于畦面,浅翻10厘米防治地下害虫。一般畦面宽75厘米至80厘米,步道沟宽20厘米至25厘米,床高15厘米至30厘米。
扣棚时间及保温措施。扣棚时间要视草莓植株长势、气候变化情况和草莓果上市早晚等因素而定,如果草莓长势弱,应早扣棚反之应晚些;如果天气持续低温,应早扣棚,反之则可晚一些,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扣棚是最佳时期。
温室内温度管理。扣棚初期白天的温度应保持在25摄氏度至30摄氏度左右,夜间保持在5摄氏度至10摄氏度范围内。当夜间温度低于5摄氏度时,需采取保温措施,如在大棚内套小拱棚等覆盖设施。开花前以白天温度25摄氏度为标准。不宜超过30摄氏度。开花后果实迅速膨大期,白天温度需保持在20摄氏度至25摄氏度,夜间需保持在5摄氏度。果实采收期白天温度不超过25摄氏度即可,夜间温度保持在3摄氏度至5摄氏度之间即可。开花期应注意通风,否则温度过高,会影响花的授粉受精,导致畸形果增多。
土肥水管理。草莓栽植后,要充分灌水,一直到返青时为止。草莓返青后,在未开花前,要保持土壤湿润。在扣棚前10天,不能漫灌,漫灌会降低地温,特别是覆盖塑料薄膜后。会使棚内湿度增大,不利于草莓生长及开花坐果。
追肥。主要是第一次预花序即将吐出花蕾,约10月中旬后在一级序果迅速生长期及成熟期视情况追肥,在12月份以前可20天追1次,12月份之后可一个月追施一次。
实用技术
农机安全避险常识
1 要注意做到仔细检查。要检查有无润滑油和燃油;检查变速杆是否置于空档位置;检查有无冷却水,严禁无冷却水启动。
2 冬季启动前,不得用明火烘烤机体:严冬季节启动前应先加70摄氏度左右温水预热。不能加大量沸水。
3 手摇启动时要握紧摇把,启动后应立即取出摇把。使用汽油启动机启动时,操作者不得将绳索绕在手上,身后不准站人,且人体应避开启动轮回转面。启动机空转时间不准超过5分钟,满负荷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4 使用电动机启动时,每次启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0秒:一次不能启动时,应间歇2分钟至3分钟再启动。严禁用金属件直接搭火启动。
5 拖拉机不准用牵引、溜坡方式启动。如遇特殊情况,应急使用牵引启动时,牵引车与被牵引车之间必须刚性连接,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并有明确的联系信号;溜坡滑行启动时,要注意周围环境,确保安全,并有安全应急措施。
日光温室半促成栽培,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加温日光温室栽培。其栽培原理就是草莓秋季完成花芽分化后,在自然低温条件下,进入休眠状态,然后人为使其休眠觉醒,再通过增温、保湿等管理措施使其比露地栽培草莓提前收获的一种栽培方式。
1选地建棚
日光温室草莓大棚要建在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通风向阳的壤土或沙壤土上为宜。日光温室长60米,宽8米,东、西、北为墙,棚架采用竹木结构,中间设支柱,东西每3米设一支柱,南北3根,覆盖无滴膜,加盖草苫,最冷季节夜间棚内温度不低于5℃。
2栽培要点
2.1品种选择。适合温室草莓半促成栽培品种宜选择休眠期较深的品种,如全明星、土特拉、童子1号等。
2.2整地、施肥、做畦。667平方米施优质圈肥4000~5000千克或腐熟鸡粪2000~3000千克,磷酸二铵25千克,硫酸钾10千克。
南北向起小高垄,垄心距90~100厘米,垄面宽50厘米,垄沟顶宽50厘米,垄高20~25厘米。
2.3适时定植。选用无病虫害,根多叶柄短的壮苗(不少于4片正常叶)于8月中下旬定植,定植时应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避开强日照)进行。每垄栽双行,株距12~15厘米,行距20~25厘米,每667平方米8000~10000株。定植时以“上不埋心,下不露根”为宜,并且使草莓新茎的弓背均朝向垄外。定植后及时顺沟浇水,缓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小水勤浇,以促缓苗。
3扣棚及田间管理
我省冬季天气寒冷,草莓栽培必须采取一些有效防寒措施,方能安全越冬,在越冬这段时间,不少地方的种植户,由于忽视、放松田间管理,致使第二年植株叶片少,而且小而薄,果小产量低,所以,要想取得草莓连年优质高产,必须加强冬季的温湿度管理。
3.1扣棚。10月20日左右,夜间气温降至8℃时扣棚。
3.2覆盖。黑色地膜扣棚后10~15天覆膜,并及时破膜拉十字,将苗提到膜上面。
3.3解除休眠。扣棚后7天左右,当草莓植株有20%左右开始现蕾时,可用赤霉素进行处理,对休眠期在100~400小时的品种,如土特拉使用浓度为7~9毫克/千克;对休眠期较深(400~600个小时)的品种如全明星使用浓度为9~11毫克/千克。使用方法,晴天上午10时以后,全株喷施,重点是心叶,每株约用5毫升,切忌重复喷施。喷施完毕后应适当减少放风,使棚内温度达到27℃左右。
3.4温湿度管理。萌芽期白天26℃~28℃,夜间8℃~12℃上;开花期白天20℃~25℃,夜间10℃~12℃;果实膨大期白天20℃~25℃,夜间8℃;采收期白天18℃~25℃,夜间5℃~6℃。
3.5水肥管理。定植苗长出2片新叶时去掉老叶,长出4片新叶时,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9月中下旬各施磷酸二铵或复合肥20千克,施肥后及时浇水、中耕,开花期控制浇水,果实坐住到成熟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早晨采收前要控制浇水。开花期、果实膨大期、采收盛期、采收后植株恢复期各追复合肥,以每667平方米12.5千克配成0.2%的液肥,顺垄面浇灌,或在畦面打孔施肥然后浇水。花期到果实采收期叶面喷2~3次0.2%的磷酸二氢钾。
3.6摘叶、疏花及辅助授粉。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及时摘除老叶、病虫叶、匍匐茎及多余的侧芽,一般每个植株保持4~5片健壮的展开叶,除顶芽外保留2~3个侧芽。第1朵花开放前,每个花序留7~8个小花,摘去花序前端的其它花蕾,使果实大而整齐,结果集中。开花期放蜂授粉,一般667平方米放置2箱蜜蜂。时间为上午9~10时,下午2~4时。
4病虫害防治
4.1灰霉病。现蕾至开花期用50%速克灵800倍液喷雾,同时用百菌清,速克灵烟剂熏棚,每7天1次。4月下旬可用75%百菌清液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液1500倍液喷雾。采收前7天停药。
4.2白粉病。可用25%粉锈宁乳油3000倍喷雾,采收前20天停药。
4.3地下害虫和蚜虫。防治地下害虫,在草莓定植后,随水667平方米浇辛硫磷1千克,蚜虫可采用灭蚜烟剂,也可用10%吡虫啉1000~2000倍液喷雾,采收前7天停用。
5采收
采收期为1~2月下旬,浆果2/3看色时开始采收,隔1~2天1次,早晚进行,带果柄摘下,分级堆放。
6讨论
目前,由于覆盖防寒保温方法的改进,为了使草莓果实提早成熟,抢占市场,果农常采取拱棚早熟栽培技术。其主要方法是;早春加扣塑料小拱棚,提高温度,缩短生育期,拱棚的大小要掌握适度,一般宽为3米左右,中间拱起的高度为1米左右,棚长约10~20米,棚面南朝北,寒冬季节,晚上可加盖草帘。
搭棚初期,温度可稍低一些,棚内温度一般掌控在15℃~20℃为宜;到生长旺季,棚内温度可提高到20℃~25℃,但是,最高不能超过30℃,当自然温度能满足草莓生长发育需要时,即可撤棚晾苗。这样,草莓可提前半个月到一个月采收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草莓快速繁殖,从组培试管苗移栽、整地定植、肥水管理、匍匐茎转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论述了大棚温室草莓种植技术,以期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莓;温室;栽培技术;西藏自治区
草莓属蔷薇科草莓属,其外形呈心形,鲜美红嫩,浆果芳香多汁,酸甜适口,营养丰富,素有“浆果皇后”的美称,是最受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西藏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季集中;土壤类型介于砂壤土和壤土之间,孔隙度大,疏松透气,土质肥沃,砂性程度适宜,有机肥肥源丰富,并且西藏地区土壤、水源和大气几乎无污染,非常有利于发展绿色有机草莓种植。
1 组培试管苗移栽
试验品种为红颜和甜查理,均为试管脱毒苗,苗龄30 d,主根长1.5 cm左右,有白色须根时移栽。移栽前将组培瓶从培养室转移到自然环境中,打开瓶盖且每瓶加少量清水,炼苗48~72 h;取出幼苗,清洗根部及根颈处培养基,同时尽量避免伤根,然后移栽至营养钵或穴盘中,小苗的根颈与土表平齐或略高于土表,成活率90%~100%。移栽后搭设小拱棚,注意控制光照、温度与湿度,以温度15~20 ℃、湿度80%左右为宜。刚移栽的幼苗茎杆脆嫩,尽量采用喷雾法补水,水量也不宜过大,落干后再喷。7 d左右长出新叶时拆除小拱棚,以增加光照,30 d后定植。
2 整地定植
草莓是喜肥作物,施足基肥非常重要。定植前结合大棚内土壤深翻耕,施腐熟有机肥45~60 t/hm2、复合肥750~900 kg/hm2,然后起高垄[1],垄宽1 m,垄沟深25~30 cm。垄上铺设黑色地膜,以保持土壤水分、抑制杂草生长[2]、降低大棚内空气湿度、避免草莓果实接触土壤造成病果和烂果,同时防止浇水时泥土污染果实。覆膜时将地膜铺平于垄上。
定植窝距为25 cm,按大小苗进行分级定植。定植时茎部必须入土,但苗心不能埋入土中[3];定植后立即浇定根水,并用土将膜口压实。约40 d新叶正常开展,小叶对称,叶色浓绿,叶柄粗,叶片大,长势健壮。此时棚内温度控制在白天25~28 ℃,不超过30 ℃,晚上以7 ℃为宜,湿度控制在80%以下。
3 肥水管理
草莓植株第1年不留果,仅进行营养生长以长出更多的叶片。适时摘除老叶、残叶、病叶和多余的匍匐茎,并及时摘除花朵,以减少养分消耗。在冬季,草莓处于休眠阶段,宜停肥控水,保持土壤半干,可以保留老叶、黄叶到翌年春季新叶长出后再摘除。翌年2―3月气温回升,生长速度加快,注意浇水和除草,结合灌水进行施肥,施三元复合肥(15-15-15)450 kg/hm2,同时加大通风量,起到降温降湿的作用。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有充足的水分。开花期需人工授粉,每天9:00―10:00用小毛笔涂花,提高坐果率,此时土壤可稍干些。草莓结果期长,后期随着产果量增加,需要追肥或叶面喷肥。开花前、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溶液,施尿素0.1~0.2 kg/株,为果实生长发育补充所需养分,提高灌浆质量。结果期将草莓果实和土壤分离,且浇水时注意保持果面洁净,防止沾水后烂果。草莓为繁伞花序,花朵较多,其发育、开放过程中消耗养分多,营养竞争激烈,难以全部坐果,即使坐果也是果小质差,故应尽早疏除次花和畸形小果,有利于集中养分,降低畸形果率,提高单果重或果实品质[4]。
4 匍匐茎转接
草莓生长周期3年,第1年仅能收获很少的草莓,第2年进入盛果期,第3年开始,草莓产量显著下降,这时需要替换植株。因此,合理培植新植株,保证田间每年总有一批草莓植株处于盛果期,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生长良好的草莓植株会长出匍匐茎,在匍匐茎端头又会生出新的小植株,小植株长到3~4片叶时即可转接,草莓匍匐茎转接一是成本低;二是成活率高,可达100%;三是保证田间盛果期草莓植株数量。转接时配好营养土装入营养钵直接对接(每株可接5~10株)。3~4 d浇水1次(每次必须浇透),上钵10 d左右就能扎根,20 d剪掉匍匐茎。30 d左右浇1次叶面肥(0.3%尿素溶液),30~40 d摘除老叶1次。
5 病虫鼠害防治
大棚温室草莓主要有灰霉病、蚜虫、叶螨等病虫害及鼠害。灰霉病的发生主要与棚内温、湿度有关,低温、高湿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做好增温及通风降湿工作是防治灰霉病的关键。目前大棚温室草莓栽培中只发现灰霉病,该病发生较为严重,采用的防治方法是17:00―18:00关闭温室棚膜进行烟雾剂烟熏,次日打开通风,7 d烟熏1次,3次后即可清除;也可采用25% 粉锈宁或退菌特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对于草莓虫害和鼠害,则选用相应的杀虫剂或灭鼠药进行防治。在果实采收期严禁使用化学药剂 [4]。
原文作者:李瑞峰
草莓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速生草本植物,近几年在任城区设施生产发展较快,设施草莓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我们根据试验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一整套温室草莓标准化生产技术,同时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2012年,推广应用面积达210公顷,亩产草莓2512.6千克,亩纯收入2万元以上。以下将这一技术进行介绍。
1. 选用优良品种 温室草莓应选用优质、早熟、高产、抗性强的品种,如甜宝、红颊、甜查理和丰香等。
2. 选好生产用地 要求选择保肥保水能力强、透气性良好、土质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排水畅通、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在3克/千克以上的砂壤土地块。同时,栽培地周边环境要达到或超过《无公害食品 草莓产地环境条件ny5104-2002》的规定。
3. 培育壮苗 生产中采用营养钵假植育苗的方法。在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选取二叶一心以上的匍匐茎子苗,栽入直径10厘米或12厘米的塑料营养钵中,然后排列在苗床上,株距15厘米。栽植后浇透水,第一周必须遮阴,定时喷水以保持床土湿润。栽植10天后叶面喷施1次0.2%尿素溶液,以后每隔10天喷施1次磷钾肥。定植前十天将营养钵苗通过转钵断根,并揭去遮阴物,使苗矮壮老健。
4. 整地定植 最好实行轮作,8月下旬结合整地做畦,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鸡粪1500千克、沼渣5000千克、香油饼150千克。9月中旬进行定植,定植采用大垄双行的方式,一般垄高30~40厘米,上宽50~60厘米,下宽70~80厘米,垄沟宽20厘米,株距15~18厘米,小行距25~30厘米,每亩定植7000~9000株。
5. 加强田间管理
①定植后管理。移栽后1周内要早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1周后给根部浇施1次稀人粪尿或1∶1沼液,覆盖地膜前再追施2~3次。
②扣棚覆膜。正常年份在11月上中旬扣棚保温,然后覆盖黑色地膜。12月上旬,当大棚内最低气温降到5℃时,为不影响正常开花结果,要采用覆盖草苫、安装沼气灯、安装暖气片等措施加温、保温。
③温湿度管理。现蕾前温度保持白天26~28℃、夜间15~18℃,相对湿度75%~80%;现蕾期温度白天25~28℃、夜间8~12℃,相对湿度70%;花期温度白天22~25℃、夜间8~10℃,相对湿度60%;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温度白天20~25℃、夜间5~10℃,相对湿度75%~80%。
④肥水运筹。草莓对肥料的吸收能力在果实膨大期、采收始期和采收盛期特别强,因此这几个时期要适当追肥。整个生长季节补充水分和进行追肥均通过铺设在地膜下面的软滴管进行。在顶花序现蕾时,每亩浇施沼液150千克+利倍优稀土钾锌20千克+40%黄腐酸钾20千克;在顶花序果实开始转白膨大、采收前期、采收后期,分别追施沼液和有机菌体蛋白螯合冲施肥,每亩用20千克混于水中施入,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追施1次,直到翌年5月上中旬。液肥的施用浓度以0.3%~0.4%为宜,切忌浓肥浇施,每亩标准浓度肥水量掌握在1500~2000千克之间。同时还应进行叶面施肥,在草莓现蕾后,每隔20天左右喷1遍营养液,用经过过滤的沼液添加少量磷酸二氢钾,按4成沼液、6成水配比,每次喷30千克,于11月中旬穴施入草莓植株旁。另外,每亩增施50千克二氧化碳气肥有促进草莓生长、提高产量的作用。
⑤补充光照。为了延长日照时数,按6米×6米规格安装沼气灯,于11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每天在日落后补光3~4小时。
⑥植株植株整理原则是:既不使茎叶过密,又要保证有足够的叶片数、适宜的花茎数。主要措施有掰芽、摘叶、掰花茎、摘匍匐茎。
6. 提高坐果率 [论文网]
①放养蜜蜂。顶花开放时进行放蜂,每亩放蜂1~2箱。
②人工授粉。在草莓开花期间,每天中午前后用鸡毛刷子轻轻刷动花朵,刷时动作要轻要均匀。
③喷施赤霉素。在20%植株现蕾时喷第一次,隔1周喷第二次,浓度都在10毫升/千克左右,第一次略浓,第二次宜淡,喷时把喷头对准植株心叶,每株用液量5毫升。
7. 无害化防治病虫
温室草莓主要病害包括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叶斑病等,主要虫害包括螨类、蚜虫、白粉虱等。
①农业防治。生产上要求使用脱毒种苗;发现病株、叶、果应及时清除烧毁或深埋;收获后深耕40厘米,借助低温、太阳紫外线等,杀死部分土传病菌;深耕后利用太阳光进行土壤消毒;合理轮作。
②物理防治。用黄板诱杀白粉虱和蚜虫,在棚室放风口处设防虫网防止蚜虫进入,或在放风口处挂银灰色地膜条驱避蚜虫。
③生物防治。扣棚后当白粉虱成虫在0.2头/株以下时,每5天释放丽蚜小蜂成虫3头/株,共释放3次,可有效控制白粉虱为害。
④生态防治。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将棚内空气湿度降至50%以下、温度提高到35℃,闷棚2小时,然后放风降温,连续进行2~3次,可防治灰霉病。
⑤药剂防治。防治白粉病,发病初期可喷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胂·锌·福美双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每隔7天喷1次,开花后停药。防治灰霉病在大棚覆膜后,初期用百菌清(一熏灵)烟熏剂防治;现蕾前用50%腐霉利、75%百菌清等喷雾防治,7~10天喷1次,共喷2~3次;幼果至采收前可用5%多抗霉素300倍液防治。另外,炭疽病在苗期初发病时用80%炭疽福美3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等喷洒防治,叶斑病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防治。
防治螨类,用75%炔螨特3000倍液等杀螨剂防治,各种药剂应交叉使用,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3000倍液或1%阿维菌素2500倍液等喷雾防治。防治白粉虱,用10%噻嗪酮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也可每亩用22%唑蚜威(灭蚜灵)烟雾剂200~300克进行熏烟防治。
8. 适期采收果实
采收在果实表面着色达到70%以上,清晨露水干后至中午或傍晚天气转凉后进行,用拇指和食指掐断果柄,将果实按大小分级摆放于容器内,采摘的果实要求果柄短、花萼无损伤、无机械损伤、无病虫为害。
论文关键词 草莓;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 介绍了温室大棚草莓栽培技术,包括选择、培育壮苗、整地、施肥、扣棚及扣棚后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草莓温室大棚栽培提供参考。
通过温室大棚栽培草莓,可以把草莓上市时间提早到春节,极大地增加农民的收入。现将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用优良品种和培育壮苗
栽培的草莓品种应具有休眠浅、花芽分化早、采收期长、品质优、丰产、耐储存等优点。目前,适宜品种有丰香、宝交早生等。栽培时壮苗应达到叶片大而厚绿,叶柄短粗,展开叶4片以上,根茎粗1cm以上,须根多而粗白,单株在25~35g之间。
2整地和科学定植
定植前,施入充分腐熟优质农家肥75~90m3/hm2或鸡粪45~60m3/hm2,混合氮、磷、钾复合肥750kg/hm2,肥料施入地表后要进行深翻土地,然后耙平,把地整成南北向高垄,垄距90cm,垄高30cm、垄顶宽40cm,定植前1周浇1次水。定植时间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为宜。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草莓的高效栽培。过早,温度高,导致草莓生长过旺,在覆盖前不断出蕾、开花、结果,影响产量;过晚,由于温度低,定植后缓苗慢,易结畸形果,影响产量,同时影响上市的时间。定植宜选阴天,苗尽量带土,注意把苗根部的弓背向垄外侧,根系稍向内侧,并使其伸展。栽植深度要掌握“深不埋心,浅不露根”,覆土要实,植后要浇透水。每垄种植2行,栽植密度栽12万株/hm2。
3适时扣棚
适时扣棚保温是早熟草莓栽培的关键。扣棚过早,影响花芽分化,导致减产;扣棚过晚,导致草莓休眠,发育不良,达不到早熟栽培的要求。在10月上、中旬,即霜冻到来之前,夜温降到5~8℃时进行扣棚,扣棚后随气温下降要加盖草帘,扣棚后2周,铺盖黑色地膜,不但可以保温保湿,还可以减少杂草生长;同时要破膜提苗,并在垄上行间打1行洞用于追肥。
4扣棚后的管理
4.1植株管理
病叶会传播病害,黄化老叶的光合作用能力很弱,同时还影响光照,易感病,均应及时摘除。植株生长过程中,一般除保留主芽外,还要保留2~3个侧芽,过多的侧芽要全部去除,以减少植株的营养消耗。对果实要疏花疏果,每序留5~7个果,及时去除病、虫、畸等残级果。大棚中湿度大,空气不流通,对草莓的授粉不利,但由于温度较高,适宜蜜蜂活动。因此,花期可以放蜂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
4.2温度调节
扣棚至现蕾前,温度白天控制在25~30℃,夜间12~15℃,以利于打破和抑制植株的休眠,促进营养生长。现蕾到开花前,温度白天应控制在23~26℃,夜间8~12℃。开花和果实膨大期,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6~8℃,此期温度过高虽有利于果实着色和提前成熟,但易造成果实个小、品质差。果实采收期,白天控制在20~23℃,夜间6~8℃,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通过放风和揭盖草帘来调节温度。
4.3湿度调节
保温初期湿度控制在70%~80%;花期对湿度较敏感,适宜湿度为40%~50%;果实膨大期湿度为60%~70%。湿度过高易产生各种病害。因此,在整个生育期内湿度不得超过80%,一般调节湿度与调节温度相结合,多在中午前后进行。
4.4水肥管理
4.4.1浇水。一般在保温前、盖地膜前各浇1次水,以后每次追肥后都浇1次水。可以在早晨观察叶片,若发现叶缘有水滴吐出,则表示水分充足,否则需浇水。
4.4.2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为促进草莓生长发育必须追施速效性肥料,可用磷、钾肥。花芽分化后10d,应追施氮肥,促进花芽发育。开花、果实膨大及采收前期要分别追施氮、磷、钾各占15%的复合肥,每次追施复合肥150kg/hm2,或尿素75kg/hm2、磷酸二铵150kg/hm2,可结合浇水一起施入。
5病虫害防治
在病虫害防治上,要贯彻无公害生产技术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特别在化学防治上尽量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温室草莓病虫害发生较轻,缓苗期后喷50%多菌灵5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感染白粉病时,喷25%粉锈宁2 000倍液;对于红蜘蛛和蚜虫,可用20%的三氯杀螨醇乳油1 300~1 500倍液喷雾。为防止产生畸形果和果实污染,花期和结果期不喷药,但应清除病株病叶。
6果实采收
草莓是浆果型植物,收获过早,果实味道不好;收获过晚,不耐贮藏。因此,要适时收获。采摘过程中,要小心用手指掐断,以免把别的果实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