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森林培育技术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摘 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森林资源的可持续为基础,环境的可持续为前提,经济的可持续为目标。本文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紧迫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简要阐述,并针对可持续经营目的和内涵,提出了天然林、人工林培育技术。
关键词:森林 培育 可持续经营
培育技术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因此,在加速森林资源恢复的同时,积极探索有效的、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森林经营及培育技术是我国目前林业所面临的急待解决的迫切任务。
1 林业站应做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1.1做好宣传工作。2000年国家正式启动了天然森保护工程,随着工程的实施,初步显现出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但在工程实施之初,部分群众对天然保护工程的目的,意义不太了解。
1.2健全护林队伍。天然林保护工程是非曲直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社会性,政策性强,林业站建在农村牧区,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熟悉辖区内的民情、社情和林情。为打牢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基础,林业站应在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组建专门护林队伍,健全护林网络 。
1.3管好护林员队伍。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好林业站落实管护区域,管护任务,管护措施和保护标志,配合做好管护区内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和防止乱砍滥伐等森林三防工作;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制止乱捕滥猎行为;配合做好防止毁林开垦和破坏林地的采砂、采土、采石等行为,制止非法征占用地林林行为,配合查处人、畜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等。因此,管理好护林员队伍是工程任务能否落实到实处的关键。针对护林员工作地点分散,时间自由度大,素质高低不一的特点,林业站应在护林员的公开选聘,学习培训,目标责任,考核兑现,淘汰解聘等环节强化管理。
1.4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林业站要认真贯彻“严管林”的要求,切实把天保工程区的森林资源管好,一是狠抓采伐限额管理,林业站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把限额采伐管理当作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头等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要严格按照采伐审批程度,积极配合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抓好农民自用材,培植林用材的烧材的采伐管理,坚决杜绝无证采伐和超限额采伐。二进制要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林业站要严格执行征、占有林地管理制度,发现非法征、占用工程区内林地行为的,要及时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查处,防止林地非法流失和林地逆转。三是要强化林权管理,林业站要协助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的权属关系,同时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保证集体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
2 育种阶段
我国林业育种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受到极大重视,在一些重要树种的育种工作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杉木子代测定,杂交试验,种子园建设,多世代改良等,目前已进入第3代育种阶段。我国在杨树育种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近20年已选育出许多杨树优良新品种,平均材积生长量提高10%~20%以上,木材密度提高3%以上,纤维含量增加2%以上,我国桉树育种工作仍以常规育种为主,并辅以分子遗传工程研究,其中又以无性系育种和抗性育种为重点,通过近20年国家林业科技攻关项目,有计划,系统地开展了优树选择,杂交育种,无性系抗性育种,无性系繁殖,无性系测定等方面研究,并建立了一批母树林,实生和无性系种子园以及桉树种质基因库。
3 育苗程序
3.1育苗程序。美国在容器苗的培育上有一整套育苗程序,明尼苏达州公司在脂松容器育苗的控制上就是 参考 了这一育苗程序,并经过多年实践和生产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育苗程序和技术。他们将脂松容器苗分为幼苗建成期。高生长时期和木质化期3个生长时期。在种子催芽,育苗基质制备,容器的选择,播种与覆盖,浇水与施肥,基质PH值及盐渍化控制,苗木封顶控制,炼苗,育苗环境控制,出圃或再培养等环节上都做得非常细致,获得了理想的育苗效果,培育的脂松苗木规格整齐,活力旺盛。
3.2种子处理技术。 近年来国外推出了一项农场式的林地经营政策,在低海拔地区耕地以外低产的农田上经营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环境质量,增加休闲用地面积,同时能够生产更多的木材。针对不同的树种制定出了适宜的种子处理技术体系,从种子采收时间,贮藏条件,处理时间和方法,种子处理环境控制,播种时间,萌发环境控制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准确而又规范的技术。
3.3体胚苗生产技术。美国惠好公司具有完整、系统的针叶树体胚苗生产技术,他们利用优良品种的针叶树种子为材料,通过成熟的体胚发生系统产生体胚,经严格筛选后采用包衣技术将规格基本一致的体胚制成人工种子,便可以在温室内或大田上进行播种育苗,我国对林木体胚苗的研究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大部分树种还处于体胚发生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少数树种虽然初步建立了体胚苗生产体系,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在实践中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大规模生产种子或苗木还尚需时间。
3.4苗木施肥技术。对容器苗的施肥采取精准的苗木鲜重控制机制,经过多年的分析测定,积累了大量的苗木生长状况与营养供应关系的数据,这样可以通过定期测定某种苗木的鲜重,根据不同时期该种苗木的增重情况确定是否采取施肥措施以及施肥的种类和数量。
3.5灌溉水质控制。美国的林业苗圃灌溉用水的水质控制做到了精准化,他们会定期对灌溉水的PH值。主要金属离子的含量,杂草种子及藻类的情况进行分析测定,并根据苗圃灌溉用水需要对水质进行过港滤和相应处理,我国林业苗圃对于灌溉用水水质缺乏了解,绝大多数苗圃对灌溉用水的PH值,主要金属离子的含量,杂草种子及藻类的情况一无所知,更谈不上采取措施来调节灌溉用水的质量。
4 整地
对于地势平坦造林地以机械全垦整地为主,整地深度为30cm,杂草及枯枝落叶翻入土下堆腐,然后按设计的密度配以穴状整地,穴为圆形,直径30~50cm,深度为30~40cm,如果造林地形起伏较大,一般采用穴状整地方式,规格为(40~50)×(30~40)cm,在我国,海南省制定了桉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造林技术规范,对整地时间和整地方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在桉树短轮伐期速生产造林技术规范,在整地时间和整地方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在桉树短轮伐期速生产丰产林培育中得到了整地的精准化。
5林分管理方法
5.1林地土壤养分管理。美国南方在培育火炬松等针叶树种人工林时,对林地土壤分状况定期进行监测,同时定期对树木体内的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综合土壤和树木的营养状况决定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国内对杨树,桉树,杉木,毛竹等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措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基本做到了林地土壤养分管理的精准化。
5.2林分凋落物及采伐剩余物管理。工林培育过程中,林分凋落物严格保护,采伐剩余物经机械破碎后经1次或几次全部归还到林地,对维持林地较高的生产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准确掌握凋落物归还后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程度,以便更好地控制,特意设置了不同归还量和归还方式的试验。我国以往对人工林凋落物和采伐剩余物的管理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地长期生长力的维护。
5.3大径无节材培育。采用初植密度等于收获密度的方式,利用固定直径修枝法,严格控制干材树节的数量和大小,在干材外围形成一定厚度的无节优质材。我国在杉木无节材培育方面有初步报道,但并不深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摘要:林业产业是指以森林为主的为基本资源产业,其中森林培育林业产业中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森林培育的过程是一个太阳能和其他物质互相转化的过程。森林培育的过程的功能是为人类创造生存所需的的物质原料和优化环境。本文重点对森林培育技术进行简要分析,并以国外先进的森林培育技术为借鉴,提出几点对森林培育工作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森林培育 发展趋势 管理措施
一、森林培育技术发展的趋势
1.1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战略
我国的森林资源经营目前已经进入了可持续经营阶段。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可分为4大经营模式。其中包括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生态为主的的林业产业模式等。森林培育在更加注重木材和非林业产品的生产、生物的多样性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外,还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森林资源结构,使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能力和森林服务功能。为建立一个可持续经营的森林支撑体系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在一些森林产业服务技术上,不利于优化环境的技术和物质将被逐渐淘汰。如,如化学除草剂、化肥和农药等。
1.2促进森林培育技术集约化
森林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木材等林业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要求森林培育技术必须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即在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形成森林技术顺利地转向集约化。据悉,发达国家早已有了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短轮伐期的技术包括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短轮伐期的技术特点上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人。新的森林培育体系在短期内可以实现木材收获量大的效果。我国近年来也开始注重对这项技术的研究。
1.3森林培育向定向化趋势发展
如何发挥森林的更大功能效益,首先要在森林培育上应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即森林在一个区域内划分成两部分:商品林和公益林。对于商品林又可以分成三大类,比如纸浆林木、建筑用材林木、单板用材林木等,并及时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关生产加工企业。
二、培育树种阶段
虽然我国林业育种事业起步比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一些重工树种的培育工作中有了很显著的成果。南方一些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进行对杉木子代的测定、杂交培育试验和种子园建设,并进行了系列改良品种工作等,杉木系列树种现在已进入第三代育种阶段。我国是杨树种植大国。因为杨树具有成林快、轮伐期短的特点,因此是我国人工造林产业化的优选树种之一。各个种植地区在杨树育种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近20年来,杨树优良新品种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杨树的材积平均生长量提高到20%以上,木材的密度也有所提高,纤维含量也有所增加。桉树的种植育种工作很复杂,我国仍以常规育种工作为主,引入分子遗传工程研究后,主要以无性系育种和抗性育种为重点研究目标,在国家近年的林业科技攻关项目里,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优树选择和杂交育种、无性系抗性育种、无性系繁殖以用无性系测定等研究,他们还培植了一批母树林,实生和无性系种子园以及桉树种质基因库。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极大地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三、科学的育苗程序及控制
3.1育苗程序。美国在容器苗的培育方面有着一整套育苗程序。据有关资料介绍, 美国明尼苏达州某公司容器育苗的控制中就是参考了这一育苗程序进行的,在经过多年的生产研究过程中,目前已形成一套独特的控制技术。例如,几个生长时期期间,育苗的基质制备,在种子催芽,容器选择,播种覆盖,浇水施肥,基质PH值及盐渍化控制,苗木封顶控制,炼苗、育苗环境控制,出圃和再培养等方面都做得非常规范,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使培育出来的苗木规格整齐,长势比较旺盛。
3.2树种处理技术。随着人们对森林培育的意识不提高。森林的培育和利用逐渐向多功能转变。国外近年来推出一项农场式的林地经营政策,主要从环境保护的原则出发,即在一些低海拔地区和低产的农田上,适合建造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在增加休闲用地的同时,许多学者对欧洲乡土树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针对白蜡、英国栎、欧洲甜樱桃等不同的树种制订出适合条件的种子培育处理技术体系。从种子种植、采收,贮藏,处理的时间和方法,以及种子播种、萌发等过程中的处理和控制,都有一整套规范技术。
3.3树种体胚苗生产技术。据国外有关资料介绍,美国某专业公司已经有了系统的针叶树体胚苗生产技术。即选用优良品种,通过培养成熟的体胚发生系统,经严格筛选后再采用包衣技术将规格基本一致的体胚做成人工种子之后,再在温室里或土地上进行播种。而我国对于此项研究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树种的生产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3.4苗木施肥技术。苗木施肥过程是一个关键环节。据有关技术人员介绍,一般对容器苗的施肥应采取精准的苗木鲜重控制机制,这样可以在定期测定苗木的鲜重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苗木的增重情况确定施肥措施以及施肥的种类与数量,以有效地掌握好施肥期和施肥方法。
3.5做好灌溉水质控制。林业苗圃灌溉用水控制应该做到精准化。 具体的作法要定期测量灌溉水的PH值。主要指灌溉水金属离子的含量。
四、森林整地方案设计
在森林整地方案设计方面,泰国的桉树人工造林整流器做得十分细致,因为桉树是泰国重要经济来源树材原料。轮伐期比较短,一般以平坦造林和机械全垦整地为主,采用穴状整地方式。在我国的海南省,也制订了桉树造林技术规范,并对整地时间和整地方式制订出严格的规定。
五、林分优化管理方法
林分的定义是指森林的内部结构特征。具体是指森林起源、树种组合、树林层树林型、树林年龄、产量等,并且与相邻地区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
5.1对林地土壤养分管理。美国在培育火炬松等针叶树种人工林有比较先进的培植技术,他们在对林地、土壤定期进行监测的同时,还定期为树木体内的养分状况进行了科学分析,以正确掌握土壤和树木的营养状况。我国种植杨树、桉树,杉木,毛竹量比较大,在这方面对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的措施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基本能做到林地土壤养分精准化管理。
5.3对大径树材的培育。大径树材一般从种植至成材周期长,国外先进国家在培育大径无节材这类森林树木时,大都采用植密度等于收密度的方式,即利用固定直径修枝法,严格控制干材树节的数量和大小,在干材外围形成一定厚度的无节优质材。我国对杉木的培植有过初步报道,杉木属于大径树材木,主干通直、纹路理直,并具有防虫防腐特点、易加工的优点,是我国的优选材林。我国在杉木的培植还正处于研究阶段,许多技术还不成熟,建设大面积的杉木森林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关键词]森林经营;技术措施;资源培育
鹤立林业局是黑龙江森工系统内森林面积蓄积最小的林业局。在50多年的开发建设中,森林可采资源基本枯竭,森林面积蓄积也呈双下滑态势。多年来林业局坚持加大营林投入的理念不动摇,加大科技支撑,坚持科学森林经营,严细操作规程,人工林面积大幅度增加。1993年以来,鹤立林业局的营造林“两率”合格率连年超过95%以上。十几年来,鹤立人用勤劳的双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造林成果。1992年完成了人工更新造林保存50万亩的工作目标。截至2009年底,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已达19 572公顷,人工林面积占整个施业区面积的27.4%,人工林蓄积占总蓄积的23.7%,创造了小局大造林的奇迹。以具有可比性的2000年与2009年对照,全局活立木总蓄积由273.4万立方米增加到406.5万立方米,净增133.1万立方米,增长32.7%;森林面积由58 036公顷增加到58 571公顷,净增535公顷,增长0.9%;单位蓄积量由每公顷46.4万立方米增加到68.7万立方米,增长32.5%;森林覆被率由81.4%增加到82.1%,增加了0.7个百分点。实践证明加强推行森林经营技术措施是推进森林经营增长的重要环节。
森林经营是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更是林业建设的基础。森林需要经营,商品用材林更需要经营。森林经营的概念是指对现有森林,包括天然林、人工林中的幼、中、近、成、过熟林,进行科学培育以提高林分产量、质量为目的,而开展的森林生产(经营)活动的总称。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应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的经营,通过人为干扰采取抚育措施,可以促进林木健康快速生产,提高林地生产力,缩短林木培育周期,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和功能,进而能够充分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
森林经营要抓好两个环节:一是人工林幼龄时期的抚育是基础。人工林营造后,要按其树种在幼龄期要进行3至5年的幼抚工作,每年的幼抚次数和项目要根据树种而定。一般先抚育头年造的,后抚育当年造的,先抚育高生长短促型,后抚育持续型:先抚育针叶,后抚育阔叶;先抚育小苗,后抚育大苗;先抚育杂草多的,后抚育杂草少的。同时抚育时要对造林地内的目的树种天然幼苗、幼树也应一同进行抚育。在干旱年份对新植幼林抚育可只进行扩穴培土。更新造林结束后,应马上进行第一次幼抚,即镐抚,因为第一次幼林抚育最要紧,重点是扩穴培土,扶正踏实。第二次幼抚为刀抚,开始时间视天气和榛柴、灌丛、杂草生长速度而定,但刀抚最迟要在七月末结束。幼林抚育质量是关系到造林成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镐抚质量标准应达到扩穴70cm,新扩穴四周新土回至穴面,培土至苗径以上1~2cm处,对栽植超过倾斜10°以上的苗木要扶正、踏实苗根部,要做到不伤根、不伤苗、不漏抚。对5°以上坡地,要在穴上方取土,下方形成平行等高线的挡水梗。刀抚质量标准应达到按行、按带进行割草、割灌,茬高不超过10cm,对多头苗药要进行修枝、摘芽,刀抚时要抚到造林小班边界、不伤苗、不漏抚。
二是人工中幼龄时期抚育是关键。随着人工林的逐渐生长成才,对其进行相应的抚育管理,中幼龄期的抚育种类分为透光抚育和生长抚育。在幼龄林时期,为解决种间、种内竞争,保证目的树种不受其他乔、灌木压抑的抚育为透光抚育。人工林透光起始时间为幼林抚育结束后2-4年或5-7年,以树种界定。一般从II龄级开始,主要是调整林分密度和结构,为保留木创造适宜的营养空间,保证林木生长快、干形好,优质高产。人工林生长抚育起始时间应在林分进入II龄级,连年生长量明显下降开始透光抚育时间在每年的1-11月均可进行,最佳时间应在树叶封门之前或秋季落叶之后、结冻之前进行,此时作业有利于保护幼树。生长抚育时间在全年任何时间均可进行,但在我们林区以冬季作业为佳。透光抚育两次间隔期一般为5-8年;生长抚育两次间隔期一般为7-10年。间密留稀,去劣留优,去荫留实,去阔留针,以抚育为主,木材利用为辅。透光抚育方法包括:全面透光、团(块)状透光、带状透光、上方透光、单株透光等几种透光方法。抚育作业时要以“质为先”为标准,割灌、清林以不影响保留木生长和抚育作业为原则,清除有碍保留木生长和影响生产作业的灌木和非目的树种,对幼苗、幼树和有经济价值的刺五加、五味子、山葡萄等灌木和藤本植物要注意保留。选树和砍树准确率要达到98%以上,并不能造成天窗,严格强度的±3%,伐根高度不超过5cm,伐根合格率要达到85%以上。凡小头直径6cm,材长2米以上有利用价值的木材,都应运出利用。
综上所述,人工林从造林到成林,均要进行抚育管理,即“三分造,七分管”。通过人工林幼林时期的抚育管理,可改善幼林生活条件,满足幼林对阳光、水分、养分的需要,确保幼树成活率和促进幼林生长;中幼龄阶段对人工林进行透光和生长抚育管理,既是培育森林的方法,又是获得木材的手段,最主要的是能将人工林培育成稳定、主导功能齐全,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我们鹤立局先造后抚理论及配套技术的研究,这一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纳入了黑龙江省营林技术规程,为森林经营提供了成型的经验。 (编辑/永安)
【摘 要】通过科学育苗,苗木产量和质量有突破性进展,每年向广大林农提供优质苗木万株,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进一步搞好我国的森林种苗建设,推动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森林种苗培育工作。本文就森林种苗培育技术的要点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森林;种苗;培育技术;要点;发展
0.引言
种苗是林业的基础,“林业发展、种苗在先”。为了使林业大发展、快发展,林业必须立足种苗抓造林,使造林、绿化质量有大提高。为进一步搞好我国的森林种苗建设,推动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森林种苗培育工作。通过科学育苗,苗木产量和质量有突破性进展,每年可向广大林农提供优质苗木万株,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只有科学管理,培育出优质的苗木,才能为造林绿化服好务。本文就森林种苗培育技术的要点进行深入分析。
1.森林种苗培育技术的要点
1.1种子处理技术
近年来我国推出了农场式的林地经营政策,在低海拔地区耕地以外低产的农田上经营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环境质量,增加休闲用地面积,同时能够生产更多的木材。许多学者对欧洲白蜡、英国栎、欧洲甜樱桃等乡土树种种子的发育特征,休眠特性,贮藏特性,萌发特性等进行了深入的细致的研究。针对不同的树种制定出了适宜的种子处理技术体系,从种子采收时间,贮藏条件,处理时间和方法,种子处理环境控制,播种时间,萌发环境控制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准确而又规范的技术。
1.2体胚苗生产技术
利用优良品种的针叶树种子为材料,通过成熟的体胚发生系统产生体胚,经严格筛选后采用包衣技术将规格基本一致的体胚制成人工种子,便可以在温室内或大田上进行播种育苗,我国对林木体胚苗的研究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大部分树种还处于体胚发生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少数树种虽然初步建立了体胚苗生产体系,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在实践中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大规模生产种子或苗木还尚需时间。
1.3苗木施肥技术
经过多年的分析测定,积累了大量的苗木生长状况与营养供应关系的数据,这样可以通过定期测定某种苗木的鲜重,根据不同时期该种苗木的增重情况确定是否采取施肥措施以及施肥的种类和数量。
1.4灌溉水质技术
灌溉用水的水质控制做到精准化,定期对灌溉水的PH值。主要金属离子的含量,杂草种子及藻类的情况进行分析测定,并根据苗圃灌溉用水需要对水质进行过港滤和相应处理,林业苗圃对于灌溉用水水质缺乏了解,绝大多数苗圃对灌溉用水的PH值,主要金属离子的含量,杂草种子及藻类的情况一无所知,更谈不上采取措施来调节灌溉用水的质量。
2.促进森林种苗培育技术发展的对策
2.1推动林业高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
优良林木种苗及繁育技术产业化是林业高新技术的集中体现,但长期以来,由于林业本身的特征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林业科技成果在生产上得不到应用。比如,杨树是我国北方生态整治及用材林建设的主要树种之一,在这些人工林中主要种植的是第一、二、三代杨树,由于环境变化和品种老化,天牛危害日益严重,已到了非更新换代不可的地步。为此,我国科研人员选育出具有速生、优质、抗寒、抗旱、抗病虫害欧美杨107号、108号、110号等新品种,但由于体制、技术等原因,这些优良树种多年来一直没有实现产业化。针对当地生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采用组织培养、光合克隆、微体繁殖、脱毒苗繁殖、人工温室等先进的大规模工业化连续育苗技术,在用材防护林、经济林木、观赏林木的良种培育方面分别实现了杨树、泡桐、黑核桃、元宝枫、红千层、印度紫檀、四倍体刺槐、落叶松、椴树、杜仲、油桃、金枝槐、木瓜海棠、黄花柏、野茉莉、桉树、相思、天麻等近400个品种的产业化。
2.2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在实施过程中,探索“公司+科技+农户”的运行方式,以科技为先导,以农民为对象,把公司引进的新技术、培育的新品种推广给当地农民,引导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提高了企业科技开发与创新能力,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这批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企业加强了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推动了产学研的结合。如山东东营基地,已与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并聘请了以色列海泽拉优质种子公司育苗专家定期进行育苗指导;河南鄢陵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科院、中国农科院、河南农大等20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常年合作关系,在建立现代化设施的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技术队伍,先后承担了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10多个,开发成功42项新技术或新品种,形成了500万株组培苗的产业化能力。由于这些项目单位与科技单位具有长期合作的经验,项目的实施,不仅加速了我国科技攻关计划和引进品种的大规模繁育,而且推动了三倍体毛白杨、四倍体刺槐等一批目前主栽品种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同时,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支持的14个项目,大部分都建设了优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区,每个基地平均形成了300亩左右的种质资源圃、采穗圃和种子园,也促进了资源的保护,为科研单位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基础条件,将对我国林业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2.3加强林业科技创新
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规模化经营的优良林木种苗繁育基地,不仅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良种壮苗,而且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区域优势产业。同时,采用高新技术建设的国家林木优良种苗产业化示范工程,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并通过连锁经营等方式直接向市场供应,不仅直接支持了林业6大工程的建设用苗,同时也有效地抑制了假冒种苗现象的发生,对规范林木种苗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项目实施的情况来看,这14个优良林木繁育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将长期对我国的林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是生态建设的命脉,优良林木种苗是提高造林绿化成效的关键因素,也是生态环境建设与现代高效林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现代生物技术对我国林业建设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但目前林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与我国生物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加快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对解决林木新品种的开发繁育、林木病虫害防治、速生丰产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工业用材的需要,加强科技投入、加速优良林木种苗繁育依然是今后一段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工作。
摘要:人工森林的培育与利用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利用有限的林地和环境资源高效地培育人工森林,就要求森林培育技术精准化。本文分析了森林培育技术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森林培育技术的措施。
关键词:森林培育;现状分析;培育技术途径
1. 森林培育技术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标准编制渐渐融入国际社会,林业部组织制定了90 余种森林培育技术标准,其中以国家标准为主。由于农业部动作较慢,有39 种森林土壤样品测定标准在没有争议的情况下,顺理成章成为国家标准。这期间制定技术标准基本是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统一规划与组织管理下进行的,林业部的技术监督部门处于学习期,性质类似于技术监督局的派出机构,独立性与主观能动性较差。近几年森林培育技术标准编制工作有了新的提升,新制定了不少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土壤样品测定标准为农业部制定的相似标准所取代,降级为行业标准。另有一些标准,如油桐丰产林、油茶丰产林、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板栗丰产林、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种子园造林技术、立木材积表等因用户仅局限于林业部门,失去了作为国家标准存在的必要性,修订后也改为林业行业标准。如今制定的森林培育技术标准以林业行业标准为主,列入国家标准的不多,仅集约经营用材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规程、森林抚育规程等少数标准被列为国家标准。这一方面说明,随着农业、水利、环保、国土等部门对技术标准制定投入力度的加大,林业部门作为国家标准的编制地位正在下降;另一方面也说明,林业标准编制独立性在加强,角色定位趋于成熟,已能正确看待技术标准分类的作用,不再盲目追求徒有虚名的国家标准,而转向以能办事为宗旨的求实作风。到目前为止,森林培育技术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内,共有200 种左右。另外还有一些标准正在制定中,如六大林业生态工程正分别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巴西的人工林在 1966 年以前增长缓慢,未经遗传改良,年均生长量仅为 15~20m3/hm2,由于努力在遗传改良上下功夫,到 1990 年左右桉树人工林年生长量达到 35~40m3/hm2,1990 年后大量推广优良无性系育苗造林,使森林年生长量达到 42~70m3/hm2。我国林木育种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受到极大重视,在一些重要树种的育种工作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进行杉木子代测定、杂交试验、种子园建设、多世代改良等,目前已进入第 3 代育种阶段。我国在杨树育种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近 20 年已选育出许多杨树优良新品种,平均材积生长量提高 10%~20%以上,木材密度提高 3%以上,纤维含量增加 2%以上。我国桉树育种工作仍以常规育种为主,并辅以分子遗传工程研究,其中又以无性系育种和抗性育种为重点。通过近 20 年国家林业科技攻关项目,有计划、系统地开展了优树选择、杂交育种、无性系抗性育种、无性系繁殖、无性系测定等方面研究,并建立了一批母树林、实生和无性系种子园以及桉树种质基因库。
2.提高森林培育技术的途径
2.1 协调好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关系
要实现“双增”目标,就必须确保每年造林要有一定数量增长,决不能以任何理由缩减造林面积。林业建设特别是重点工程建设在讲数量的同时,更要讲质量,尤其要把提高质量放在首位。 同时,要着力强化森林经营,坚持一手抓造林,一手抓森林经营,做到数量与质量统一。
2.2 协调好森林保护和森林利用的关系
保护是手段,利用是目的。林业发展首先要严格保护现有资源,同时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以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
2.3 协调好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
生态中有产业,产业中有生态,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只有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林业产业发展才能有资源坚实的物质基础; 只有建立起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才能拉动造林绿化,促进森林经营,更有力地保障生态建设。
2.4 协调好重点工程和一般造林的关系
实施林业重点工程是加快国土绿化的重要途径,义务植树、部门绿化等是实现资源增长的重要形式。要继续实施好三北、长防、退耕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发挥重点工程的骨干和带头作用,加快荒山造林绿化进程。 同时,要创新义务植树、部门绿化形式,丰富建设内容,加快乡镇、村庄、校园、厂矿、营区绿化美化,促进形成重点工程与一般造林相结合、相促进的大好局面。
2.5 协调好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
首先要坚持体现公益性原则,从制度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切实强化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地位,特别是公益林造林、经营和管护等,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等,形成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工作格局。
2.6 协调好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的关系
森林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紧迫,单靠政府投入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所以,我们应从建立机制入手,强化森林资源的培育。 一是建立认建认养机制。目的在于使干部群众树立起一种全民绿化的思想,使森林培育工作变成人民的事,激发起全民栽树管树的热情。全民栽树管树的思想树立要有具体的平台来体现。 为此,建立认领认养树木,认建认管森林的机制。 二是建立火烧迹地限期绿化机制。 按照规定,对于火烧迹地,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必须在发生森林山火后的第一个生长季节实施人工造林,恢复林草植被。 三是建立流转林地绿化达标机制。 对已流转林地,限期督促业主实施绿化,达到绿化标准,方可进行二次流转,杜绝囤积林地谋取利益的投机行为。 四是建立林地林木公开竞卖机制。 依托新建立的林地林木交易服务平台,在确保信息对等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对农民依法采伐、采集的零星木材和绿化苗木组织公开竞卖,实现林地林木价值最大化,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失,提高农民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五是积极探索科学管护机制。对新造林部分,由政府纳入地方公益林管理,财政落实资金和人员管护。并对重点造林地段,试行森林火灾保险、病虫害保险等。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大胆开拓,利用国有林场在人员、技术、资金和长期从事森林培育方面积累的经验,出台政策鼓励国有林场承包,不但拓展了国有林场的生存发展空间,而且也培育管护好了集体林木,有效地提高了森林培育的质量。
2.7 协调好护林与建林的关系
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好林业站落实管护区域,管护任务,管护措施和保护标志,配合做好管护区内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和防止乱砍滥伐等森林三防工作;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制止乱捕滥猎行为;配合做好防止毁林开垦和破坏林地的采砂,采土,采石等行为,制止非法征占用地行为,配合查处人、畜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等。 因此,管理好护林员队伍是工程任务能否落实到实处的关键。 针对护林员工作地点分散,时间自由度大,素质高低不一的特点,林业站应在护林员的公开选聘,学习培训,目标责任,考核兑现,淘汰解聘等环节强化管理。
【摘 要】重点对森林培育技术现状进行分析,讨论科学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森林培育技术;现状;管理措施
1.林业站应做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1.1做好宣传工作
1998年洪水之后,国家开始进行天然林保护工作的试点,2000年正式启动了天然森保护工程,随着工程的实施,初步显现出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但在工程实施之初,部分群众对天然保护工程的目的,意义不太了解。为了保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尽快提高林区群众对该工程的认识,使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掌握国家机有关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政策,我们要紧紧围绕“保护天然林,维护生命线”这一主题,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会议、宣传车等群众欢迎的形式,用群众能理解的语言和群众可以接受的方式,深入扎实地宣传,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2健全护林队伍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非曲直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社会性,政策性强,林业站建在农村,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熟悉辖区内的民情、社情和林情。为打牢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基础,林业站应在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组建专门护林队伍,健全护林网络。
1.3管好护林员队伍
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好林业站落实管护区域,管护任务,管护措施和保护标志,配合做好管护区内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和防止乱砍滥伐等森林三防工作;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制止乱捕滥猎行为;配合做好防止毁林开垦和破坏林地的采砂,采土,采石等行为,制止非法征占用地林林行为,配合查处人、畜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等。因此,管理好护林员队伍是工程任务能否落实到实处的关键。针对护林员工作地点分散,时间自由度大,素质高低不一的特点,林业站应在护林员的公开选聘,学习培训,目标责任,考核兑现,淘汰解聘等环节强化管理。
1.4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林业站要认真贯彻“严管林”的要求,切实把天保工程区的森林资源管好,一是狠抓采伐限额管理,林业站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把限额采伐管理当作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头等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要严格按照采伐审批程度,积极配合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抓好农民自用材,培植林用材的烧材的采伐管理,坚决杜绝无证采伐和超限额采伐。二进制要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林业站要严格执行征、占有林地管理制度,发现非法征、占用工程区内林地行为的,要及时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查处,防止林地非法流失和林地逆转。三是要强化林权管理,林业站要协助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的权属关系,同时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保证集体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
2.育种阶段
我国林业育种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受到极大重视,在一些重要树种的育种工作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杉木子代测定,杂交试验,种子园建设,多世代改良等,目前已进入第3代育种阶段。我国在杨树育种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近20年已选育出许多杨树优良新品种,平均材积生长量提高10%~20%以上,木材密度提高3%以上,纤维含量增加2%以上,我国桉树育种工作仍以常规育种为主,并辅以分子遗传工程研究,其中又以无性系育种和抗性育种为重点,通过近20年国家林业科技攻关项目,有计划,系统地开展了优树选择,杂交育种,无性系抗性育种,无性系繁殖,无性系测定等方面研究,并建立了一批母树林,实生和无性系种子园以及桉树种质基因库。
3.育苗程序
3.1育苗程序
美国在容器苗的培育上有一整套育苗程序,明尼苏达州公司在脂松容器育苗的控制上就是参考了这一育苗程序,并经过多年实践和生产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育苗程序和技术。他们将脂松容器苗分为幼苗建成期。高生长时期和木质化期3个生长时期。在种子催芽,育苗基质制备,容器的选择,播种与覆盖,浇水与施肥,基质PH值及盐渍化控制,苗木封顶控制,炼苗,育苗环境控制,出圃或再培养等环节上都做得非常细致,获得了理想的育苗效果,培育的脂松苗木规格整齐,活力旺盛。
3.2种子处理技术
近年来国外推出了一项农场式的林地经营政策,在低海拔地区耕地以外低产的农田上经营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环境质量,增加休闲用地面积,同时能够生产更多的木材。许多学者对欧洲白蜡、英国栎、欧洲甜樱桃等乡土树种种子的发育特征,休眠特性,贮藏特性,萌发特性等进行了深入的细致的研究。针对不同的树种制定出了适宜的种子处理技术体系,从种子采收时间,贮藏条件,处理时间和方法,种子处理环境控制,播种时间,萌发环境控制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准确而又规范的技术。
3.3体胚苗生产技术
美国惠好公司具有完整、系统的针叶树体胚苗生产技术,他们利用优良品种的针叶树种子为材料,通过成熟的体胚发生系统产生体胚,经严格筛选后采用包衣技术将规格基本一致的体胚制成人工种子,便可以在温室内或大田上进行播种育苗,我国对林木体胚苗的研究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大部分树种还处于体胚发生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少数树种虽然初步建立了体胚苗生产体系,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在实践中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大规模生产种子或苗木还尚需时间。
3.4苗木施肥技术
据美国爱达荷大学苗圃技术人员介绍,他们对容器苗的施肥采取精准的苗木鲜重控制机制,经过多年的分析测定,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苗木生长状况与营养供应关系的数据,这样可以通过定期测定某种苗木的鲜重,根据不同时期该种苗木的增重情况确定是否采取施肥措施以及施肥的种类和数量。
3.5灌溉水质控制
美国的林业苗圃灌溉用水的水质控制做到了精准化,他们会定期对灌溉水的PH值。主要金属离子的含量,杂草种子及藻类的情况进行分析测定,并根据苗圃灌溉用水需要对水质进行过港滤和相应处理,我国林业苗圃对于灌溉用水水质缺乏了解,绝大多数苗圃对灌溉用水的PH值,主要金属离子的含量,杂草种子及藻类的情况一无所知,更谈不上采取措施来调节灌溉用水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