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公报》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该刊是一本由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的政治期刊,2004年创刊,本刊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简报、专题研究、文献综述。旨在推动政治学科发展和政治教学实践创新。
二、内容与格式规范
(一)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真实性和实用性,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结论准确、层次分明、文字精练通顺。
(二)所投稿件在作者著作权有效期内的复制权、汇编权、发行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可授权使用的权利授予本刊编辑部使用。
(三)来稿需准确标注参考文献。本刊采用文末注(对稿件中特定内容的解释说明可采用页下注),顺序编号。著录格式依照《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执行。
(四)力求简明、醒目,且能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尽量不用标点符号、缩略语和副标题。
(五)正文中出现一百字以上的引文,不必加注引号,直接将引文部分左边缩排两格,并使用楷体字予以区分。一百字以下引文,加注引号,直接放在正文中。
(六)注释采用页下注(脚注)的方式。页下注(脚注)中引证文献标注项目一般规则为:中文文章名、刊物名、书名、报纸名等用书名号标注;英文中,文章名用双引号标注,书名以及刊物名用斜体标注。
(七)为了使本书编排规范,敬请作者来稿时提供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工作单位及部门、职称、学历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电子邮箱及电话号码。
(八)摘要:应反映文章主要信息,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或手段、结果和结论,一般不少于200—300字。
(九)凡属部级、省部级或其它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请在文稿首页地脚标明基金名称及基金项目编号。
(十)表书写规范,物理量和单位符号的使用要符合国家标准,稿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及白,黑体;上、下角标的位置应区别明显。
三、审稿周期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公报》期刊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期刊级别:省级期刊,建议投稿前仔细核对格式要求,避免因细节问题延误发表。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公报》创刊于2004年,办刊以来,融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发行周期为:双月刊,经过杂志社调整,不断提高了刊物的整体质量,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公报》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的官方刊物,旨在向社会公开发布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要决定、法规、决议以及会议信息等内容。它出版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和宣传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动态,促进法制建设和民主法治的推进。
该杂志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重要决定、法规、决议等文件的全文内容和解读,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议程及主要成果的简要报道等。还介绍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工作规则、委员名单等相关信息,以及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活动、访问团等国内外交往的情况。它以简明扼要、权威准确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到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最新决策和工作动态,增进对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支持与配合。
该杂志发行范围广泛,不仅向北京市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发行,还面向全国各地甚至国际社会,以及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阅读。同时,它还为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开展。
总之,该杂志通过全面、准确地报道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动态,为公众提供了了解和参与地方立法、人大工作的渠道,充分展示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决策过程和成果,推进了法治建设和民主法治的发展。
该刊被国内多个核心数据库收录,包括: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这显示了其在政治学界的学术影响力和权威性。
此外,《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公报》期刊还荣获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这些荣誉不仅证明了其学术质量得到了广泛认可,也为其在政治学术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公开平台,如遇信息错误,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与我们联系。